龟兹石窟形成的历史条件
龟兹石窟形成的历史条件
朱英荣
龟兹的地理环境条件
龟兹在地理环境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它的境内水源比较充足,土地比较肥沃,适宜于农牧业的发展。
据 《水经注卷一·水》中的记载:“北河之东南,径温宿国。治温室城,土地物类与鄯善同,北至乌孙赤古六百一十里,东通姑墨二百七十里。于此枝河入北河。北 河,又东径姑墨国南。入姑墨川水,注之导姑墨西北赤沙山,东南流径姑墨国西治,南至于阗马行十五日,土出铜及雌黄。其水又东南流,右注北。北河又东径龟兹 国南。又东合龟兹川水有二源,西源出北大山南。释氏西域记曰:屈茨北二百里,有山,夜则火光,昼日但烟,入取此山石炭,冶此山铁,恒充三十六国用。故郭义 恭广志:龟兹能铸冶,其水南流径赤莎山。释氏西域记曰:国北四十里,山上有寺,名雀离大清净。又出山东南流枝水左派焉。又东南水流分三:右二水俱东南流注 北河。又东川水,龟兹东北赤沙积梨南流。枝水,右出西南,入龟兹城,音屈茨也,
故延城矣,西去姑墨六百七十里。川水又东南流径于轮台之东也。昔汉武帝初通 西域,置校尉屯田于此。治粟都尉桑弘羊奏言,故轮台以东,广饶水草,有溉田五千顷以上。其处温和,田美,可益通沟渠,种五谷,收获与中国同。时匈奴弱,不 敢近西,于是徙莎车,相去千余里,即是台也。其水又东南流,右会西川枝水,水有二源,俱受而川,东流经龟兹城,南合为一水,水间有故城,盖屯校所守也。其 水东南注东川。东川水又东南经乌垒国,南治乌垒城,西去龟兹三百五十二里,东去玉门阳关二千七百四十八里,与渠梨田官相通,土地肥饶,于西域为中,故都护 治。汉使持节郑吉并护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起,自吉置也。其水又东南注大河,又东右会敦薨之水,其水出焉耆之北、敦薨之山,在匈奴之西,乌孙之东。”
《水 经注》的这一段记载,包括着许多内容。首先是指出古代龟兹的境内有三条大河,一是北河,即《魏书》中的计戌水,今之塔里木河;二是东川水,即今之库车河, 又称铜厂河;三是西川水,即今之渭干河,又称木扎特河。这是龟兹境内的三条主干河道,它们又各自有不少支流,如木扎特河就有四条支流,即台尔维奇克河、喀 布斯郎河、克孜尔河与喀拉苏河。再是其它史书上记载的古代龟兹河流尚有白马河、思浑河、中河、赤河等。可见古代龟兹境内的河流是比较多的。斯坦因曾说: “除去耕作区域的规模以外,它的(指龟兹)经济
资源得到了来源于二条相当大的河流的灌溉设施的保证。” 1 其次是指出,由于水源比较充足,古代龟兹是一个“温和、田美”“广饶水草”的地区。龟兹北依天山,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寒暑的变化比较剧烈,常年降雨量 不过100 毫米左右,但是由于天山南坡冰雪的溶解,故可以不依靠天雨,使农作物生长,甚至下雨反而成灾,所以有“不靠天吃饭”之称。再就其气温而论,春秋短而夏冬 长,几乎仅有寒暑两季:夏季约有4 个月,而冬季则有6 个月,但仍足够一季农作物的生长期,所以《大唐西域记》说:“屈支国……气序和。”这种优厚的地理环境条件从塔里木河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来。因为“塔里 木”为突厥、回鹘语Tarim 、Tarym 之汉译,其原有的意义为“农业”、“可耕地”、“农艺”等,从中可以看出龟兹的自然条件是比较好的。最后是指出古代龟兹的农业十分发达。《旧唐书·西戎 记》说龟兹以“耕田畜牧为业”,《太平御览·偏霸部九》则说龟兹“胡人奢侈富于生养,家有葡萄酒至千斛,经十年不败。”故而自西汉以来,中央政府一直在龟 兹大力开垦屯田,使谷物产量大大增加。《通志·四夷三》记载:“自贰师将军伐大宛之后,西域震惧,多遣使来贡献,汉使西域者益得职。于是自敦煌西至盐泽, 往往起亭,而轮台、渠梨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西汉会要卷五十四》记载:“宣帝地节二年,汉遣侍郎郑吉、校尉司马熹将免刑罪 人田渠梨、积谷,欲以攻车师。至秋收谷,吉、熹发城郭诸国兵万余人,自与所将田士千五百
