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作品要不要退出中学课本?
鲁迅作品要不要退出中学课本?
    归来吧,鲁迅!
     
不要你离开我们不理解鲁迅精神的现实性和当代性;我们发现不了鲁迅的当代价值;我们对当代社会精神病灶的漠然无知,我们做不了当代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我们只有人云亦云地否定鲁迅,见风使舵地删除鲁迅,浅薄无知地逃避鲁迅。——题记
据媒体报道,今年开学伊始,不少老师和学生发现,新版的高中语文课本删除了鲁迅的《阿Q正传》,《药》,《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引起了很多争议。有人认为这是与时共进,因为鲁迅的文章已经过时;有人则为鲁迅鸣冤叫屈,认为这是在否定鲁迅。
如果纯粹从好读不好读,好教不好教的角度考虑,我个人认为,删除鲁迅的文章的确可以降低很多难度,留出更多的位置去“引进”更多的当代作家们的好文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这一点上考虑,去鲁派的作为不仅是正当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显得很高尚,因为满
足了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啊!
问题的关键是,鲁迅的作品曾经为什么选入到高中课本,或者说我们那么看重鲁迅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种看重的因素现在是否已经消失?如果已经消失,那么我们还继续在这里维护鲁迅提倡鲁迅,的确显得有点抱残守缺,不合时宜。
我们曾经看重鲁迅是因为他的文章优美吗?不是。
我们曾经看重鲁迅是因为他的文章可读吗?不是。
我们曾经看重鲁迅是因为他的文章创新吗?不是。
我们曾经看重鲁迅是因为他的文章实用吗?不是。
那么,我们曾经看重的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他是现代文学的开山派,《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有人说他的文章犀利快捷,读到痛快。有人说他敢于较真,文章有一股血性。。。。。。
我认为这些说法都对,但是都没有说出最关键的一点。如果按这些理解,鲁迅的文章早可以从教材中删除,根本就不用等到现在。
鲁迅文章真正值得我们看重的,应该是那种无处不再,深厚沉雄的忧患意识,是那种直面现实百折不屈的精神气概,是那种敢于批判直身赴死的义勇果敢。他的文章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病灶的手术刀,又是中华民族精神营养的钙片。鲁迅本人,鲁迅的文本(作品形态),鲁迅的文学(作品内容)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
鲁迅及其作品当代最大有价值是在全社会面前树立起一块灵魂的镜子,它呈献着我们所有人的精神面孔和心灵的脉动:
阿Q的精神胜利法还在,祥林嫂的反复唠叨还在,华小栓的痨病还在,孔已已的迂膺和穷酸还在,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埋怨还在;围观的“鸭勃子”还在;红眼睛阿义还在。。。。。。。
而刘和珍的义然决然没有;打破“铁笼子”的人没有;夏榆式的英雄主义没有。。。。。。
我们现在要从教材中删除鲁迅,可能完全从一点实用主义的立场出发,进行所谓的“紧跟时代
步伐“的改革。说实话,我们忘记或忽略了,有些精神底蕴的东西是需要练“童子功”的,鲁迅与他的作品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对那样一种精神和风范的肯定与尊重;我们对那种“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人生,敢于正视淋漓鲜血”的英雄主义的倡导与呼唤。
是的,我们的时代精神要倡导和谐,要以和为美。但是如果我们过于的宣扬温润与平和,过于地倡导与世无争的中庸,并且在下一代的教育中剔除英雄主义的豪迈,剔除理想主义的激情,剔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盛世危言,我们的民族将如何应付突如其来的战争,灾难,和其它不可知的挑战?
我们不理解鲁迅精神的现实性和当代性;我们发现不了鲁迅的当代价值;我们对当代社会精神病灶的漠然无知,我们做不了当代学生的指路明灯,所以我们只有人云亦云地否定鲁迅,见风使舵地删除鲁迅,浅薄无知地逃避鲁迅。我们当以更大的气局认识鲁迅,学习鲁迅,宣扬鲁迅,给我们本就缺钙的社会增加精神的营养和英雄的风范!
归来吧,鲁迅!
    高中语文课本删除《阿Q正传》《雷雨》等文章
www.sina  2010年09月08日05: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阿Q”是不少网友对语文课本的深刻回忆。你还记得《药》中的“血馒头”吗?
  调查:你如何看待各地高中语文课本删除大量经典作品?
  9月6日,编剧刘毅在其新浪微博(t.sina)上发帖称,“开学了,各地教材大换血”——他列举了20多篇“被踢出去”的课文,比如《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背影》、《狼牙山五壮士》、《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朱德的扁担》等。其中涉及鲁迅的作品多篇,因此刘毅称之为“鲁迅大撤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