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的沟通特征及对策分析共4页
“90后”大学生沟通特征及对策剖析
什么牌子的电动车好  随着“90后”进入大学校园,这一体更加成为社会关注焦点。“90后”作为新时代青年,在思想、行为与心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特点。他们既是经济物质大幅发展受益者,网络时代优先体验者,同时也是腐朽与浮躁意识受害者。
  沟通能力涉及到大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方方面面,对大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人际关系以及综合能力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目前,根据我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评调查数据显示,“90后”大学生在合性、独立性等方面均存在不少问题,将近40.1%“90后”大学生不愿主动与陌生人说话,认为这是一件难事;14.3%“90后”大学生独立性值低于大学生正常值,有明显依赖心理。“90后”大学生面对新环境,表现出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特点,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等,以上情况容易导致迫切交往需要与社交恐惧、强烈求知欲与学习能力不足等多方面矛盾。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为了更好地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培养,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90后”大学生沟通特征着手,根据其特点“对症下药”,寻求新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一、“90后”大学生沟通特征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  (一)“90后”大学生沟通行为特征
  1.沟通手段多样化
  调查数据显示,几乎所有“90后”大学生都倾向于网络、手机沟通,而不习惯于书信、面对面等传统沟通手段。“90后”大学生普遍使用网络移动终端,在网络沟通工具选择中,大部分学生使用频率较高是QQ、人人、飞信等,目前最具人气、最火爆微博、等也为“90后”大学生所普遍接受与广泛使用。
  2.沟通语言网络化
  “90后”大学生是比较容易接受、适应新鲜事物体。在沟通语言选择中,既喜欢使用“网络体”,如凡客体、3Q体等,也不排斥使用传统文字,对于网络流行词汇接受得比较快。在调查中,95.3%以上“90后”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会频繁地使用网络流行词汇。
  3.沟通对象特定化
门球比赛
  “90后”大学生沟通对象大部分集中在同学与朋友等同龄人中,40.8%“90后”大学生会选择
与家长与长辈沟通,21.2%“90后”大学生愿意选择与老师交流自己内心想法。在沟通对象性别方面,大部分“90后”大学生对性别没有明显差异,但从调查数据比较上看,与异性交流占一定程度优势。
  4.沟通技巧单一化
  在日常生活中,“90后”大学生与家长或长辈交流,尤其是谈及学业相关话题时,多数会报以“知道了”、“不错”、“还行”等作为敷衍;还有因为同学之间感兴趣话题不同、观点不同造成话不投机尴尬局面而不能畅所欲言。这也明显表现出“90后”大学生在沟通技巧上相对单一,内心有想法,但是由于难以抓住话题切入点,缺乏一定沟通技巧等很难实现有效沟通。
  (二)“90后”大学生沟通心理特征
  1.沟通态度个性化
  调查数据显示,相当比例“90后”大学生认为班级活动必须符合自己“兴趣爱好”才会参加,可见,“90后”大学生对于集体活动往往会结合自己“审美要求”考虑是否参加;参与调查“90
后”大学生中,选择与家长交谈时简短回答“寥寥几句”占49.1%;也有一部分“90后”大学生选择了与家长“滔滔不绝”地交谈,占17.8%。总体而言,“90后”大学生会有选择性地参与集体活动,对家长或长辈态度良好,但与家长或长辈沟通中会突出表现自己个性化态度与方式。
  2.沟通意愿强烈化
  问卷调查显示,86.5%“90后”大学生愿意响应班级号召参加集体活动;在与家长或长辈沟通过程中,没有学生选择不回答家长问话,即在与家长或长辈沟通交谈中都会有所表达。从问卷调查也可以看出,“主流”“90后”大学生并不喜欢“落单”,还是比较认可集体活动,并且参与积极性较高,与社会大众给“90后”大学生贴标签“沉默”、“孤僻”、“与别人合作是他们软肋”并不很相符。手机万花筒
  3.沟通表达情绪化
  影响沟通因素很多,例如空间距离、对象、个性、方式等,而大多数“90后”大学生认为交谈氛围与交谈对象对沟通交流影响最大,虽然交谈方式也会对沟通产生一定影响,但只有
部分学生特别在意。在接受调查“90后”大学生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与老师沟通存在不同程度障碍。25.3%“90后”大学生表示,在与老师沟通过程中能够很自然地表达自己想法,没有紧张感;61.6%“90后”大学生感到与老师沟通中有紧张感,但还是能够表达清楚自己想法与观点;仍然存在少部分学生不敢与老师沟通,或者在沟通中很紧张,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这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潜在沟通障碍,需要给予更多关注。
windows defender
  4.沟通类型多元化
  在沟通类型选择上,选择随与型大学生占35.8%;偏好幽默型占36.6%。调查数据显示,随与型与幽默型两者占较大比例,说明大部分“90后”大学生认为自己沟通类型还是积极,在人际交往中不存在较大问题,但是仍有一小部分“90后”大学生选择傲慢型,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9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新环境后会与以前同学与朋友进行定期交流,多是为了表达各自对于大学期间学习与生活一些看法。调查中,选择因为比较寂寞才与人沟通占34.1%,而选择因为个人爱好占54.1%。上述数据表明,大多数“90后”大学生乐于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看法与感受,乐于与以前同学与朋友抒发自己进入新环境后不同感受,也说明了“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迫切需要。              二、针对“90后”大学生沟通特征应对
  (一)实现由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转变