人共击车师。”根据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龟兹的农林作物有稻、粟、 菽、麦、麻、黍、葡萄、石榴、桃、杏、梨、柰等,畜牧产品有马、牛、羊、骆驼、麖 皮、氍毹、细毡等。所以斯坦因说:“从考查已经达到如此良好的灌溉设施的土地中,使人想信整个库车绿洲一直到唐朝时期,它对灌溉农业耕作手段的要求必定大 大地超过了现在已经达到的水平。”“这个结论似乎清楚的指出,由两条河流供给流水的库车的灌溉渠道,在佛教化时代以后,已经相当多地被毁了。” 2
龟兹在地理环境上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位于古丝绸之路在新疆部分的交通中枢。
从 地图上看,龟兹位于新疆的心脏地区。它的北面是天山山脉。虽然天山山脉高耸入云,但是山脉中间有几处隘口山道与北方相通。如《汉书·西域记》所记:“龟兹 国……北与乌孙、西与姑墨接。”这个乌孙,居于今之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是一个游牧民族。从方向上来看,乌孙并不是处于龟兹的正北,而是西北。再是,在 天山山脉东段,也有通往蒙古和准噶尔草原的隘口山道,匈奴、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也可以不困难地进入龟兹。这就不可避免地使龟兹受到游牧文化的影响。如今在 龟兹境内留下的一些古代岩画,就是这种游牧文化进入龟兹的证明。从龟兹向西,经喀什噶尔绿洲沿喀什噶尔河而上,到锡尔河中游(费尔干纳盆
地),或从帕米尔 山中的阿赖高原沿苏尔克阿不河,到达阿姆河的中游。龟兹还有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这就是先向南沿和田河然后从莎车或叶城绿洲进山,取道阿姆河的上游,沿河 经瓦罕溪谷,进入阿姆河中游地区,或从该溪谷南下,到达印度河上游地带。这些通道将龟兹同西方诸国连接起来,为西方文化进龟兹提供了方便条件。从龟兹向 东,有两条道路与中原地区相通,这就是《通志卷一百九十六·四夷三》中所记的:“初,汉通西域有二道,自元始以后有三道焉。自玉门关出,西经若羌转西越葱 岭,经悬度入大月氏为南道;自玉门关西出发都护、井回、三陇沙北头,经居卢仓,从沙西北过龙堆到故楼兰转西诣龟兹,至葱岭,为中道;自玉门关西北出,经横 坑辟、三陇沙及龙堆,出五船,皆到车师界戊己校尉所治高昌,转西与中道合。龟兹新道与初道异焉。”通过东道,把龟兹与中原地区连接起来。
斯 坦因说:“然而在靠近库车的粘土沙漠地带,我发现了沿着商路的一系列巨大烽火台,它证明古代的中国大道必定是沿着这同一路线的。”“在库车,这条大道到达 了一个在喀什噶尔以后的天山南麓最大的一个绿洲。”因此,“库车也在地理位置上享有了在商业上特别有利的地位,因为这条大道把库车同越过天山的北方的富庶 的准噶尔部落连接起来,同时向南沿着和田河河床越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依靠这条大道直接地到达和田,所有这一切的价值,在政治上与在文化上是同等重要的, 在整个历史时期它是以领土扩张为重点的。” 3
龟兹经济发展的特点
