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的“蝠厅”
恭王府的“蝠厅”
恭王府的“蝠厅” 恭王府的"蝠厅"
洪炜
在恭王府后花园中路的最北端,绿树与山石的掩 映中,有一座高大壮观,形态极为特殊的建筑.这就是 中路最后一座建筑"蝠厅".它特殊在哪儿呢?为什么 又叫"蝠厅"呢?
原来此建筑有正厅五间,硬山卷棚顶,前后各出 三间歇山顶抱厦.正厅两侧,各接出三间折曲的耳房, 犹如蝙蝠的一对翅膀.耳房与正厅相接处是硬山做法, 两端是歇山做法,而折曲处又为庑殿做法,其形态变幻 多样,特别是建筑平面犹如一只振翅疾飞的蝙蝠.因而 得名"蝠厅",也有人叫它"蝠殿".
此建筑除了"蝙蝠"形态的建筑格局外,另一个特 殊的就是随着平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屋顶建筑形式. 中国传统建筑一般分三部分即:台基,墙身和屋 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屋顶,它是传统建筑最为重 要的组成部分.一般从屋顶的形式就能反映出建筑的 等级.
"蝠厅"作为恭王府建筑的一部分,其屋顶建筑形 式采用了庑殿,歇山和硬山三种建筑形态,这在一般建 筑中是极为罕见的.在明,清时期庑殿这种屋顶建筑 形式为最尊即"最高级",它的屋脊一般为大式作法, 两端安置吻兽,特别是在清代"庑殿"更多采用了推山 法加长正脊,使两端垂脊向外弯曲,屋顶曲线更为柔 美,山面坡度更陡,以显示庑殿屋顶的雄伟,挺拔与庄 -重.
在京城里除皇家建筑外,几十座王爷府或贝勒府 均没有采用"庑殿"的屋顶形式来建造自己的府宅,由 此也可以看出恭王府是区别于其它王爷府的. 那么房主人为什么叫它"蝠厅"呢?主要原因是 为了图吉利.因为在中文里蝙蝠的"蝠"与幸福的"福" 谐音,因而得名"蝠厅".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王府 花园的大环境,据说王府里有1万只造型各异的蝙蝠贯 作者: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古建修缮部
穿始终,在天棚上,窗棱上,画舫和砖雕都可以见到抽 象化和图形化的蝙蝠.因此也有人叫它"万福园".恭 王府作为北京帝王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福"文 化是贯穿始终的.王府到处以"福"命名.据说恭王府 内有1万个"福",包括"康熙御笔福字碑"这个府内 唯一的明"福"和花园内9999个暗"福".集中体现了 整个中华民族对"福"文化的理解与认识.于是京城里 就有"紫禁城有数不清的"龙",恭王府里有数不清的 "福"的说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蝙蝠象征着福气,在传统建筑 中更是如此.恭王府的建筑就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它 把蝙蝠的造型贯穿于始终.恭王府蕴含的最根本的文 化内涵就是"福".福文化并非只是一种平民文化,"福" 是中国的历史,"福"是中国的文化,"福"中蕴含了中 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最高追 求.
"蝠厅"又称【正谊书屋]意为正当行为的书屋,是 王府主人的园居之所.其前檐抱厦处曾悬有"望隆堂 壁"之匾额.
此外,"蝠厅"檐廊绘制的翠竹图案也十分引人注 目,别具一格的青绿调,使人仿佛置身于苍翠的竹林
之中.尤其是在夏季,满目清翠的花园,顿时舒缓了人 们盛夏时节的燥热.
王府建筑由于受传统文化,封建等级制度以及经 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建筑文化理念,规划布局,显示 风格,细部处理以及技术作法等方面都体现了中国传 统建筑文化的个性.
比利时艺术家格里森在他的《中国建筑))一书中写 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中国建筑是中国人思想感 情具体的表现方式,寄予了他们的愿望,包含着他们民 族的历史与传统,与其它民族文
化一样,中国人也在他 们的艺术中表现出民族特与理想.中国建筑在反映 他们的民族精神和特征方面,并不亚于他们的文学成 就.这是显示中国民族精神的一种无声的语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