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星堆(5):中华文明不只5000年,而是50000年!
揭秘三星堆(5):中华文明不只5000年,而是50000年!
一、三星堆的悲哀
研究了这么久的古籍,我也终于明白三星堆研究的悲剧所在。说到底,就是一些自以为是的四川学者自己造成的的。因为在研究中不够仔细,无法得到相关证据的支持,被别人轻而易举的抓到可以攻击的把柄,从而成为中国考古史上的笑话。
可以这么说,守着这么一个高大上的三星堆,就因为一些四川学者的无能,最后造成一玩青铜的竟然被一玩泥巴的嘲笑为没有文化,自己还无法辩驳,这是不是很搞笑?很荒唐?也很无语?
这里面有两个经典谬论,一个就是对青铜人像特别是青铜纵目人的判读,一个就是对黄金权杖的判读。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青铜纵目人像的判读。一些牛逼哄哄自以为是的四川学者为了扬名立万,竟迫不及待的把青铜纵目人宣布为蚕丛,这就是三星堆悲剧的主要来源。
四川学者把三星堆青铜纵目人像(这个命名都是错误的)直接判读为蚕丛,主要是来源于这些记载。
《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 ,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路史》记载:“蜀之为国,肇自人皇。其始蚕丛、柏灌、鱼凫各数百岁,号蜀山氏,盖作于蜀。蚕丛纵目,王瞿上。”
因为这两本重要史籍都记载了“蚕丛纵目”,于是一些四川专家为了解释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
像,死搬硬套,生拉硬扯,张冠李戴,硬是将青铜纵目人像套在了蚕丛身上。
龙大爷,我这个才是纵目。555~~
其实,所谓纵目,是指竖生之目;也就是说,纵目的眼睛是竖起长的,不是向外突出一大截
的。古籍记载蚕丛纵目,是说蚕丛的眼睛是竖起长的,不像我们大多数人是横起长的,这个很有点像二郎神额头上的那只竖起的眼睛。
所以,三星堆的青铜纵目人像与蚕丛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一些四川学者弄巧成拙,将二者硬拉在一起,造成了三星堆研究在年代上的混乱,这就是三星堆研究的悲剧所在。
一玩青铜的被一玩泥巴的嘲笑为没文化,这能怪谁?还不是只能怪自己读书不精,研究不深,不但自己贻笑大方,而且还害苦了我们的三星堆。
2、蜀山五王
蚕丛和鱼凫到底是谁?
他们是蜀山最初的创建者,比伏羲早了整整4万年,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的老祖宗。
那蚕丛是在什么地方创建蜀山的?
按照《路史》记载:“蚕丛纵目,王瞿上”,以及“瞿上城在今双流南18里,城北有瞿上乡”。
我经过地图查,发现这个位置就在今天双流的牧马山,那里现在还有一个瞿上新村,距离天府广场20公里,距离岷江最近7公里,正是成都平原的中心地带,也是成都平原风水最为上佳之所在。现在的牧马山,已经成为成都有钱人才可以居住的别墅区了。由此看来,当年我们的老祖宗看风水还还是很有一套的。
成都平原和牧马山,就是我们华夏民族真正的龙兴之地。
在研究中,我还发现,在涉及上古神话传说的古籍中,记载蜀或蜀山的实在是太多太多,而记载所谓的长江黄河摇篮文化的却实在是太少太少,以至于那么大一个规模的良渚文化,竟然在史书上都没有留下一笔,这让很多专家不得其解。
其实,这与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中华文明正统渊源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中国人主要基因特征为O系,包括O1、O2和O3三大集团。其中数量最多的是O3集团,基本上占80%;而O1集团和O2集团则各占不到10%。由此可见,O3集团(现在改名为O2a)一直都是华夏民族的绝对主流。所以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都是以O3集团为正统。其他包括O1集团和O2集团,一直都被视为蛮夷,属于重点征伐的对象。这也是为什么在史学界,长期以来都不肯把殷商文化作为华夏正统的根本原因,而是坚持把夏和周做为自己的正统传承。对于这个问题,以后有机会我们还可以讨论。
O3集团来自哪里?O3集团就来自蜀山。所以关于蜀山的记载才会如此之多。如果我们连蜀山都研究不好,那还怎么研究华夏文化,那还怎么搞中华文明溯源工程?
牧马山上的别墅
研究蜀山,最主要的有几本古籍,我先给大家说说:传说大禹所作的《山海经》,盗墓出来的《竹书纪年》,以及汉代司马迁的《史记》,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晋朝常璩的《华阳国志》,宋朝罗泌的《路史》等。
我建议大家有时间可以亲自读读,不要轻易被一些所谓的权威专家和网红专家所迷惑,因为这些专家所读的也不过就是这几本书籍。大家都读同一篇文章,也许还可以看看各自读书水平之高低。
1、根据汉扬雄撰、明郑朴辑的《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去。鱼凫田于湔山,得仙。今庙祀之于湔。时蜀民稀少。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望帝积百余岁,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
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
另外,因为《蜀王本纪》早佚,今存两则重要佚文:
(1)《文选》卷四《蜀都赋》刘逵注引:“蜀王之先名蚕丛、柏濩、蒲泽、开明。是时人萌,椎髻左言,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到蚕丛,积三万四千岁。”
(2)《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蜀之先称王者曰蚕丛、柏灌、鱼见、开明。是时椎髻左衽,不晓文字,未有礼乐。从开明上至蚕丛,凡四千岁。”
我们要注意到,在《蜀王本纪》与其两则佚文的记载里,除了蚕丛、柏灌、开明三个王没有异议外,还有两位王存在着名称上的异议,一个记载为蒲泽,一个记载为鱼见,而且还少了一个杜宇。
2、《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 ,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
《华阳国志》除了记载蜀有蚕丛、柏灌和鱼凫三个王外,还记载有两个王,一个是杜宇,一个是开明。也就是说,《华阳国志》记载蜀有五王,这与《蜀王本纪》记载相同,但与《蜀王本纪》的两则佚文记载有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