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文本分析与思考
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文本分析与思考
李璇;王超
【摘 要】剧本是电影艺术家创作的蓝图和基础,它关系着作品的艺术水准.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源于剧作较好地反映了生活,真诚赢得了观众的共鸣;源于这部剧作始终洋溢着幽默的气息,把剧中人物十几年辛苦、枯燥的训练及比赛贯穿在了精彩、感人的故事之中,寓教于乐;源于剧作在细腻的情感、激烈的竞技、炽热的家国情怀中,书写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人物;源于剧作将赛事和故事有机组合,个人故事与个人尊严、体育精神与国家荣誉巧妙拼接,既没有喧宾夺主,也没有平铺直叙,使得这部严肃现实主义作品不沉闷,让观众看了轻松愉悦.
张子凡【期刊名称】《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38)012
【总页数】5页(P52-56)
【关键词】《摔跤吧!爸爸》;剧作解读;体育精神;现实主义影片
【作 者】李璇;王超
科目三靠边停车技巧【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上海理工大学 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小学教研组工作总结J905
王 超(1957—),男,山东济南人,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戏剧影视。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艺术家进行创作的蓝图和基础。剧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电影的艺术质量。近来比较火的电影《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正是缘于一部好的剧本。这部爸爸教授女儿们学习摔跤的励志片,在给观众带来不同地域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剧本创作带来了许多启示。实际上,剧本是写给演职人员看的,经过导演、演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的二度创作,最终制作成一部播放给观众看的电影。导演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电影语言,说到底是在讲编剧早已写好的故事。虽然编剧身处幕后,但是在进行电影剧本创作时,是最需要研究观众心理和想法的,并把他们的欲望与需求融入电影的“白日梦”中。由
此,观众的“集体无意识”才能得到宣泄,“深层集体心理”才能在电影制造的虚幻梦境中得到宽慰与安抚[1]34。该片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最值得一提的是编剧对现实题材的选择、人物与矛盾冲突的成功设置,将个人故事与尊严、体育精神与国家荣誉巧妙拼接,赛事和故事有机结合,使得影片成为不可多得的,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好莱坞类型片包装下的现实主义青春励志电影。
《摔跤吧!爸爸》的成功,源于其来源于生活和对现实的关注。该片是一部用体育类型包装的现实主义体育类型片佳作。眼下的影视圈,稀奇的、赚取眼球的元素,具有“人民币效益”成为考核一部作品好坏的硬指标,以致许多作品创作与当下生活十分疏离,产生了隔膜,甚至有点绝缘,取材远离时代生活、远离当代语境和情感、远离公众的集体意识和情绪。小鲜肉、IP剧、穿越剧、仙侠剧、玄幻题材,模仿跟风盛行,从根本上背离了“生活是文艺创作唯一源泉”的基本规律,背离了“三贴近”的要求[2]。妇女节送妈妈什么礼物好
分付怎么开通从选材来看,《摔跤吧!爸爸》并没有多少吸睛的元素。体育类型影片在电影发展史上,佳作迭出,美国好莱坞已有120余项获得奥斯卡提名。作为一部体育类型片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有超凡脱俗的故事,而《摔跤吧!爸爸》显然不是。该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讲述摔跤手马哈维亚一直梦想获得世界冠军,没有如愿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他却接连生了4个女儿,濒临绝望的他,突然发现女儿们的摔跤天赋,便开始训练女儿。后来,两个女儿名扬印度,先后斩获英联邦运动会女子55公斤级摔跤冠军,圆了马哈维亚的梦。影片努力把枯燥的训练及摔跤竞赛贯串于感人、绝妙的故事之中。电影的开头,马哈维亚为了实现金牌梦,运用各种奇怪的办法希望索得一男孩,桥段看似滑稽,却是印度“重男轻女”的真实描写。女儿吉塔、巴比塔有摔跤天赋,再次点燃了他的金牌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念头成为本片的故事核。马哈维亚训练女儿并不容易,除了要面对不被理解的目光和别人的笑话,还要忍受生活的拮据及体育官僚懒政,女儿们也经常偷懒。训练初期,马哈维亚对女儿进行各种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不顾女儿的哀求,剪掉了她们的头发,还让女儿与美食隔离。贯串在影片当中的教育方式一直是父亲强制女儿,而非女儿们所愿,女儿们在父权束缚下成了马哈维亚实现梦想的机器。直到两妹目睹好友的婚礼后才明白父亲的苦心,逐渐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实现自我觉醒。影片的叙述很平淡、琐碎,但是许多观众仍然感慨,“把成长路上忽略的拍出来了”。原因在于,在国内很多人都有过被父母“强制”弹琴、画画、学习的记忆,很多人曾经同父母不断分歧,他们往往在成年后很感恩父母当年的严肃面孔。两代人的情感纠葛,在摔打中磨合,既是真实的
