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产前筛查原理与操作规程
一、产前筛查定义及其原理
产前筛查(Prenatal Screening)是指通过经济、简便和较少创伤的检测方法,从孕妇体中发现怀有某些先天缺陷胎儿的高危孕妇,以便进而进行诊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异常儿的出生。血清学标志物产前筛查已成为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重要方法。目前产前筛查的两种主要疾病是唐氏综合征(Down’s Sydrome,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和胎儿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s),也包括一部分18三体综合征。产前筛查可以在妊娠早期(7~13周)或中期(14~21周)进行。目前用于产前筛查的血清学标志物有:甲胎蛋白(AFP)、游离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游离雌三醇(uE3)、妊娠相关血浆蛋白(PAPP-A)、抑制素A(inhibin A)等。产前筛查实验测量通用评价指标为中位值倍数(MOM),正常妊娠特定的MOM=标本检测浓度/相应孕周中位值浓度。产前筛查系统由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仪器和筛查分析软件组成。检测仪器配合体外诊断试剂检测出孕妇血清中标记物(AFP、F-β-hCG、PAPP-A等)的浓度,将检测数据及孕妇相关因素输入筛查分析软件中,即可得出唐氏综合征(DS)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的结果。由于目前的技术水平的限制,产前筛查技术都不能做到筛查100%正确。假阴性病例因此会误诊,假阳性病例一般在产前诊断实验时被纠正。
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种染体病,发病率约1/800~1/600,男性多于女性。1866年英国医生Langdom Down 首次对此病进行临床描述,因此命名称为Down,s Syndrome,简称DS。1959年Lejeune首先发现本病的病因是多了一条21号染体,故又将其命名为21三体综合征。唐氏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智力低下、愚型面容,约50%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小头畸形等发育异常。目前对DS尚未有方法,因此通过产前筛查出高危孕妇,对其进行产前诊断是防止患儿出生的重要手段。
1.以孕妇年龄作为筛查指标
最早用于DS的筛查指标为孕妇年龄。早期研究发现,DS的发病率随孕妇年龄增高而增高,1977年Hook和Chambers报道了孕妇年龄在20~30岁之间,发病率呈线性增加,而在33岁左右呈对数增加,孕妇年龄为35岁时,发病率约1/384,40岁时约1/110,比30岁时增加了8倍,如图1。一般认为35岁以上的孕妇是DS的高危人,是要进行羊膜腔穿刺的指征。但深入研究统计发现,若仅以孕妇年龄≥35岁作为筛查指标,DS的检出率约20%,而约80%的胎儿DS是在年龄小于35岁的孕妇人中。因此,不少国家的筛查机构指出“DS 产前筛查应面
向所有孕妇而不考虑年龄”。仅用孕妇年龄指标不够全面,应结合应用孕妇血清标志物指标或超声波形态学联合筛查诊断。
图1 孕妇年龄与胎儿发生唐氏综合征风险的关系
2. 以孕妇血清标志物为筛查指标
1984年英国Merkatz等最先发现怀有DS胎儿的孕妇血清AFP含量降低,这在产前筛查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建议将AFP作为35岁以下孕妇胎儿DS的筛查指标。这一发现很快被其它实验室证实,1987年Bargot发现怀有DS胎儿的孕妇血清中的hCG的水平是正常孕妇的2倍,
以孕妇年龄再结合血清中hCG检测,DS的筛查率可达到63%。1988年,Canick等发现怀有DS胎儿的孕妇血清中uE3的水平比正常孕妇低25%。同年,伦敦Bartholomews医院Wald提出AFP、ß-hCG、uE3三联的筛查方法。1994年美国妇产科学院向全美医学界正式推荐这一组合,并得到广泛应用,一直至今。在上世纪90年代,有学者还相继发现PAPP-A、inhibin A、糖原抗原125(CA-125)等与孕妇怀DS胎儿有关。也将逐步应用到DS的产前筛查中。
甲胎蛋白(AFP) 是胎儿血清中最常见的蛋白质,1956年由Bergstrandh和Czar在人胎儿血清中发现的一种甲种球蛋白。早孕期由卵黄囊产生,晚孕期由胎儿肝脏大量产生。胎儿血中的AFP经排尿进入羊水并通过胎盘屏障渗入母血。孕10周即可在母血中测出AFP,孕11~20周AFP浓度呈线性升高,32~34周(有文献为28~32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分娩后几天降为0。且孕早期以AFP单项筛查胎儿染体异常无意义,因此母血中AFP的检测在孕中期14~20周进行。正常孕妇血中AFP含量变化见图2与表1。
当孕妇胎儿患DS时,由于胎儿生长发育迟缓,组织器官发育不全,肝脏、胎盘的功能不良,合成AFP能力降低,致使孕中期母血清AFP水平下降(一般<0.5MOM,有的以<0.4MOM或<0.7MOM为标准)。但当胎儿出现开放性神经管缺损或腹壁缺损时,破坏了阻止AFP外溢的
胎儿屏障,使胎儿体内高浓度的AFP释放,渗透入母体循环,引起母体血清中的AFP显著升高。因此,AFP也可作为神经管畸形的筛查指标。
参考:马云宝,顾军,何雪云.医学特种检测的临床应用,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2.
