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心中
——读李镇西《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都是宋晓光
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呈现的正是师生共同成长的故事。透过这56个记录师生教育生活点滴的生动故事,我们了解到了孩子们生活、成长和学习的种种表现,也能够体会到老师的真正教育和对学生的切切关爱。
从学校毕业的我,走上了从教的道路。从2003年到现在,我已经从教9年多了。在这9年多的时间里,我很少看除教科书和教师用书以外的其他书籍,也许是太忙了,也许是不想多动脑筋,我和大多数老师一样,因工作的繁忙而放弃了阅读这一爱好,我更喜欢聊天,听音乐,看电视剧等等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一本《每个孩子都是故事》,原来是李镇西老师写的,。便每天挤出一点时间,读了起来。就这样在断断续续的几个月里,我读完了这本有关孩子的书籍。我被书中的许多故事感动着,吸引着。我知道在我的教育中也经常出现类似的问题,而我的解决方法有时候做得不好,没有像书中的教师那样去引导和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改掉坏的习惯。
作为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他们有能力让孩子快乐,也有能力让孩子悲伤,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信,也有
能力让孩子无所适从,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也有能力让孩子感到自己被抛弃。当我们施与我们的关爱,足够关爱到读懂他们的故事,学生们就会感受到。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希望自己能够教育出许多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在课堂上都能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每当我面对一个个可爱而又活泼的学生时,我就觉得教育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看着这些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我感觉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从李老师的书中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它们督促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做到关爱学生,在乎学生。你在乎学生,学生就会在乎你;你关爱学生,学生也会体会你的关爱。记得有一次,我班的学生小刚(化名),有一段时间经常不来上课,我于是便打电话问他父亲,他父亲说:孩子去学校了呀。我说:没有来,已经两天了。他父亲便答应中午吃饭的时候问问。下午他父亲打来电话,说孩子可能上网了,也不说。下午小刚的父亲把他送到了学校。我和小刚的父亲交谈后,我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用耐心开导他,用爱心关爱他,小刚也感到了老师的关爱,感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在乎,于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上课专心听讲,再也不去网吧和游戏厅了。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多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不说一句伤害孩子的语言。因为一句伤害学生的话,会影响他们一辈子。另外,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发现一些“问题学生”,及时的把他拉回来,如果我们老师不把他拉回来,那么他将被某些不良习气和行为所感染,慢慢的真的成为“问题学生”了。作为教师,应
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作为老师还要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多多与孩子们交流,多多倾听孩子们的想法,读懂孩子们的故事。
我要向李镇西学习,与李镇西同行。做一个故事的整理记录者――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也留下自己的成长。教师所记载的故事,决不仅仅是故事,里面蕴含着教育的情感、思考、智慧与幸福。因此,这样的写作促使教师更快地成长,迈向更高的层次。
下面是我从书中摘录的语句,它们会时时提醒我努力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育是一种悲壮的坚守,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不得不在良知与现实之间进行艰难的抉择。
明知这个孩子考不上大学,还依然锲而不舍地爱他,这才是真爱。因为这份爱超越了任何功利!人可以被别人打,也可以被别人骂,但是就是不能让别人看不起!
对于学生,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工作的永恒基石和起点!
我尽量发现他的进步,同时也创造机会让他在我的视线里有进步……作为教师,我们既然已经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对他的进步感到高兴的时候,不仅应该在班级或者老师之间传递,同时还要让这样的感觉传递得更广。
我不能把他捏成我想要的模样,因为他们不是我,我也不能把他们变成名人,因为不可能每个
那句话:教会他们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一个“磨”字,这个“磨”,就是持之以恒的耐心,这是爱的一种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尊重,而不是当作敌人来征服!(很多同志都如此啊,面对后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战胜他!)
