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和他们所造的字
名人和他们所造的字
作者:康鹏
来源:《课外语文》2013年第03
        作为记录和传播知识的工具,汉字一直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大部分汉字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谈起汉字的起源和由来,历代学者说法不一,古书中流传最广泛的说法是仓颉作书。但从文字的产生及发展过程来看,汉字不可能是一人、一时、一地所造,绝大多数汉字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各地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并由专家学者经过整理、定型而通用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鲜事物不断出现,需要新的汉字来表现。于是,人们便根据实际需要,造出一些新的字,使汉字大家族又增添了新成员。汉字中就有少数的汉字,是在特定的情况下,由历代名人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
        武则天造“”字。说起名人造字,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女皇武则天造的“”字。武则天称帝后,造“”zhSo)作为她的名字,意思是她犹如日月当空,光辉无比。武则天还把它用在一首诗里,诗曰:日月当空,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根据历史记载,武则天一共造了19个字,依次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载、
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等。比如字,武则天改为下面加个字,人就是一生字,武则天认为不够大气,便改为“”字。字改的最复杂,先改为字,以彰显自己的独尊地位。有人说武在口中犹如囚武,不好,于是又改为八方。武则天造字基本上是的简单相加,都是把原有的字形加以改变,全是以繁代简,根本不符合文字的发展规律,又没有任何意义,因而也没有什么生命力可言,随着人死权消,这些字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只是这个“”字,因她名字所用,才得以流传下来。以后武则天造“”字这件事又被编入中学历史教材,因而得以广为人知。
        隋文帝杨坚造字。隋文帝杨坚本是北周的随国公,以后他建国后,便想以字作为国号,但又觉得字带旁,有不稳定之意,不太吉祥。于是就去掉旁,新造了这个字作为国号。
        陆羽造字。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唐朝以前代表的字有等字。陆羽著《茶经》时,认为有统一的必要,便把字减去一横,造了一个字,用来专指茶。陆羽所造的这个字,含有人在草木间之意。看到茶字容易让人联想到山林丘壑、流云飞泉,眼前便飘来氤氲的茶香。这个字很快便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南汉皇帝刘造“”字。五代十国时南汉开国皇帝刘,又名刘陟,以后他取《周易》飞龙在天之意,造了“”字,并改名刘。“”yAn ,现在简体字为下加一字。
        鲁迅造字。鲁迅在小说《故乡》中,写闰土讲述一种小动物吃西瓜的故事,这个动物当地口音读作“chW”,但汉字里没有这个字,于是鲁迅就造了个chW)字来指这种小动物。后来他在给舒新城的信中对这个字进行了解释:“‘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huQn)罢。”“字现已收入《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辞书。此外,鲁迅还造过两个字,1925年,他创造字,相当于,读作“rRn”1927年,他又造了一个字。
        刘半农造”“字。我国古汉语中没有字,第三人称代词多用字,但其中并没有男女性别区分。在五四运动之前,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字则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刘半农认为,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的骤增,第三人称代词使用频繁,仅一个不分性别的是不够用的,他就造了个字,并提出用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1918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首次发表了《字的研究》一文,在此文中他使用字专作女性
第三人称代词。为推广使用字,19208月,刘半农发表了《的问题》一文,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后来由赵元任谱曲,成为现代著名歌曲。渐渐地,字便作为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出现在文章书籍中,并最终为人们认可并广泛使用;就连刘半农只在文章中提及而未来得及深入解说的字,现在也成为人称之外的其他物名的确定代词而广泛运用。
        夏衍造字。这两个字是现代作家夏衍造的字,1939年夏衍在桂林主编《救亡日报》时,深感一些口语无字可用,于是自造了两个口语字,并根据实际需要开始在版面上试用,以后逐渐被大家接受,新中国成立后流行全国,这两个字成了常用字,并正式编入到字典中。
