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黄帝“有熊国”纯系皇甫谧所生造
(12)黄帝“有熊国”纯系皇甫谧所生造
    黄帝“有熊国”纯系皇甫谧所生造
历史上并不存在一个有熊国或有熊氏。
最早出现“黄帝有熊氏”的是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帝王世纪》曰:“黄帝有熊氏。少典之子,姬姓也。……生黄帝于寿丘,长于姬水,龙颜,有圣德。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
在西晋皇甫谧之前的中国典籍中,从来没有出现过有熊国或有熊氏这一说法。第一个认可“有熊”的人是谯周。《史记》(三家注)中有一段文字,基本可以看出其来由。
“黄帝者,◇集解徐广曰:“号有熊。”○索隐案:有土德之瑞,土黄,故称黄帝,犹神农火德王而称炎帝然也。此以黄帝为五帝之首,盖依大戴礼五帝德。又谯周、宋均亦以为然。而孔安国、皇甫谧帝王代纪及孙氏注系本并以伏牺、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高阳、高辛、唐、虞为五帝。注“号有熊”者,以其本是有熊国君之子故也。亦号轩辕氏。皇甫谧云:“居轩
辕之丘,因以为名,又以为号。”又据左传,亦号帝鸿氏也。……少典之子,◇集解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谯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徵,不拜。此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说也。皇甫谧字士安,晋人,号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纪也”。
“谯周曰:‘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看来谯周认可黄帝为有熊国君,但未必认可皇甫谧的考证。所以,又补上“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 谯周,(公元201年-公元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后徙居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谯周比皇甫谧年长14岁,早卒12年。由此看来,谯周是读过《帝王世纪》的,并接受黄帝为有熊氏的观点。正如三家注《史记》所说:“此谯周字允南,蜀人,魏散骑常侍徵,不拜。注所引者,是其人所著古史考之说也。皇甫谧字士安,晋人,号玄晏先生。今所引者,是其所作帝王代纪也”。徐广(352—425年)字野民,东莞姑幕人(今山东省莒县),徐邈之弟。徐广远在皇甫谧之后,其徐广曰:“号有熊。”,亦源自《帝王世纪》。
此后,晋,司马彪《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新郑县,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魏,郦道元《水经注》:“或言新郑县,故有熊之墟,黄帝之所都也。”唐,李泰《括地志》:“黄帝征战蚩尤,初都涿鹿,即位乃都有熊。”唐,杜佑《通典》:“新郑县……有溱洧二水,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地,本郑国之地。”宋,《路史·国名记》:“少典,有熊之开国,今郑之新郑。这些论述皆源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然而,百度百科“有熊国”或“有熊氏”辞条均说:“汉,焦延寿《焦氏易林》:‘黄帝有熊国君少典之子。有熊,即今河南新郑是也’。”如果“有熊国”或“有熊氏”出自焦延寿所说,那么皇甫谧所说是有依据的。但是,汉朝焦延寿所著《焦氏易林·屯·萃》中说:“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 仅此四句,并未见辞条所云。而在尚秉和《焦氏易林注卷一·屯之第三·萃》中有以下文章:
“黄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通《大畜》。震为黄、为帝、为生,故曰黄帝所生。巽为伏,艮为宇,故曰伏羲之宇。艮刚在上为兵刃,艮止,故不至。巽为利,艮为居止。按:伏羲,都陈,黄帝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皇甫谧曰:“有熊,今河南新郑,非陈地”,焦氏时古籍尚多,或别有所据欤”。
辞条所引与《焦氏易林注》大致相同。只不过将尚秉和的注和尚秉和引皇甫谧之言合并而已,而并非焦延寿所言。尚秉和(1870—1950),字节之,号石烟道人,晚号滋溪老人,学者称槐轩先生,河北省行唐县城西南滋河北岸伏流村人。晚清进士,著名易学家。尚秉和所注的“有熊国”,亦来源于皇甫谧的《帝王世纪》。
关于黄帝的“有熊国”或“有熊氏”,最早出自皇甫谧的《帝王世纪》,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皇甫谧《帝王世纪》为什么能生造一个“有熊国”或“有熊氏”呢?实际上,黄帝一族出自有娀氏,即犬戎一族,以后再叙。而这个“娀”字,《說文解字》释为:从女戎聲。《詩》曰:“有娀方將。”息弓切。《汉典》注音为“sōng”。而熊(xióng)《說文解字》释为:羽弓切。“娀”与“熊”两音相近,皇甫谧有甘肃口音,两音区分不开。但改“娀”为“熊”,可能出于另一个原因,自周以来,为了树立黄帝形象,割断与犬戎的族源关系,历代典籍,将“犬戎”视作异族,于是,依据两音相近,皇甫谧就生造出一个“有熊国”或“有熊氏”来。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话,那么,皇甫谧先生是知道黄帝源自“有娀氏”的,就是不告诉你。
关于轩辕黄帝与北狄黄帝合并为一,大致到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完成,并且形成了帝系,反映于《大戴礼·五帝德》中。但对黄帝出自哪个部落,一般讳莫如深,含糊其词。由于有娀氏或
犬戎,是唯一的以狼为图腾的部落,而自周朝以下,历来将犬戎、骊戎、大荔戎、西戎、狗国之类的族排斥在主体之外。司马迁时代,关于黄帝,还有不同的论说存在,但司马迁感到“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史记·五帝本纪》)”。司马迁选择性的表述,使作为历史人物的黄帝一些史料流失了。其实,关于“有熊”,《史记·周本纪》中曾流露出了一处:“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看来,将“有娀”改称“有熊”在司马迁之前就存在了。如果是“骊戎之文马,有娀九驷”,就好理解了,骊戎在临潼东,有娀在临潼西,均在关中,周人的势力范围内。《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官修史书,记载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战国时的魏国直到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9年)的历史。《竹书纪年》说:“元年,(黄)帝卽位,居有熊”,这显然所指是轩辕黄帝,进一步说明“有熊”就是“有娀”。也说明修改当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一修改,固然切断了黄帝与“有娀氏”及犬戎、骊戎、大荔戎、西戎的族源联系,但毕竟历史上并没有“有熊氏”这一部落,所以,自春秋战国以下,通常能不提及尽量不提,而只有皇甫谧耿着脖子非要说出来罢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