当学生的心向你敞开时,你的教育便开始走向成功。
“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
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宋晓光
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令人爱戴的老师并不是一件易事,对于一个刚从事教育事业不久的我来讲,更觉得是件难事。所以我也在不断学习,读一些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书,最近看了一本李镇西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令我感触颇深,学到了很多。
本书由多个发生在学生中的一些教学片段、故事组成,许多故事令我觉得似曾相识,觉得就发生在我身边,而其中老师的做法也给了我指了一条明路。其中有一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故事是说一名学生原想背出英语值日报告,但由于紧张和准备不够充分,没有顺利完成,老师以为学生没有准备,就责备了他,导致学生一节课都情绪不振,没有办法专心听讲。课后老师学生了解了情况,知道是自己冤枉了他,第二天课前特地对他说了声sorry,学生没有说话,但很感动,在以后的日子里,学生和老师相处地很和谐。
事情很小,却具有普遍性——老师误解了学生,因而错误地批评学生的情况是常见的。但是,当我们冤枉了学生时,怎么办呢?有的老师可能会用一些理由来辩解,以挽回自己的面子;有的老师可能会不了了之。这两种情况都会让老师的形象受损。而这位老师的态度是真诚地向学生道歉。其实,老师错了给学生道歉,并不丢面子,反而能够使学生更加尊敬我们。对于老师的过失,学生比我们想象得要宽容得多。而且,教师知错认错并且道歉,这本身也是一种示范教育。这种教育,比单纯的讲道理更有效。
另一个故事令我非常感动。讲述的是:一个老师终于鼓起勇气批评了长期不按规定用钢笔写作业的女孩。当他批评了这个孩子后换来的是女孩终于用钢笔写作业了,但是女孩也从此时时处处躲着他。老师心理无比的失落和寂寞。有一天老师发现女孩在一个角落悄悄的用她同桌男孩的破旧的钢笔写作业时,他的心里非常的震惊和感动,同桌的两个同学就这样互帮互助。可是“悲剧”再次上演了:在市里举行的学生5000米长跑比赛中,男孩完全可以为学校拿到这个冠军的,但是就在要冲向终点的几米时男孩放弃
了冠军,当第二、第三个同学冲出终点眼睁睁的拿走了冠军和亚军时他冲出终点仅仅拿到了第三名。顿时老师咆哮了,愤怒了,他怒斥男孩:“为什么?为什么呀!这是代表学校荣誉的事,而你选择了第三名?”面对老师的怒斥,男孩泪流满面,怯生生地说:“因为第一名、第二名的奖品都不是钢笔,只有第三名的奖品是钢笔。我……。我只要钢笔,这样我的同桌就不再烦恼了,就不会因为用铅笔写作业而受老师批评了……。”我想每个父母和老师读到此处时都会为男孩的行为感动和自豪----多么纯真的孩子,同时也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吧!
我为这份纯真而感动,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而羞愧,因为像文中老师的行为,在我们的身上真不少。“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我们读了多少呢?每个孩子都有故事我们又去读了多少呢?”当孩子迟到了,我们问过为什么了吗?我们相信了多少?当那个学生的作业反反复复做不好我们去追究过原因了吗?当学生有困难求助我们时我们给予多少真诚的帮助?……我觉得作为母亲和老师应该尝试着换种工作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学生,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读每个孩子的故事。
陶行知说过:“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所谓“会变小孩子”,就是用童心去感受童心。一个真正的教育者,总是有着纯真的童心,并能够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耳朵去倾听,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用儿童的感情去热爱……读懂孩子,就是读懂教育,让我们都去尝试着读懂每个孩子的故事,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用心才能读懂一个故事--读《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有感
宋晓光
利用这个学期拜读了李镇西老师主编的《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里面56个师生教育方面的故事各个都深深的打动了我。我不禁为书里各位老师锲而不舍的坚守而感动流泪,为书里孩子们的成长进步而欢呼雀跃,为不良社会氛围对“坏孩子”和“不务正业的教师”们的不公平对待感到愤愤不平,也为李老师“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这句话大声叫好。
