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延绵不断,延续至今天,我们还在享受着老祖宗留给我们灿烂的文化,在各个方面为我们留下许多绚烂的瑰宝。今日为大家系统总结一下古代年龄的称谓。
0岁
度;赤子,襁褓;汤饼之期
度:小儿初生之时。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周晬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指小孩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
周晬:指婴儿周岁。
2-3岁
延绵
孩提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7岁(女)
始龀、髫(tiaoˊ)年
始龀、髫(tiaoˊ)年:女孩7岁。
8岁
童龀[chèn]、总角
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童龇”,指儿童少年时期。
9岁
九龄、指数之年
教数之年指儿童9岁。
10岁
黄口、幼学、外傅之年
10岁以下的少儿通称,即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代称也。幼学之年、外傅之年,十岁称幼年可以出外就学。后来就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12岁(女)
金钗之年
女孩子到了12岁就可以头带金钗
13岁(女)
豆蔻年华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3-15岁(男)
舞勺之年
根据《礼记》的记载:勺,一种管乐器,古未成童者习之,舞勺指未成童者学习勺舞。舞勺之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4岁(女)
“二七”之年
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5岁(女)
及笄或笄年
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15(男)
束发、成童、志学之年
束发: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成童:十五或十五稍上的年岁。
志学之年: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15岁为“志学之年”。
15-20(男)
舞象之年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疏》曰:“成童,谓十五以上;舞象,谓舞武也。熊氏云:‘谓用干戈之小舞也。’”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16岁(女)
二八、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子16岁称为“破瓜”、“及瓜”。“瓜”字可以分剖成两个“八”字,“破瓜”就是把瓜字拆开,二八一十六,故称。女子十六岁还可称“碧玉年”。如唐·李玉《醉后赠冯姬》诗:“桂影浅拂梁家熏,瓜字初分碧玉年。”
18岁(女)
“二九”
女子18岁可称“二九”。《初刻拍案惊奇》:“韩子文……年过二九,尚未有亲。”本来男女皆可用,但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0岁(男)
加冠、结发、而冠、弱冠、
加冠:指男子20岁。古时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0岁(女)
桃李年华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
24岁(女)
花信年华
花信,开花时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出处:宋·范成大《元夕后连阴》:“谁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扬州百面雷。”
至婚嫁年龄(女)
摽梅之年
比喻女子适婚年龄。而多误写为“标梅之年”。[摽梅]谓梅子成熟后落下来。后因用“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的年龄。摽梅中的“摽”读作“biào”,摽梅”指“落梅”摽梅之年古意中是指适合出嫁之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