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日方长的成语接龙
《以来日方长为开头的成语接龙》
一、日长一线
1. 出处:唐·殷尧藩《寄太仆田卿二首》:“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日长一线谁能补,事去千年犹可哀。”
2. 解释:指冬至以后白昼渐长。
3. 近义词:日有所长。
4. 反义词:日短心长(形容光阴易逝,愁闷心烦)。
5. 造句:冬天到了,日长一线,感觉白天慢慢变长了,这就像希望的曙光在逐渐扩展呢。我对朋友说:“你看,日长一线了,咱们能有更多时间出去玩啦,多棒啊!”
二、线断风筝
1. 出处: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掴着手分开云雨,腾的似线断风筝。”
臣的成语2. 解释:像放上天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比喻一去不回来的人或东西。
3. 近义词:一去不返。
4. 反义词:近在咫尺。
5. 造句:他就像线断风筝一样,离开了这个小镇,再也没有回来过。我想:“这人怎么就这么决绝呢?线断风筝似的,一点留恋都没有。”
三、筝歌蝶舞
1. 出处:暂无确切出处,是形容欢乐的场景。
2. 解释:弹筝唱歌,蝴蝶飞舞,形容一片欢乐的景象。
3. 近义词:。
4. 反义词:愁云惨雾。
4. 造句:在那盛大的节日里,到处筝歌蝶舞,就像人间仙境一般。我兴奋地对小伙伴说:“哇,你看这儿筝歌蝶舞的,简直太让人高兴了!”
四、舞榭歌台
1. 出处: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解释:供歌舞用的台榭。泛指寻欢作乐的地方。
3. 近义词:歌台舞榭。
4. 反义词:穷乡僻壤。
5. 造句:古代那些达官贵人整天在舞榭歌台里享乐,他们难道不知道还有很多百姓在受苦吗?我心里很是不屑地想。
五、台阁生风
1. 出处:《晋书·傅玄传》:“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简,整簪带,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
2. 解释: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阁中严肃的风气。
3. 近义词:官风清正。
4. 反义词:官场腐败。
5. 造句:在那个朝代,如果官员们都能台阁生风,那老百姓的日子肯定会好过很多。我不禁感叹:“要是现在也能这样,那该多好啊!”
六、风烛残年
1. 出处: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陈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恐风烛奄及,聊遗教于子孙耳。”
2. 解释: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3. 近义词:风中之烛。
4. 反义词:风华正茂。
5. 造句:那位老人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可他还是很乐观。我对他说:“您都风烛残年了还这么积极向上,真
让人钦佩啊!”
七、年逾古稀
1. 出处:唐·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2. 解释:指年龄已超过七十岁。
3. 近义词:古稀之年。
4. 反义词:年轻力壮。
5. 造句:我的爷爷年逾古稀了,但身体还很硬朗。我自豪地说:“看我爷爷,年逾古稀了还这么健康,就像一棵不老松!”
八、稀稀落落
1. 出处:暂无确切出处,是一种常见的状态描写。
2. 解释:稀疏的样子;宽松。
3. 近义词:零零星星。
4. 反义词:密密麻麻。
5. 造句:这片树林里的树木稀稀落落的,一点也不像我想象中的茂密森林。我有点失望地说:“这树怎么这么稀稀落落的,真不美观。”
九、落花流水
1. 出处:唐·李玉《奉和张舍人送秦炼师归岑公山》诗:“兰浦苍苍春欲暮,落花流水怨离琴。”
2. 解释:原形容暮春景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
3. 近义词:一败涂地。
4. 反义词:大获全胜。
5. 造句:在那场比赛中,他们被对手打得落花流水。我嘲讽地说:“你们这打得落花流水的,也太丢人了吧!”
十、水落石出
1.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 解释: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3. 近义词:真相大白。
4. 反义词:扑朔迷离。
5. 造句:经过一番调查,这件事情终于水落石出了。我欣慰地说:“哎呀,可算是水落石出了,之前心里一直像堵着一块石头似的。”
我的观点结论:通过这些成语接龙,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成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内涵、出处等,并且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能够准确生动地传达各种情感和情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