        齐白石造字。很少有人知道,原先汉语里并没有烧烤这个字,这个字是国画大师齐白石造的字。20世纪30年代初,北京宣武门有一家闻名遐迩的清真烤肉苑,这店的招牌为国画大师齐白石所题。掌柜请白石老人题写时,齐白石不知写哪个为好,查了几部字典,都觉得没有确切的字。后来他想,烤肉要用火,那就用火字旁,加上字,取其音,不就成了吗?于是就提笔写了清真烤肉苑五个字,他还感觉自己造字不太妥当,就在
这五个字和署名之间夹注了一行小字加以说明:诸书无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字造得比较形象,以后就被广泛使用,各种字典都收录了这个字。
        简化字。1955年,以吴玉章为主任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将《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呈送中央审批,绝大部分政治局委员都画圈表示同意,而同志没有表态。他对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吴玉章说:吴老啊,你把汉字这么一简化,我都不认识了!吴老说:小平同志,你别说都不认识了,你对哪个字的简化有意见,可以具体地提嘛。当时的《草案》把这个部件类推简化成,如“”简化成。就说:别的不说,就说我这个火字旁的有什么字‘’字吧——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耳朵,不好看。第二笔往左边拐,第三笔还得回到右边写,也别扭。吴老问:那你看这个‘’怎么简化好呢?小平说:“‘字如果要简化,还不如写成左边一个,右边一个耳朵呢。草书的就是左边写一个的第二笔下边拐几个小弯嘛。吴玉章随后把这件事向周恩来汇报,得到了周恩来的认可。第二年初,在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里,繁体字就简化成
        以上几则名人造字的故事,都是有着确凿的历史记载的。在民间,还流传着王安石造字和秦始皇造字的故事。
        王安石造“”字的传说。传说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年轻时赴京赶考,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门上挂一盏走马灯,门楹上贴着一副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一时无法对出下联,便匆匆离去。到了京城赶考面试时,主考官现场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心中一亮,即以马员外家门前的上联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
        返乡路上,王安石又用主考官出的对联对上了马员外家门楹上的上联。马员外立即唤出女儿与王安石相见,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声称谁能对出下联就招谁为婿。于是,王安石与马家小喜结连理。正在拜天地之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高中进士!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心花怒放,喜不自胜,便在大红纸上连写两个字合成“”字,贴在门上以示庆贺,表示喜上加喜、双喜临门之意。这吉祥如意、通俗意明的“”字一出,便很快在民间流传开来。每逢喜庆之日,人们都会贴个大红“”字,以示喜气洋洋、吉祥如意。
        秦始皇造字的传说。传说秦朝的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这个字,在远古时写作“”,到了战国之前还是这么写的。传说秦始皇消灭齐、楚、燕、韩、赵、卫六国,统一了中国,他非常高兴,自以为没有谁比自己功劳更大的了,他沿用原先秦国的名称建立了秦朝,自称始皇帝,幻想自己建立的秦帝国会一直传续下去。可是他看到国号“”字,
越琢磨越感到不对劲儿——“”字上面有两个,下面是一个,一把木凳上居然坐着两个王,这不暗示着有人要和自己平分江山吗?“”这个字太不吉利了。可如果改换国号不叫“”也不太合适,毕竟改换国号不是件小事,况且“”也是沿用原先国家的名称,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造出一个同音字来替代“”字了。于是,秦始皇就问史官: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绩最大?史官听了,小心翼翼地回答:开天辟地以来,谁的功劳大小《春秋》上都有记载。秦始皇说:寡人乃,占他一半〈春秋〉不为过!就用一半春秋改写国号吧!说完,提笔唰唰几下写出了一个字,让人递给大臣们传看,得意地说:寡人各取’‘二字的一半,合二为一成为字,用以取代那个‘’字,众爱卿以为如何?大臣们见状,一齐跪下口呼万岁,从此,一个新字代替了原来的“”
        秦始皇造出了,自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越了三皇五帝,可以占据半部《春秋》,自己建立的秦朝也可延续千万代,可是历史是无情的,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以后以刘邦为首的农民军,在前206年攻占咸阳,秦朝灭亡。秦朝从秦始皇到秦二世只传了两代,仅延续了15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