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戏》教学反思
美术教材编排皮影戏这一教学内容意在通过皮影戏的综合艺术特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表现能力,我围绕“传承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这一小专题,设计了“会表演的影子”一课,通过在三年级的课堂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实效。体现在;调动了所有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学会了影人的关键环节的制作,并对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创新表演;激发起对传统文化皮影戏的浓厚学习表演兴趣;
皮影戏集绘画艺术、雕刻、文学、音乐、舞蹈、表演与一身,其内容也可谓博大精深,在一堂课中怎么能既让学生了解皮影相关文化,又让学生切身操作皮影,感受其中的艺术魅力,突破小专题呢?在教学活动中,我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地感受传统的民间艺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导入部分加入了一段自己表演的皮影戏小故事,将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充满兴奋和惊异的欣赏老师的表演,将所有人的兴奋点集中在一起。导入新授的课程内容之后,利用课件来向学生讲解有关皮影戏的历史及制作工序,一来是让学生了解了一门优秀的传统艺术;二来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接下来利用一段皮影戏《龟与鹤》幕前幕后的视频,让学生观察总结出影人动起来的奥秘,
为制作影人打下基础。紧接着在老师的演示和课件中同时展示影人的制作方法,更直观、更易懂。最后,当学生制作了自己的皮影作品后,以小组的形式编排一段小故事进行表演,这将是本节课的一个高潮,也是学生作品进行展示的一个最好的机会。皮影制作
为了在课堂上突出浓郁的民族特,皮影戏都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得以流行和发展的。此外,我还制作了简易的皮影戏舞台,我们制做的是皮影形象进行表演,这样的一个小小的舞台将是学生最快乐的展示空间。
传统文化皮影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西汉传承至今,尽管现代电子科技产品逐渐取代了它的位置,使它不及有昔日的辉煌,似乎走向了被人遗忘的角落,但是,当作为教师的我在搜寻这一传统艺术时,还是被这些凝结着先人们智慧与心血的文化精髓所透漏出的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所感动。我想,正是皮影戏的艺术魅力也感动了孩子,启迪了孩子的心智,才把孩子们引入忘我学习的境界,才取得了良好的课堂实效。
通过这节课,是否让我们的目光还可以投向剪纸,刺绣、泥塑、麦杆画等等的传统文化领域,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应该说这也许是这节课又引申出的另外有研究意义的小专题。我感到,无论在科技发展的现代还是更皮影戏俗称灯影戏或影子戏,是中国
最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源于2000多年前的中国古代长安,盛行于唐、宋。至今仍在中国民间普遍流行,堪称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皮影戏的发祥地陕西民间有一个传说,似乎说明了皮影的来历。据说西汉时,文帝刘恒的幼儿由一位宫女照看。一天太子哭闹不止,聪明的宫女便用梧桐树叶剪成人形,借着纱窗的阳光,一面用手舞动梧桐叶子,一面口哼小曲,太子马上转哭为笑。皮影戏演出用的“影人”,是用上等牛皮,经过刮、磨、洗、刻、着等二十四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多刀而成。创作出各种形象,钉上活动节,装上操作杆,由操作者在灯光透射下,贴着白的银幕(俗称亮子)演出,她的剧目、唱腔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世界性的艺术。演出效果颇似小电影,故被西方电影史学者称为“有声电影的鼻祖”。
这些带有美感的,古典的传统艺术都具有不能被代替的价值,它能够启迪人们灵性的创造。美术课堂也需要走进传统,从传统中寻创新的灵感,在这节课中,许多学生对熟悉的故事并没有照样表演,而是进行了创造性的精彩表演,就是一个体现。
《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的教学过程是美术艺术实践的过程。一节课的容量是有限的,对
于皮影艺术的魅力我们领略的还是粗浅的,小专题的研究应该说本节课才是一个突破的开始,在今后的系列研究活动中,将使学生独立逐步的完成整个环节的皮影制作与皮影戏的编排,表演过程,将传承传统文化皮影戏,提高美术实践能力的小专题真正突破。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