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训、校风、教风与学风
一、校训
校训是学校为了树立良好校风而制定的,要求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校训是从日本引进的舶来词,最早对“校训”概念进行解释的是舒新城主编、中华书局1930年出版的《中华百科辞典》,它对“校训”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之便利,选若干德育条目制成匾额,悬见于校中公见之地”,“目的在于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校训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校训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历史传统,体现了学校的文化追求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一所学校的个性,具有“座右铭”的作用。
泾校训的写作要注意把握时代脉搏、立足自身特点、弘扬儒家文化精髓、体现人文关怀、通俗易懂、易记易做,避免同质化、标语化现象。
二、校风
校风即学校的风气。校风是一个学校各种风气的总和,是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长期积淀而成的具有行为和道德意义的风气,是在校内乃至社会上具有极大影响并被普遍认可的思想和行为风尚。
良好的校风既是教育和管理的成果之一,又在教育和管理上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不是学校的教育、行政措施,确有一股巨大的同化力、促进力和约束力,是一种精神力量和优良传统。校风一旦形成,便有一种稳定性和持久性,以它所特有的方式对人产生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使人能从校风中受到陶冶和启迪,甚至终生受益。
良好的校风是一种特殊的“精神航标”,它能激发并引导师生员工为完成学校的目标而朝一个方向团结奋斗,勇往直前,并转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成为保护集体荣誉、维护集体利益、自觉加强道德修养,为集体做贡献的强大动力。
任何一种风气的产生,既受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也为本民族文化传统所制约。
三、教风
教风是指教育机构在教学精神、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形成的长期的、稳定的教育教学
风气。主要是针对学校,有时也针对某一教育者。教风是一个教育体的德与才的统一性表现,是该教育体整体素质的核心,是教师队伍在道德、才学、作风、素养、治教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教风基本要素是敬业、爱生、进取、奉献。从某种意义上讲,好的教风也是一个学校崇高的精神旗帜,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教风依不同学校的不同特点表现出独有的特和丰富的内涵,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这些传统和风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大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四、学风
学风即学校的学习风气。从狭义上讲,学风特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从广义上讲,学风包括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讲的学风则是指“狭义的学风”,即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学习风气与学习氛围,是学生总体学习质量和学习面貌的主要标志,是全体学生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综合表现。学风既是一种学习氛围,同时又是一种体行为,不但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还能内化为一种向上的精神动力。在优良学风的环境里,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意志情感等
都会发生变化,并反过来对自己的成长成才和职业生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即是“广泛地加以学习,详细地加以求教,谨慎地加以思考,踏实地加以实践。”在教学工作评价中,学风往往被作为重要的一级指标来考察,学风考察一般包含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学术文化氛围等三个二级指标,其中学习风气为重要指标;四个观测点,即教师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学生遵守校纪校规的情况、学风建设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与效果、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目标、态度、纪律、方法、兴趣、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这就在不同层次上构成了学风的要素。
良好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形成良好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校园氛围、管理体系、教育载体、形象表现、科技文化活动等方面
五、校训、校风、教风与学风的关系
(一)校训与校风
1.区别。(1)性质不同。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而校风是学校的风气。
(2)作用不同。校训是向师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师生能将准则与规范慢慢化为内在价值尺度,并依据这一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和校正自己的行为;而优良校风形成的作用是构成一种独特的教育心理环境,并能够成为影响整个学校生活的重要因素。
2.联系。
(3)校训与校风是应然与实然的关系。校训是为了规范全体师生的行为而制定的,是一种尚未达到的状态,体现着学校对全体师生的要求和期待,属于应然之风。而校风则是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倾向于对整体把握,是在学校发展中形成的实然之风。校训是对师生应然状态的要求,这种要求是要依据于师生的现实状况所提出的,没有了对师生当下状况的了解,那么制定的校训就如没有根基的大厦,只能是空谈。例如清华附中的校训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旨在让师生把校训的话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修养或者一种境界,更重要的是要用这一校训来鼓励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指出学生未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与此相应的校风为“行胜于言”,是校训的拓宽、延伸和具体化,即为达到校训的要求和期待,我们要脚踏实
地、一步一个脚印。反之这个校训又是对清华附中师生这种校风的集中凝练。
校风与校训,一个是对师生状况的真实写照,一个是对师生理想状态的描述。校风是制定校训的依据和来源,而校训一旦制定就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久而久之就会对师生的行为活动和价值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一定的风气。实然是形成应然的基础,应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也会变成实然的存在。
(二)教风与学风
1.学风包括教风。从广义上讲,教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与学生都是学校学风建设的主体;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学生就失去了积极向上的氛围,那么,抓教风建设也只是学校教职工的一厢情愿,得不到被培养者——学生们的响应,也达不到培养目的。
2.以教风促学风形成。教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态度与师德的表现。教师不仅要创造和传播知识,而且要以良好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是获取知识,而且还要传承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求真、求知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教师影响学生,学生影响学生,上一届学生影响下一届学生……这样才使良好学风得以形成并且一届一届往下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