古代龟兹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早期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首先是缺乏金属生产工具。龟兹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缘诸国,在汉武帝以前大概只能制造一些简单的铁器,而且数量不多。汉武帝时,治粟都尉桑弘羊曾说,轮台、渠梨“帝国少锥刀” 4 可见当时在生产工具上是落后的。
其 次是不知道牛耕。塔里木盆地边缘诸国很晚才知道牛耕。据斯文赫定在罗布淖尔地区发现的一支木简中说:“明日之后,便当斫地下种。”“斫地下种”显然是刀耕 火种。又据《洛阳伽蓝记》卷5 中的记载:甚至在公元6 世纪初,且末地区还是“不知用牛,耒 而田。”故而汪宁生在《汉晋西域与祖国文明》一文中说:“西域农业早知灌溉,而牛耕兴起却较晚。像尼雅遗址保存了当时的各种工具,却无任何有关犁耕遗物的 发现。大概直到魏晋时期,牛耕技术才开始在屯田区推广。” 5
这样看来,塔里木盆地边缘诸国的牛耕技术是从中原地区传入的,这可以从克孜尔石窟175
号窟壁画中的牛耕图得到印证,因为该图中的犁铧宽大,二牛抬扛共曳一犁而耕,它和山西平陆枣园东汉墓壁画及甘肃嘉峪关汉魏墓壁画中的牛耕图极为相似。
第二, 汉朝政府屯田以前,粮食产量只能够自给
对 此问题虽然缺乏直接的资料,但是从一些间接的资料中也能够知其端倪。据《汉书·西域传》载:武帝时,治粟都尉桑弘羊曾上书说:“臣愚以为可遣屯田卒诣故轮 台以东,置校尉三人分护,各举图地形,通利沟渠,务使以时益种五谷。张掖、酒泉遣骑假司马为斥侯,属校尉,事有便宜,因骑置以闻。田一岁,有积谷,募民壮 健有累重敢徙者诣田所,就畜积为本业,益垦溉田,稍筑列亭,连城而西,以威西国,辅乌孙,为便。”当时西汉中央政府企图经营西域,以对付匈奴的威胁,故需 要用兵来保证这条政策的实行。但是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军粮匮乏。如果从关内长途运粮,不仅旷日持久,而且运资耗费巨大,负担太重。如果从当地征购粮食,则由 于城郭诸国开垦土地无多,生产落后,粮食产量只够自给,没有过多的余粮供汉兵食用。就在这种情况下,桑弘羊向汉武帝提出了这条建议,这是当时解决军粮问题 的唯一办法,惜乎未被汉武帝所采纳。但不久至汉昭帝时,即采用桑弘羊的前议,任命杆弥王太子赖丹为校尉,率军屯田轮台、渠梨一带。元凤四年(公元前77 年),又听从鄯善王尉
屠耆的意见,派司马1 人、吏士40 人屯田于鄯善境内的伊循城。汉宣帝时,轮台、渠梨的屯田士卒已有1500 人,分属三校尉。
在 古龟兹境内,现在仍可发现一些两汉时期的屯田遗址,如轮台县东南克孜尔河畔柯克确尔汉代故城附近的红泥滩上,可以见到沟渠田界的痕迹。又如沙雅县东哈拉哈 塘附近有一道汉代的古渠,为红土所筑,现在依然可以见到长达100 多公里的渠道,宽约8 米,深约3 米,两旁有一些汉代城垒和农田遗址,出土过五铢钱。6 以上两处当系汉朝中央政府在轮台、渠梨一带屯田所留下的遗址。汉朝中央政府在龟兹地区实行屯田制度这件事本身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龟兹粮食只够自给这一事 实。所以,古龟兹地区的一些重大水利设施都是在汉族屯田士卒的参与和努力下完成的。汪宁生曾举以下一件史实:“在注宾河(今库鲁克河)上,为了引水灌溉还 曾出现一个拦河坝。这是屯田将领索励组织焉耆、龟兹、鄯善(罗布淖尔以西今民丰以东地区)三地军民共同兴建的。” 7 故而上面提到过的沙雅县发现的长达100 多公里汉代沟渠遗址至今仍被当地维吾尔族农民称之为“汉人渠”。