  “90后”大学生在平时沟通中多处于被动角,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在公开场合发言,有一些心事也不愿意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当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研究当前“90后”大学生沟通行为及心理特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与方法,真正站在“90后”大学生立场去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多走进学生寝室,多参与学生集体活动,实现由以往被动等待到主动出击转变,只有真正融入到学生之中,才能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感,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
  此外,还要积极剖析富有新意教育载体,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增加人际沟通时间,尽量减少人机交流时间,让“90后”大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锻炼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90后”大学生在学校帮助下实现个人社会化与个性化双向互动,从而在大学期间实现人格独立,逐渐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实现由整齐划一到激发个性转变
  进入大学,面对是“百家争鸣”多元化环境,而不是中学式标准化教学,这正是激发“90后”
大学生个性最佳时机。课堂是大学教育重要阵地,在学生成长成才中,更是发挥着不容忽视重要作用。大学教育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大学教师不仅需要深入钻研前沿理论与热点问题,还需要在课堂表现形式上下功夫,努力实现课堂内容变实、课堂形式变活、课堂对象变主动积极效果。
  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呈现出思想活跃,思维方式开阔,想象力与话语权较强;追求新鲜体验,高度支持原创,讨厌抄袭与模仿;依赖性较强、自理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与危机意识等特点。针对以上“90后”大学生特征,不仅在课堂内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尊重学生需求,在课堂外也要搭建新平台,寻求新载体,并结合个性化教育原则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通过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给予经费支持、提供硬件设施等途径,鼓励在专业学习、学术创作、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有兴趣与特长各类大学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个性发展。
  (三)实现由单向灌输到多向沟通转变
  随着时代发展,“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平等意识在不断增强,陈旧单向灌输式沟通方式亟需向双向沟通,甚至多向沟通转变。师生需要站在平等地位上,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
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时研究与把握“90后”大学生新特点,真正做到打开学生心扉,不仅传播教育思想,也要在交流中得到学生信任,让学生敢于抒发真实想法。
  由于“90后”大学生喜欢参与有创意集体活动,并且在沟通对象选择上倾向于同龄人,所以在教育形式选择上引入团体辅导也是一种较好方式。团队辅导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成员间互动,调整与改善与他人关系,学习新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团队辅导以学生喜闻乐见小游戏与小活动,使得原本陌生个体能够很快地相互认识,并且形成团队意识,既增强个体自信心,也激发团队归属感。在观察、体验、表达、互动中,个体可以深入了解人际关系如何形成,人际沟通如何进行以及各种微妙人际反应,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增进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四)实现由网下引导到网上疏导转变
  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加强对网络教育、监控与引导,同时利用网络载体打造交流平台。首先,要了解学生喜闻乐见网络沟通方式,并能有效地加以运用;其次,要关注网络上焦点新闻与流行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在沟通过程中与学生有共同语言。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90后”大学生热衷QQ、人人网、飞信、微博、等方式与学生增进了解,建立
信任关系。在利用网络载体进行引导同时,也要通过组织各类集体活动让沉溺网络学生走进现实生活,增强与身边同学交流合作。在了解学生需求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工作,更好地利用网上疏导模式,注重人文关怀,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90后”大学生是幸福一代,生活在与平年代,没有经受过风雨洗礼。“90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交融中成长,其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都不同于70后、80后体,实际上我们很难对其进行好坏优劣价值判断,因为他们思想行为特质是与整个社会大背景密切相关,是适应于国情与时代而存在。但正是因为“90后”大学生独特成长环境塑造了他们不同沟通方式与特点,在大学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对“90后”大学生进行教育与培养,如何寻求新工作途径与方法,成为当前最为关注与研究重要课题之一。面对这样教育受众,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更应该“投其所好”,创新教育方式与方法,从而更好地为培养“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2、为成功方法,不为失败借口。
3、蔚蓝的天空虽然美丽,经常风云莫测的人却是起落无从。但他往往会成为风云人物,因为他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