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舞蹈 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巧用舞蹈  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纪王小学  赵丽雅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让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了解音乐、掌握音乐,这就十分困难。经过几年探索性的实践,我发现巧用舞蹈,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音乐,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一、 以舞助赏
欣赏是音乐教材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启发人们喜爱音乐的动机。可是,音乐的抽象性往往阻碍了学生兴趣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纯乐器演奏的音乐,学生更觉深奥迷离。即使能通过一般的教学方法理解它,也颇费一番功夫。所以,我在设计这类音乐作品欣赏的教案时,往往会加入舞蹈。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经典名曲——《天鹅》时,我根据音乐内容设计了一段芭蕾舞,以表现天鹅高贵的神态及优美的体态。当时,音乐缓缓响起,我身穿白衣裙,翩翩起舞,把学生一下子就引入了那种安静神秘的氛围之中,使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能真真切切地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东西。在复听的时候,我又让学生们和我一起在音乐声中共舞,
从肢体语言中进一步领略音乐内涵。可见,以舞助赏,不仅能使学生主动接受音乐,还能使学生积极地去挖掘音乐的内在。
二、 小学生舞蹈以舞助歌
在歌曲教学中最难的是抓住歌曲的特点,把握歌曲的韵味。所以,我尝试在教学歌曲中辅以舞蹈,帮助学生抓住歌曲的灵魂。以小学第三册音乐教材中的傣族歌曲《金孔雀轻轻跳》为例,这首歌曲优美舒展,具有明显的傣族风味,可这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恰是难点。所以在教学一开始,我先和着音乐边舞边唱,让学生对歌曲的风格有个初步的概念。然后再教他们一些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能跟着音乐舞动,这样有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学习了歌词以后,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创编一些舞蹈动作,如“孔雀喝水”、“孔雀展翅”、“孔雀跳舞”等,再上台表演,并进行评比,表演最好的发以“金孔雀奖”。这样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和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自编自演中对歌曲的韵味有了更好的把握。
三、 以舞助识
乐理知识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但由于它的理论性较强,所以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学生听来无趣,常常学后就忘,或者丢三落四。于是我就把这些乐理知识综合起来,再分类,编成几个舞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学习了各音在五线谱上的位置,我编了一个橡筋舞。用若干根橡筋拉成五线谱,其余学生排成队,先跟着音乐跳舞,当老师唱出一个长音时,一名学生站到橡筋相应的位置上,如站错,则被淘汰。在这个游戏舞中,学生们真正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获益匪浅。还如在学了各种音乐记号后,我和学生共同努力,把每种记号的作用编成形象的舞蹈动作。像顿音记号,用踮着脚尖跳跃表示;重音记号用跺脚表示;延长记号则用手划大大的圆圈;……并且我让他们随着音乐,根据幻灯上音乐记号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动作变化。这样不仅训练了他们对音乐、对节奏的把握能力,还巩固了他们的乐理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在教学音乐的同时介入舞蹈的教学,使我深切体会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孩子们通过舞蹈对音乐有了轮廓的认识,同时在音乐、舞蹈的熏陶下,愉悦了身心,陶冶了情操,还健美了肢体,联络了感情,使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