如果按李镇西老师的书名——每个孩子都是故事,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那个听故事、读故事的人;我们不但要读,还要在故事的进行过程中加入一点点引导性或者说铺垫性的情节,争取让每个故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就好比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短短几年的教育中对孩子的引导或在关键时刻对孩子一些错误的纠正。如果你想对一个故事加入一点点你的想法的话,你就首先必须要读懂这个故事。那究竟怎样才能读懂一个故事呢?我觉得这是我们必须深深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要用心去读。这里的用心包含两点:一是要投入感情,二是要有一定的智慧。
人生的故事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的不可复制的特性,所以我们不能要求也不能够主宰一个人的人生故事一定要按着什么样的剧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像李镇西老师的学生或者是我的学生们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境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爱好,所以每个人才能够演绎一生不一样的精彩故事。我们作为教育者一定要切记一点,我们不是我
们学生们的人生故事的作者,因为作者肯定是他们自己;我们也不能为了现行教育体制下“只要分数,不择手段”“升学率决定待遇”等社会风气而随意程序化地编辑我们学生的人生故事。我们不应该把学生们送到模具里面去统一压制成型,也不应该把考分作为学生的标签给学生们做一二三四的排名。我觉得教师的任务是教学生知道应该做一个有用的人和怎样做一个有用的人,而不是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或好听的名声为而要求学生都要考出一个好成绩。这样你就会过多的注重那些你觉得分数高或给你挣面子的学生而漠视甚至放弃你认为成绩差的学生。就像我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我从来不会多要求我班的孩子一定要考多少分。我觉得小学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缤纷多彩,让孩子们知道怎样的故事才更精彩,为他们以后叙写自己的人生故事做个扎实和正确的铺垫。我们教师不是孩子们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陌路人,我们应该是他们的朋友甚至亲人;我们用付出的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什么是爱,我们用付出的感情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友情亲情。我们要真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心去读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大家所谓的“坏孩子”们,只要我们用心,一定能读出他们故事里也有很多美好的情节,也有很多闪光点;只要我们用温情对他们稍加引导,他们以后的人生故事一样会充满阳光,也一定会很精彩。
当然了,教育不光是老师真心的对待学生就够了,毕竟老师还要负责传授学生各种知识,就像唐代文学家韩愈《师说》中讲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是有些学生不是说你给他“传道授业解惑”他就一定能够或者愿意接受的,毕竟在他的人生故事里还会有很多的插曲:个人天赋、家庭问题、社会影响还有
一些偶然的际遇,都会随时改写他的人生故事。就是说每个学生不同阶段都会出现一些不同的这样那样的问题。那我们老师要如何面对这些问题呢?我觉得还是要用心,就是要用心去想办法,用你的智慧和行动为学生们解决这些问题。就像杂志的“编辑”那样,用你的睿智去改正一些“作者”故事中的“错别字”等小错误。就像李镇西老师书里第一篇《用心灵赢得心灵》中那50多封给一不小心走了下坡路的小品用心灵赢得心灵的信;就像最后一篇《你的期待就是我的快乐》中徐芬老师用讲故事的办法让枯燥的复习课变的生动起来的实例,都是教育者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了学生们生活或者学习上的各种难题。他们是用心去读了一个故事,他们也是用心地读懂了一个故事。
《每个孩子都是故事》这本书我读完了,但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因为我的学生还会有很多很多。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我读懂了“怎样去坚守教育的良知?”也收获了许多“读懂一个故事”后的快乐。如果每个孩子真是一个故事的话,那我说:只有用心才能读懂这个故事!
