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_1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学情评估(含答案)
第五单元学情评估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请在相应的田字格中或横线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在括号中填写相应选项。(第1—4题每句1分,第5题每小题2分)
    1.,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2.战国时荆轲《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能够让人们联想到荆轲刺秦王慷慨悲壮赴死的历史故事的诗句是:,。(李贺《雁门太守行》)
    3.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 “, ”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4.《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得志,;不得志,。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0月1号凌晨五时许,我走进广场,器宇轩昂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令我感觉分外肃穆。观旗区已经聚集了上千名观看升旗的人,但是秩序井然,大家屏息敛声,翘首以待升旗时刻的到来。终于,城楼上吹响升旗号角,升国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一声“正步走”的口令,三军仪仗队和护旗编队,以抑扬顿挫的正步步伐走过长安街。六时十一分,伴随着振聋发聩的升旗口令,护旗队员和礼兵行礼,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升旗手高高地扬起国旗,国旗徐徐升至旗杆顶端。晨光熹微,飘扬的国旗与绚丽多彩的鲜花交相辉映,可谓是“旗展五星光日月,________”。这份记忆,会深深地镌刻在我的生命里,让我由zhōng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看拼音写汉字。
    翘首(  )    _由zhōng
    (2)文中画线的四个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器宇轩昂    _ B.屏息敛声
    C.抑扬顿挫    D.振聋发聩
    (3)语段中第一句话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将修改建议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____
一个土一个于念什么    (4)文段结尾处与“旗展五星光日月”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  )
    A.花开四季丽山川
    B.花红似火报国心
    C.花开满园映神州
    D.花团锦簇装河山
    二、阅读(45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甲)阅读下面文章,完成6—10题。(10分)
    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6.本文选自《__________》, 体裁是________。(2分)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年且九十 不义而富且贵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益其所不能
    C.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虽我之死 虽乘奔御风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这一内容可否删掉?为什么?(2分)
    10.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2分)
    (乙)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8分)
    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1.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12.请用“/”给下面语句划分朗读节奏。(限断两处)(2分)
    自 明 府 来 狗 不 夜 吠 民 不 见 吏
    13.从选文看,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现代文阅读(22分)
    (甲)INCLUDEPICTURE"荣德原创灰.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语吉林\荣德原创灰.tif" * MERGEFORMATINET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5分)
