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名称
节气
2022年 年 2 月 27 日
时间特展 (58) : 地球公转的时间 四季和 24 节气 说明: 地球绕行太阳一周就是 一年, 随著春夏秋冬四季气候的周期性变化, 先民将冬至到次年冬至整个回归年 时间平分成十二等分, 每个分点称为「中气」, 再将中气间长均分为二,其分点叫作「节气」。 这十二中气和十二节气的统称为「二十四节气」。我国在农业社会时期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等日常起居作息生活,都与二十四节息息相关。 由于历代领域大都在黄河流域,节气名称因此依该地区气候变换和耕耘、播种等农事来命名。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B天文训》,二十四节气按它们的含义可分成四类:表示寒暑变迁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应降雨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标示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二十四节气
节假日免过路费
二十四节气依次指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奇数序叫节气,偶数序的叫中气。二十四节气究竟有什么意义,是怎样编排进日历中的呢?
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把太阳周年视运动划分成24等份。按照中国古度一周天为36
妇联是什么 5.25度,每一等份就是15度多一点。中国古人在很长一段时间认为太阳运动是均匀的,而且一天走一度,那么每一等份就相当于15天多。古人根据实际观测得出某年冬至发
节气
生的时刻,然后就从这个时刻开始累加,冬至累加15天多得到小雪,小雪累加15天多得到大雪,依此类推就可以得到全年的节气。围棋棋盘上共有多少个交叉点
由于二十四节气描述的完全是太阳运动,那么它就和气候变化紧密相连;而自然界中物候的变化、农民春播秋种的时间又是由气候直接决定的,因此二十四节气就多以物候变化和农作物的生长来命名,如「惊蛰」就是指春雷响动,惊动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小动物,集成测试
它们将出来活动;「芒种」就是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此时也是秋季作物开始播种的时候了。安排二十四节气也是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内容。
闯黄灯 扣分 立春
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发明,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而且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有一些传统习俗呢!其中在立春的那一天就有“咬春”的说法。
立春时节“咬春”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这样:旧中国北方的老百姓生活困难,整整一个冬天也吃不到新鲜的蔬菜。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方老百姓冬天的当家菜还是萝卜、土豆、大白菜。所以在立春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尝尝新鲜、解解馋,这就是“咬春”。
“咬春”这一习俗最早见于书面记载是在唐朝,后代一直流传到现在。每逢立春这一天,无论贫富贵贱,家家都要吃新鲜蔬菜,取迎新之意。
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中说:“新春日献辛盘,虽士庶之家,亦必割鸡豚,炊面饼,而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冲和合菜皮,兼生食水红萝卜,名曰咬春。”
为什么要吃水红萝卜呢?那是因为水红萝卜俗称“心里美”,不仅是蔬菜,而且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喜爱。
清代有本书叫做《植物名实图录》的,其中说:“将芦菔(萝卜)以蔓箐同为羹,固可胜酥酪,至槌根烂煮,研米为糁,宽胸助胃,不必以味胜矣。”也就是说萝卜粥有理气助消化的功能。
李时珍对萝卜更是赞誉有佳,认为萝卜“根叶皆可生、可熟、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李时珍为我们开出了一串萝卜的食谱呢!而且,萝卜还有很大的药用价值,它可祛痰、通气、止咳,甚至有解酒、解毒、补脾胃、御风寒的功效呢!
由此可见,吃萝卜表面看起来仅是一种风俗,实际上是古人关于营养、健身、祛病的经验之谈。至于说“辛盘”,就是用五种辛辣蔬菜做的五辛盘。五辛是指:葱、蒜、椒、姜、芥。实际上,食用五辛不仅可以驱寒,还可以杀菌,也是古人的养生健身之道。最热门的职业
所说的面饼,就是“咬春”要吃的薄饼。这种薄饼又称“春饼”,制作时先要把白面用开水和好,这叫做烫面。再将烫面作成同样大小的面剂子,两个面剂中间抹上油,合在一起,擀成薄片,用平底锅烙熟,就成了薄饼。因为中间抹了油,所以可以从中间分开,一张饼就分成了两张。当然,薄饼仅仅是主食,最丰富的是卷薄饼的菜肴,也就是“春盘”。
无名氏的《四时宝镜》中记载:“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生菜指白苣、苦苣、莴苣之类生菜,都不可以煮熟,要生揉去掉汁水,切成细丝,用盐醋拌着吃。这是春盘中必不可少的食品,立春前市场都有售卖。吃的时候,将蔬菜、酱等卷在春饼中吃。
节气
卷在春饼中的蔬菜因时代变化也在变化,清朝时已改用炒菜。李家瑞的《北平风俗类征岁时》中记载:“是春月,如遇立春。富家食春饼。备酱熏及炉烧盐腌各(种)肉,并各炒菜,如菠菜、韭菜、豆芽菜、干粉、鸡蛋等,而以面粉烙薄饼而食之。”
现在,北京仍然时兴吃春饼,只是卷在春饼中的东西,更是五花八门,只要喜欢吃的,都可以卷起来吃。
“咬春”的习俗不仅限于平民百姓,皇宫中也很流行。宫中先流行的是送春盘,皇帝于立春前一日,以春盘并酒赐近臣。所谓春盘,就是把生菜、水果、饼、糖放在盘中,以示迎春和祝福,民间也效法。此俗晋代已有,据记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菜为菜盘相赠。”并且一直流传下来。唐代杜甫《立春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古人将立春定为24个节气之首。立春之日,晚上七点时仰望星空,可见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北,即方位角45度的地方,古人称为艮(八卦之一)的方向。
立春的“立"表示开始,"春"表示季节,故立春有春之节气已开始之意。农谚有"春打六九头"、"几时霜降几时冬,四十五天就打春"之语,从冬至开始入九"五九"四十五天,因而立春正好是"六九"的开始。
立春作为节令早在春秋时就有了,那时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礼记月令》一书和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子天文训》中,才有24个节气的记载。在汉代前历法曾多次变革,那时曾将24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意示春天从此开始。这种叫法曾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1913年,当时的国民政府
正式下了一个文件,明确每年的正月初一为春节。此后立春日,仅作为24个节气之一存在并传承至今。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