当爱已成为习惯
——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故事》有感
宋晓光
我崇尚终身学习的理念,所以读书一直是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每读过总不乏精神收获甚至情感共鸣。
读霍懋征老师的课例、读霍懋征老师的作品、读霍懋征老师的事迹,从中我更是感受到平凡教师坚守岗位的赤诚之心、伟大母亲无私奉献的博爱之心。
今年暑假,我再次捧读《每一个孩子都是我的骄傲——霍懋征和她的学生们》这本书,深深折服于霍懋征老师的四个“从没有”:“我从没有对一个孩子发过火,我从没有惩罚过一个孩子,我从没有向一个家长告过状,我从没有放弃过任何一个孩子。”简简单单的四个“从没有”诠释了霍懋征老师博大的情怀、睿智的思想!对于霍懋征老师来说,爱已然成为习惯!因为爱已成为习惯,所以霍懋征老师轻松做到四个“从没有”。我在剖析、总结、吸纳霍懋征老师的教育精髓的同时,静心回顾自己将近二十年的教育生涯,发觉自己的教育思想竟然与特级大师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不禁窃喜。当爱已成为习惯,我珍惜身边每一个学生,努力成为他们行为的榜样、心理的导师、成长的参谋。与学生的点滴相处中,我品味出爱包含智慧、蕴藏学问,需要技巧,讲究艺术。
一、平等的爱,尊重学生
学生在学校与老师相处,心理上渴望与老师交流,老师应该胸怀一颗平等的心去与之交流,尊重学生的感受,哪怕对老师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举足轻重的,学生感情稚嫩却丰富,甚至对花草虫鱼、猪猫狗羊之类都会布施自己的情感,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这份纯洁朴实的感情,俯身倾听孩子的呼声。
老师如果利用自身的权威性拒绝与学生的沟通,那么学生就不会感受到与教师的平等地位,交流谈何容易,所以老师有必要聆听学生的心声,重视学生的感觉,引导学生主动交流,吐露心声,排解心中的压抑与苦闷。我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晨读时间,大家都在读书。一个女孩迟到了,她两眼红肿,脸颊上留有泪痕。她无心读书,架起课本逃避老师的目光。我主动走近她,得知眼睛红肿的原因却忍俊不禁,原来她家里一条叫做“来福”的狗失终了。我慎重地思考片刻,立即出谋划策:“要不我们去贴寻狗启事?”发觉老师这样重视她的感受、她的狗,女孩浅笑着恢复常态。爱学生尊重学生并不是艰难的事,只要我们本着平等的原则去交流去倾听,就能拉近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诤友。
二、真诚的爱,关怀学生
赞可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要热爱儿童。”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教师要用慈母般的心诚挚地呵护每一个学生、关怀班集体每一个成员,让他们感受温暖,体会关爱。曾经班上有个叫拓的男孩,学习成绩优异,美中不足的是他与老师间总保持着一段距离,就像隔着一层坚冰。有一次他旷课并拒绝解释。面对沉默倔强的少年,我轻轻地牵起他的手来到办公室,聊起他令人羡慕的成绩,不吝赞美之词。拓被老师的真诚打动,哭诉着自己的痛苦:父亲的头被母亲用玻璃杯砸伤了,他送父亲去医院缝针,所以旷课。原来旷课的理由涉及他巨大的痛楚,我关切地说:“你能沉着处理突发事件,足见你的智慧,好样的!父母间的事情他们也会处理,你放心!每一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渴望呵护,老师必须如园丁精心栽培幼苗一样地培育孩子,关爱学生,对寡言少语的孩子更是如此。
三、柔韧的爱,包容学生
小学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反复地犯错,甚至明知有错却矢口辩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应该柔韧地宽容学生;换位思考,理解学生;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指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曾有两个一年级的小伙伴,一个剪了对方的头发,另一个弄坏了对方的三支水彩笔。当双方家长的见面时,俩孩子仅只投诉自己的遭遇,家长听自家孩子的一面之词,怒不可遏,大声争执。作为班主任的我冷静地教育两个孩子:“学生犯错误很正常。只要你们承认并改正错误,老师一样地爱你们。终于俩孩子都坦白错误,家长们意识到失态,诚恳道歉。我用柔韧地方式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错误、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