正是由于汉朝中央政府在屯田上有所建树,才解决了汉兵的军粮问题,使两汉时期经营西域的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第三,货币经济普遍流行
新疆各地的古代遗址中出土了大量汉代的五铢铜钱和唐代的“开元通宝”铜钱;还有多种一面镌汉文、主面镌当地民族文字的所谓“二体钱”,甚至出土有波斯银币和拜占庭金币,可见当时的货币经济是普遍流行的。
汉代五铢钱是通过商品交换流入新疆的,它是新疆出土的钱币中数量最多,难怪有人说:“汉代的五铢钱遍及于全疆各地的汉代遗址中,这表明当时统一货币的流通。” 8 事实上,它已经起着当时西域各国统一货币的作用。
在龟兹地区,汉代五铢钱也大量发现,最多的是在克孜尔石窟遗址中,至今在流沙中仍旧随时可以捡到。库车的沙乌勒克遗址、苏巴什遗址等都发现过五铢钱。
此 外,在龟兹地区也发现过波斯银币。1928 年,黄文弼先生到考古,在库车的苏巴什遗址上得到了一枚波斯萨珊朝的银币,是库思老二世(公元590 ~628 年)式样的,据夏鼐先生考证,认为:“这当是翁米亚王朝时太伯里斯坦(Tabaristan )所通行的银币,所谓‘太伯里币’(Tabaridirhams )。”9
又据黄文弼先生在《塔里木盆地考古记》一书中记载:“出克孜尔明 屋佛洞东二十里,亦狭克沟洞中,刻一大头羊,一骆驼,一黄羊,均刻在洞中石壁上。同时尚刻有民族古文字,但无壁画。疑此地为过往人士之驿站,此刻画即为过 此客商所为。依南一洞中,尚刻有维文云:‘听说此洞有十二驼白银,余等四人系来掘取银锭者’,更可证明此为古驿站。”可见,古龟兹通行的货币不仅有铜钱、 银币,还有银块或银锭。
我们不仅从古代物质遗存中看到古代龟兹的货币流行情况,而且还在我国古代文献的记载中到了有力的证明。如《魏书· 西域传》记载:龟兹“税赋准地征租,无田者则税银钱。……俗性多淫,置女市,收男子钱入官。”如《唐书·西域传》记载:“龟兹……土宜麻、麦、 稻、蒲陶,出黄金。……龟兹、于阗置女肆,征其钱。”如《大唐西域记》记载:“屈支国……货用金钱、银钱、小铜钱。”
因此我们说,古代龟兹社会的货币经济是发达的。
第三, 商品交换十分活跃
西 域各地从很早起即出现了城市,《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喀什噶尔人玛哈谟德认为在亚历
山大大帝时代(约当我国战国时期)即以天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王国,这个 国家是由五个城镇组成,即:Sulmi;Qocu;Ca-nBalik;BesBalik;YengiBalik 等。10 。
我国古代的 文献中从两汉起就说塔里木盆地边缘诸国是城市国家,如《汉书·西域传》称:“西域诸国大率土着,有城郭……”当然,龟兹也不例外,是一个城市国家。《汉 书·西域传》称:“龟兹国,王治延城。”《晋书·四夷传》称龟兹“俗有城郭,其城三重……”《梁书·诸夷传》称龟兹“城有三重,外城与长安城等。”《旧唐 书·西戎传》称龟兹“有城郭屋宇。”《大唐西域记》更称龟兹“国大都城周十七八里。”
龟兹是一个城市国家的历史记载也为考古发现所证实。 1958 年,黄文弼先生率领的考古工作队发掘了汉时的龟兹国都延城,根据东、北、南城墙的长度(因西城墙未觅着)计算,该城周围当有7 公里左右,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城市了。遗址中发现过金器、铜钱,特别是发现了33 个大陶缸,缸中原盛何物不得而知。根据历史记载推测,可能是当时的酒库,缸是用来盛酒的,因为《旧唐书·西戎传》有如下的记载:龟兹“饶葡萄酒,富室至数 百石。”根据这次考古发掘,说明龟兹大量制造和买卖葡萄酒在汉代已盛行了。 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