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 简答题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0年修订版)
复习资料
1.近代以来,中国三次历史巨变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母亲节发多少红包给妈妈好这是孙中山领导的。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
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意义:六一妈妈对宝贝说的话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大大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民主共和”成为当时社会的思潮;这个时期作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已得到史学家的确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和国家政权性质、架构和功能性的转换。一五计划建设的提前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并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展开经济、政治、教育等制度和观念文化的变革,给一度徘徊的社会主义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被激活的生产力向国人、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现代化的巨大发展潜力。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答: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及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3.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和基本内容。
答: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内容。
答: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反对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但它没有意识到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华民族独立的最大障碍,没有明确的提出反帝的要求。 民权主义:实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主政治,而防止欧美现行制度之流弊,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政权)以管理政府,政府则有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察五权(治权)以治理国家。其核心观念强调直接民权与权能区分,亦即政府拥有治权,人民则拥有政权 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有两个,
大学历年录取分数线一为平均地权(实行耕者有其田),二为节制资本(私人不能操纵国民生计)。
三大政策的内容: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5.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上半期我党连续出现的三次“左”的错误是什么?原因?
答:第一次: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开车挂档第二次: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三次: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原因:(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的清理,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物的错误干预和瞎指挥;(2)<主要原因>共产党不善于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6.维新变法的意义。
答:第一,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维新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7.抗战胜利的基本经验。
答: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8.近代以来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答: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历史任务:1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2改变中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9.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内容和代表人物。
答: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所谓“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
内容:(一)兴办近代企业(二)建立新式海军(三)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10.改良派和革命派的论战。
答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改良派:革命会引起下层社会,招致外国的干涉、瓜分,使中国“流血成河”、“亡国灭种”,所以要爱国就不能革命,只能改良、立宪。
革命派:清政府是帝国主义的“鹰犬”,因此爱国必须革命,“欲求免瓜分之祸”,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获得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星汉灿烂各人物结局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民智未开”,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如果实行,非亡国不可。因此,只能实行“君主立宪” 。
革命派:民主共和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拯救中国与建设,都必须推行民主制度,而不能以国民素质低劣为借口,搞君主立宪甚或开明专制。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的唯一出路。中国国民自有颠覆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的能力 。
3、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11.整风运动的主要内容。
答: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顿“三风”,就是要在全党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12.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党的三大法宝。
答: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土地革命是实现工农武装割据的前提,只有进行土地革命,农民有了土地,才会支持党领导的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才有实现的众基础。
    b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目,在充分发动众后,就要依靠广大农民众对反动派开展武装斗争,将革命的星星之火发展为燎原之势。
桑葚泡酒的正确方法c农村根据地建设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保障,只有进行农村根据地建设,发展生产,才能为武装斗争提供物质保障,并通过建设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农民对党的政权更加拥护,巩固工农武装割据的基础。
三大法宝: 1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2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3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
13.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中共中央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的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而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面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14.两次国共合作的标志。
答:国共第一次合作(又名:大革命时期)1924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结成的革命统一战线。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原因: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影响: 1.国共合作的形成,壮大了革命的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 2.北伐战争的的迅猛发展,使帝国主义列强收到震慑。 3.使中国
共产党地组织和成员得到了迅猛发展,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工农武装。 4.合作失败后,我们党总结了经验和教训,使党成长成熟起来,懂得了进行土地革命和        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间: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1937年8月,从1937~1945,历时八年。标志:国民党公布有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以及蒋介石承认中共合法地位的谈话。
原因:日本进犯我江山,并且大肆侵略,被迫无奈,过敏党只好停止剿共,并和共产党联合抗日。影响:
    第二次国共合作,促成了全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