    回家折枣
    陈忠实
    ①在巷子的水果摊上看到红枣摆上来,自然想到该回家折枣了。在关中乡村,凡用“摘”字的地方,大多数时候用折,譬如折豆荚、折桑叶、折棉花菜,摘一切水果也都说折。每当花开或果熟时月,得空回到乡下老屋小院,或尝花闻香,或攀枝折果,都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清爽和愉悦。今天又要回家折枣了。正是秋高气爽的好季节,树依旧很绿,天空是少见的澄澈和透碧,可以看到远方影影绰绰起伏着的秦岭的轮廓。路两边的樱桃园里显示着收获过的败落和冷寂,这条在我生活历程中走得最多也最熟悉的回家的土路,却从来都不曾发生熟悉里的厌倦,从路边野草丛中突然蹿飞的野鸡,都会把我在城市楼房里的所有思绪排解到一丝不剩,还有乡野的风对城市的污染空气的排除与置换。
    ②大约七八年前,我在早春的时候回家,路过一个业已城市化了的乡村,正逢着传统的庙会,顺便到会场去溜达,庙会已无庙无神可敬,纯粹变成商品交易市场了。不经意间,碰见一位老相熟,他也曾弄过文学,却仍然在乡间种地,还在业余写着剧本。我看见他就有说不出口的话,城里有十余家专业剧团,或排场或别致的舞台整年都凉着,一年也敲响不了几回梆子锣钹,你把剧本写给谁演呀!他的车厢里放着一捆打开的枣树秧子,他一边给我说他正在写作的剧本,一边往我手里塞枣树秧子。他知道我乡下有屋院。再三推辞不掉,我便拿了三株梨枣回家,下决心把中院的花树挖掉,给这三株枣树移出空位。令人惊诧的是,这枣树一年就长到齐墙头高了。直到这枣树秧委实出脱成茁壮的枣树,而且挂了果,赠我枣树的朋友打电话说,他的剧本早已写完,请几位高手名家看过,都在说写得不错的同时,也都说着遗憾。不是剧本能不能排,而是
专业剧团根本就不排戏演戏。他问我能不能帮忙想点办法。我不仅没有办法帮他,连安慰他的话都说不出口。
    ③到新世纪到来时,我终于下决心回到乡下久别的老宅新屋住下了。枣树是我的院子里最晚发芽的树。当那嫩芽在日出日落的日子里蓬勃出鲜绿的叶子,我发现了短短的叶柄根下的花蕾,不过小米粒大小,秀成一堆。我在那个早晨的心情顿然变得出奇地好。每天早晨起来,我都忍不住到枣树下站一会儿,看那小米粒似的花蕾的动静。直到有一天早晨,我刚走到屋檐下,便闻到一缕奇异的香气儿,凭直觉就判断出枣花开了。小米粒似的花苞绽放开来的花儿自然不起眼,比小米的黄浅些,接近于白,香味却很浓郁,枝条上稀稀拉拉的枣花,却使整个小院都弥漫着清香。
    ④眼看着那枯萎的枣花里挣出一只枣子来,恰如刚落生的婴儿,似乎可以听到那进入天地之间的啼哭。小米粒大的枣子,似乎一夜或两夜之间就长到扁豆粒大了,豌豆粒大了,花生粒大了,最后就定格在乒乓球那般大小了,个别枣子竟然有柴鸡蛋的个头。在桌子前在椅子上坐得久了,无论读着什么或写着什么,走出屋子走到枣树下,看着隐蔽在枝杈叶丛里的青枣,那正在你眼皮下半满和长大的果实,一种蓬勃的生命的活力便向人洋溢着。枣子青绿的颜,在我日复一日的注视下,渐渐淡了,泛出乳白了,又浮出一丝一坨的紫红,它成熟了。我折下最先显出红的一颗,咬了一口,便确信是我有生以来吃到最好的一颗枣子了。这
枣子皮薄肉细,又脆,满口竟有一股蜂蜜味儿……后来几年的枣子,结得多了繁了,味道却大不如头一年。今年是前所未有的丰年,味道更差了,有点干巴。我心知肚明,肯定是干旱造成的。
    ⑤我已经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了。我只寻折枣的过程。常常庆幸得意我尚有一个可以栽植枣树的院子,以及折枣、折柿子的机会。我心里往往是瞅见城里人悬在空中阳台上盆栽的花草而生发的。他们已无可以栽一株树或一窝花的土地,只能栽在盆里悬以楼房的阳台上。我在被晒得烫烧脚心的水泥路和被油气污染的空气里整得透不过气时,得空逃回乡下的屋院,拔除院子疯长的草,为柴树花树和果树浇一桶水,在树荫里在屋檐下喝一瓶啤酒,与乡党说几句家长里短的话,尤其是回来折一回枣儿,心里顿然就净泊下来了。
    ⑥今年回了家,折了一回枣。
    ⑦明年还回家折枣。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散文·情节】
    14.阅读文章,按时间顺序梳理文章内容,完成填空。(3分)
    INCLUDEPICTURE"J9.tif" INCLUDEPICTURE  "D:\课件\八语吉林\J9.tif" * MERGEFORMATINET
    【散文·语言】
    15.品味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其表达效果。(4分)
    【散文·技巧】
    16.第②段画横线的文字是文章的一处闲笔。请参考小贴士,谈谈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小贴士:闲笔往往描写的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内容,却具有与叙事结构及主题相关的双重意义。
    【散文·意蕴】
    17.作者执着于“回家折枣”,却“不太在意枣子的多少和品味的差别”。结合全文,探究作者真正“在意”的是什么。(4分)
    (乙)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8—20题。(7分)
    云南的古桥
    ①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最早或最主要的功用来说,桥专指跨水行空的道路。
    ②云南山多河多,境内有大小河流800多条。千百年来,云南人发挥聪明才智,在大江大河上造桥,在穿越悬崖绝壁的激流上建桥,书写了云南古代交通的辉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