写照,自然无需过多的美化和加工,便可以让身处不同国度、不同生活环境的人引起共鸣,俘获观众。作为一部青春励志电影,影片在记叙主人公成长的同时,真切的人物境遇,让观众见到了自身,生动细腻的真实桥段,让这碗励志的鸡汤熬出了特有的芬芳,叩开了观众的心窗。而故事的发现源于一个很靠谱的编剧方法:寻感人的原型。原型的最大优势在于唯一性,有难以重复性。哲理名言说:“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人不可能两次踏入相同的河流。”就是这个意思。创作一部与众不同的剧本,路径很多,绝大部分编剧都热衷于编造,凭空创作也许比较轻松,《哈利·波特》就是凭空创作的,具有高超的想象力,但是很多作品却不知不觉地重复、抄袭了别人的灵感和桥段。其实,“在新电影中,艺术的纪实性取代了常规电影的神话属性。银幕不再是化解现实生活中一切矛盾冲突的梦幻境地,而成为表现种种人的存在状态,揭示真实的人际关系,寄托人的现实苦难与忧患的精神寓所。在这个意义上讲,新电影更像一种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寓言。”[3]一部优秀的剧作,一个好故事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就是“唯一性”,唯一性是剧本的灵魂,唯一性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而唯一性只有到生活中去寻。“精神的、心灵的穿透力必然来自现实生活提供的力量[4]”,能够打动观众的往往是原型的力量。原型一般来源于生活,也因此能够与时俱进,超越以往的思路,能够真切反映记录生活,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比如2016年上映的电影《血战钢锯岭》正是根据原型改编的剧本,其持久的生命力是根据原型改编的剧本的生命力所在。我们需要用心灵去打量生活。
“印度是一个女性社会地位较低,父母包办婚姻严重的国度。[5]”马哈维亚让女儿们学习摔跤被村民视为违背道德,但是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女儿最终夺得摔跤冠军。女儿们逐步理解父亲的良苦用心,实现了自我觉醒,村民们由最初的嘲笑变成了竞相模仿。影片中呈现的父爱以及对印度现实社会歧视女性的深刻批判,具有现实意义,这与国内近来备受好评的长篇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白鹿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两部电视剧都以主题鲜明,内容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而深受观众的喜爱和高度好评。说明影视佳作不分国界,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受到大众的青睐。
体育电影需要记录运动过程的美,从技术方面来说,对设备的要求并不复杂,体育电影制作的难点在于作品的思想性。当下,“很多人认为艺术不需要思考和思想,因为大家在借助艺术之力释放、娱乐,甚至麻痹自己,以缓解社会和生活的压抑。其实,这正是艺术应该带给我们的东西,艺术不应该是麻痹我们的思想,而应该是去引导、梳理我们的思想。[6]”导演王晓鹰认为文学和艺术创作对生活要有深层次的认识,对人的情感和心灵、人
性要有深入的挖掘[7]“尖锐、深刻、有份量,是剧本创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旦被攻克,将会成为一部作品最激动人心的闪光点[8]”。思想性是艺术中最核心的部分。真、善、美是考量作品好坏的根本标准。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鼓舞人民士气、鞭策警示人们,是艺术作品责无旁贷的使命。体育电影如何用内涵让观众产生共鸣,便显得尤为重要。回顾影坛,留在观众记忆中的体育竞技类影片,大多都是围绕着主人公的成长、尊严、梦想、拼搏,并夹杂亲情、爱情或友情而展开的故事,也许故事并不复杂,也不算新颖,却各有长处,各有各的精彩,使得这些有“套路”的影片感动了无数观众。但是,《摔跤吧!爸爸》的成功,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纯粹的体育摔跤训练及比赛的成长史或者故事,而是成功将目光聚焦在印度女性这一体的描写上。影片涉及了家国话语、体育竞技、性别话语、家庭伦理(父女、母女、妹)及现实批判等内容,新的角度,新的故事,让整个架构有了一个新的方向。从整体立意来看,编剧选择“摔跤”运动贯串故事是有深意的,因为“摔跤”一直被认为是男性主导的运动,算得上是男性和力量的图腾了。编剧更多地想利用女性来征服男性的图腾,来证明女性,激励印度女性走向自立自强,也由此表达了对印度女性的关怀与怜悯。
小制作的图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