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文言问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的概念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会临时改变它的基本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点,这种现象就叫做词类活用。比如,名词可能会用作动词,形容词也可能会用作名词等。这就像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一个人会身兼数职一样,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作用。
二、常见的词类活用类型
(一)名词用作动词
1. 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沛公军霸上”,“军”原本是名词“军队”的意思,在这里是“驻军、驻扎”的意思,变成了动词。
2. 名词放在副词后面,该名词活用为动词。像“范增数目项王”,“目”本来是名词“眼睛”,这里是“用眼睛示意”,作为动词使用。
3. 名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比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在这里就是“游泳”的
意思,从名词变成了动词。
(二)名词用作状语
1. 表示时间、方位的名词常常活用为状语。例如“日削月割”,“日”和“月”分别是“一天天地”“一月月地”的意思,用来修饰后面的动词“削”和“割”。
2.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比喻。像“有狼当道,人立而啼”,“人立”就是“像人一样站着”,“人”这个名词在这里是用来比喻狼站立的姿势。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当形容词处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时,它就可能活用为名词。比如“将军身披坚执锐”,“坚”指的是“坚固的铠甲”,“锐”指的是“锐利的兵器”,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形容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如果带了宾语,那么它就活用为动词。例如“亲贤臣,远小人”,“亲”和“远”分别是“亲近”和“疏远”的意思,从形容词变成了动词。
(五)使动用法
1.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比如“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就是“使……活”,即“我使他活了下来”。
2.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形容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就是“使……变绿”。
3.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指名词带上宾语后,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比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就是“使……为王”。
(六)意动用法
1.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主观上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渔人甚异之”,“异”就是“认为……奇异”。
2.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指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比如“稍稍宾客其父”,“宾客”就是“把……当作宾客”。
三、词类活用的判定方法
1. 从语法结构上判断。观察这个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如果一个名词出现在了动词该出现的位置,或者一个形容词后面带了宾语,那么很可能发生了词类活用。
2. 从语义上判断。结合句子的上下文,看这个词的意思是否符合它原本的词性,如果不符合,那么可能是词类活用。例如“沛公欲王关中”,从语义上看,“王”在这里不可能是“国王”的意思,而应该是“称王”,所以是名词用作动词。
四、词类活用的作用
1. 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通过词类活用,可以用较少的文字表达更丰富的内容。比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用“兄事之”就简洁地表达了“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的意思。
2. 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词类活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作者的意图。例如“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蔽”把项伯用身体像翅膀一样遮蔽沛公的情景描绘得十分生动。
五、在中考中的考查形式
1. 解释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现象。通常会给出一个文言文句子,其中有一个加点的字,要求考生解释这个字在这里是如何活用的,以及它的意思。
如何查中考成绩2. 翻译句子,其中包含词类活用的字词。要求考生在翻译句子时,准确地翻译出词类活用字词的意思,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
掌握中考文言文文言问词类活用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准确答题都非常重要。同学们要多阅读文言文,在阅读中积累和体会词类活用的现象,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