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铁梦
杰出校友王铁梦
发布日期: 2010-05-01 发布者:高磊 浏览:1038
           
                                                                               简    历
   
王铁梦:男,满族,1931年生于辽宁铁岭,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工民建专业,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助教。1958年调入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二部,参加首都十大工程建设,在人民大会堂科技委员会建筑物主体结构温度伸缩缝问题研究小组从事科研工作。1961年调入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从事结构与地基基础研究工作,1970年开始担任该院副院长和副总工程师,为中国的冶金工业包括鞍钢、包钢、太钢、武钢、攀钢等大型钢企建设进行技术服务。1974~1978年为武钢1700工程现场进行跟踪试验研究,探索了超长结构温度应力与裂缝控制的机理。1978年与至今兼任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和宝钢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进行了长期的地基基础与超长大体积混凝土的研究与实践。现任国家工业建筑诊断与改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顾问,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上海交大、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客座教授。
半个世纪以来,联系中国大规模工程建设实践,从建国初期156项重点工程、北京人民大会堂等10大工程、中国许多钢铁基地的大型混凝土工程、上海宝钢工程建设的重大地基基础问题,如1979年宝钢发生软土地基桩基位移问题,国内外认为宝钢将划入长江,通过现场大量科学试验,成功的解决了宝钢桩基位移问题,
1038
建立了桩基位移的基本公式,钢管桩承载力技术难题。并为核电建设包括广东大亚湾、岭澳、台山、阳江、浙江三门、山东海阳、辽宁红沿河、秦山、福建等诸多核电站地下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工程的裂缝控制做出了贡献,并为我国工民建领域超长地下大体积混凝土、跨海大桥、隧道、地铁、国防工程等建设进行了技术服务,为我国重点工程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节约了大量投资,确保了工程质量,减少了工期。从1958年至今先后在国内外发表地基基础,超长超厚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方面的论文60余篇,撰写了《建筑物的裂缝控制》、《工程结构裂缝控制》、《“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及其在施工中的应用》及《薄壳基础工程》等专著。经常应邀赴国外处理工程技术难题,如美国华盛顿M-1工程、俄罗斯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工程、中东伊朗地铁工程、巴基斯坦CHASHMA核电站、香港地区大型水处理厂及非洲等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
对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理论,提出“集中式及连续式约束条件下温度收缩应力实用解析计算方法及梁板裂缝控制近似计算方法”,提出“抗与放”的设计原则,并在上海宝钢等重大工程、核电建设领域、市政工程领域、桥梁隧道和国防工程等领域中得到了应用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在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地下人防工程350米超长无缝(无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采用跳仓法施工取得圆满成功,在厦门420米超长工程、深圳、广州以及北京均进行了试点建设,最长超长大体积混凝土达912米无伸缩缝、沉降缝及后浇带,并取得成功,突破了多年以来设置永久性变形缝的规范,提高了地下工程的整体性和防水性,多年总结的理论及实践经验被编入国标GB 50496-2009《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8年),冶金部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1995年—1998年),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1989年),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劳动模范(1980年),宝钢建设30年“宝钢功勋人物”(2009年12月)。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