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图中的历史信息体现的建设成就是( )
我国的四大盆地A.新中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
B.“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
C.“”运动改变经济落后
D.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企业活力增强
解析: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但与图片无关,故A项错误;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和某某第一汽车制造厂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故B项正确;“”是“左”倾错误的体现,故C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与图片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 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 D.发动了“”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实施“一五”计划,故选C项。
答案:C家长对幼儿园的建议
3.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材料所呈现的历史场景最有可能发生在( )
A.1949年 B.1953年 C.1954年 D.1956年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史实。
答案:D
4.右图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B.③④
鱼肠剑C.②③D.①④
解析: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不符合我国国情,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故①④错误,②③正确。
答案:C
5.“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解析:根据题目中关键词“高炉”“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可以看出是大炼钢铁,是“”大办工业的表现,“”是“左”倾错误指导下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的运动,其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大炼钢铁(过度注重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片面强调公有化的程度,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是一次严重挫折,是不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6.“为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某某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________、________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 )
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化
B.人民公社化、‘文化大革命’
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
D.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化
解析:从题干材料“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可知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失误,故选B项。A项中三大改造,C项中“一五”计划,D项中农业生产合作社都是正确的探索。
答案:B
7.“”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遭到批评
C.“”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解析: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和整顿,从而使国民经济有了起,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并没有结束“左”倾错误,不可能对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D项属于客观方面的有利条件,不可能直接发挥作
用。
答案:A
8.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
A.“一化三改”过渡时期总路线
B.“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毕业生个人鉴定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解析:“一化三改造”路线强调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无法体现“综合平衡”,故A项错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以钢为纲,全面跃进”体现的是“左”倾思想,故B、C两项错误;根据1962年可知当时国家刚刚度过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1961年为了恢复国民经济,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周恩来的这副对联就是对“八字方针”的通俗注
解,故D项正确。
双人旁答案:D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X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
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积累了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钢琴心情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文选》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解析:第(1)问,由材料信息得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及“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等结论。第(2)(3)问,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意义:八大提出
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中共八大以后,出现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