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2023年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
1. 根据《天朝的崩溃》一书中说“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推断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 )
A. 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 B. 中国沦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
C. 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有史学家认为:“戊戌维新是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首次尝试,是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之道不可变的传统观念的第一次突破……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曾经起过觉醒人民的作用。”这说明变法( )
A. 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 B. 推翻了封建正统思想
C. 巩固了君主专制统治 D. 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3. 某同学在搜集和整理“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材料时,到一部被评价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这部法律文献应是( )
A. 《资政新篇》 B. 《中华民国约法》
C.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青年杂志》
4. 学习历史应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915年护国军北上,护国战争爆发 B.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
C. 胡适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语言 D. 新文化运动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5. 《周恩来传》中写道:“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丢失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
A. “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 B. 红军长征宣传了革命主张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
6. 军事历史学家富勒指出:日本既没有足够兵力控制印度洋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这是由于中国抗战给整个二战进程和结局带来重大影响的结果。他意在强调( )
A.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
B. 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相互配合
C. 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的支持
D. 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7. 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忽如一夜春风来”的“短暂的春天”是指哪一时期?( )
A. ―战时期 B. 战争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国共合作时期
8.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代表们走进会场,坐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力。这表明了下列哪项制度?(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多党合作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一国两制
9. 整理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以下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10.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近代以来中国各界仁人志士开始了“救国”之路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1) 材料一和哪次战争有关?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某条约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2) 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
(3)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举材料三中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从内部改变“清代中国”的事件名称。
(4) 曾说:“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至少我们中国人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挽救危机,用来催生崭新中国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5) 请你为正在快速发展中的新中国送上你的祝福。
11. 《百年党史“潮”青年》以中田共产党人青年时期的经典励志故事为主题,以“微短剧”形式,记录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辉煌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召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1)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此事件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什么新时期?
材料二
(2) 材料二中图片展示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的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材料三
年份 | 贫困人口规模(亿人) |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1978 | 7.7039 | 171 |
2017 | 0.3046 | 25974 |
2020 | 0.0551 | 32189 |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网
(3) 依据材料三,概括表格中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以“南方谈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随着“南方谈话”后,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摘编自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方谈话”被称作“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理由。写出材料四中2001年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战争后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但“中国领土主权完全丧失”不符合史实,排除。
B.中国沦为列强商品倾销市场不属于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排除。
C.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不属于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排除。
D.根据题干“……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在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符合题意。
两会哪天结束故选:D。
本题考查战争,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记忆基础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了维新变法传播了西方启蒙思想,极大促进了近代中国人的觉醒和思想解放。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其主张是变法图强,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故选:A。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掌握戊戌变法的时间、内容和历史意义。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等信息可知,这个法律文献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项正确;《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彩,与“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献无关,排除A项;《中华民国约法》为袁世凯实行独裁、复辟帝制披上了“合法”的外衣,排除B项;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知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本题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结论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D项是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得到的看法(意义),属于历史结论,D项正确;A项是对护国战争的叙述,BC项是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叙述,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事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结论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事实,什么是历史结论的相关史实。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C项正确;“反围剿”积累了斗争经验、红军长征宣传了革命主张,在题干“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丢失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中没有体现,排除AB项;1936年10月,红二、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红军长征保留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日本既没有足够兵力控制印度洋的战略要点,也没有足够兵力在太平洋上拼死一战”的内容描述说明由于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使得日本没有办法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行大规模扩张和作战,说明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题干材料的内容描述说明由于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大部分日本陆军,使得日本没有办法在印度和太平洋进行大规模扩张和作战,体现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而非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排除A项;中国在亚洲战场牵制着大部分日本陆军,使得日本没有办法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进行大规模扩张和作战,说明中国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而非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相互配合,排除B项;材料没体现描述中国抗战得到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援助,排除C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