图2 正常妊娠母血中AFP含量变化趋势
表1 正常妊娠母血清AFP含量参考值(ug/L)
孕周 | 中位数 | 0.4MoM | 0.7MoM | 2.0MoM | 2.5MoM |
14-15 | 41.26 | 16.50 | 28.88 | ntd82.50 | 103.15 |
16-17 | 54.15 | 21.66 | 37.91 | 108.30 | 135.38 |
18-19 | 69.27 | 27.71 | 48.49 | 138.54 | 173.18 |
20-21 | 91.58 | 36.63 | 64.11 | 183.16 | 228.95 |
22-23 | 127.62 | 51.05 | 89.33 | 255.24 | 319.05 |
24-25 | 155.11 | 62.04 | 108.53 | 310.22 | 387.78 |
26-27 | 190.39 | 76.16 | 133.27 | 380.78 | 475.98 |
28-29 | 252.80 | 101.13 | 176.96 | 505.60 | 632.00 |
30-31 | 250.72 | 100.29 | 175.50 | 501.44 | 626.80 |
32-33 | 321.07 | 128.43 | 224.75 | 642.14 | 802.68 |
34-35 | 203.16 | 81.26 | 142.21 | 406.31 | 507.89 |
36-37 | 184.92 | 73.97 | 129.44 | 369.84 | 462.30 |
38-39 | 226.68 | 90.67 | 158.67 | 453.35 | 566.69 |
40-42 | 140.41 | 56.16 | 98.29 | 280.82 | 351.03 |
摘自:方.妇产科检验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62.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胎盘的合体滋养层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为胎盘中最重要的激素,由α和β亚基组成,两个亚基可彼此结合,也可游离于血液中。孕妇血清中的hCG主要以完整的形式存在,游离形式的β-hCG(F-β-hCG)占总hCG的1~8%。妊娠期母血清中β-hCG水平呈双峰曲线,第1峰于妊娠12周前后(一般8~10周或9~12周),15周后出现生理性下降,20~32周维持低而平稳水平,26周达最低。第2峰于妊娠37周,明显低于第1峰,至妊娠足月时稍有下降。在妊娠11周内,血清β-hCG的含量与孕龄密切相关,随妊娠进展呈直线上升,孕龄每增加1天,β-hCG平均增加1.53IU/ml(hCG约每1.3天上升2倍,如未达到此水平,此次妊娠可能是输卵管妊娠—宫外孕,应动态观察),分娩后急剧下降,产后4天降至1 IU/ml,产后9天基本消失。正常妊娠母血清hCG含量见表2与表3。
胎儿患DS时,胎盘重量低于正常水平,组织器官发育不全,肝脏、胎盘的功能不良,因此孕妇血清中hCG浓度下降要比怀正常胎儿的孕妇晚3周左右,致使孕中期(约20周左右)母血清中的hCG浓度呈高水平状态,怀DS儿孕妇血清中游离的β-hCG浓度比正常孕妇至少高2倍(一般>2.5MOM),如图3。
表2 正常妊娠母血清hCG含量参考值(U/L)
妊娠期(周) 受精后 距末次月经 U/L |
2 4 5~100 3 5 200~3000 4 6 10000~80000 5~12 7~14 90000~500000 13~24 15~26 5000~80000 26~38 27~40 3000~15000 |
摘自:周新,涂植光.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43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