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知识点一、辽与西夏
政权 | 建立时间 | 民族 | 建立者 | 政治制度 |
辽 | 916年 | 契丹族 | 耶律阿保机 | 南、北面官;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 |
西夏 | 1038年 | 党项族 | 元昊 | 模仿北宋、有本民族称谓的官职 |
金 | 1115年 | 女真族 | 完颜阿骨打 | 猛安谋克 |
元 | 1271年 | 蒙古族 | 忽必烈 | 行省、驿站、四等人制 |
(一)建立和发展
1、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
2、辽的建立: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改国号为辽。
3、宋辽关系:辽与北宋长期对峙,大部分时间里维持了和平局面,通使频繁,贸易活跃。
(二)制度建设
1、南北面官制度
(1)内涵: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
(2)特点:因俗而治、胡汉分治、兼采汉制
(3)影响: ①缓和民族矛盾,稳定契丹的统治;
②加速了契丹封建化进程;
③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④加快了民族交融
2.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1)概况: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
1038(2)作用:①进行军事训练
②笼络归属民族酋长
知识点二、西夏——党项族(1038-1227)
(一)西夏的建立和发展
1、起源: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2、建立: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发展:与北宋发生多次战争,双方最终达成和议。北宋灭亡后,向金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
(二)制度建设: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还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知识点三、金朝——女真族(1115-1234)
(一)建立和发展
1、建立: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1114年,完颜阿骨
打举兵反辽,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上京)
2、发展: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入主中原,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二)迁都燕京
1.概况: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
2.影响 (1)实现对金朝统治区域更有效的控制。
(2)政治中心南移加速了女真人重心南移,促进女真人和汉人的民族交融。
(3)使北京开始成为以后历代王朝的都城,促进了北京地区的建设发展。
(4)为金世宗的“大定之治”奠定基础。
(三)制度建设: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女真民族管理系统“猛安谋克”(兼采汉制,保留本民族的特)
3..从鼎盛到衰落
(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 “小尧舜”
(2)衰弱: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袭扰,猛安谋克日益腐化,统治衰弱。
知识点四、元朝——蒙古族(1271-1368)
(一)蒙古族的崛起和元朝的统一
1、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4、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完成统一
元朝巩固统一的制度建设
1.驿传制度:(1)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运输官府物资
(2)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
2、政治制度
(1)中央:一省二院制:元中书省:宰相机构,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2)地方:行省制
①含义: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②目的: 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对幅员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统治
③管理: 中书省直接管理河北、陕西、山东;地方设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
④行省的性质:既是中央宰相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常设机构
⑤权力: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权大而不专,行使权力时受中书省节制。
⑥特点: 犬牙交错;
双重性(性质):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制度创新: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效结合
3.边疆管理
(1)吐蕃: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
(2)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 司等管理军政事务。
(3)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
(三)
1.四等人制
等级 | 名称 | 民族 |
一 | 蒙古人 | 蒙古族 |
二 | 目人 |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
三 | 汉人 | 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
四 | 南人 |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特点:浓厚民族差别对待、民族压迫彩与急速民族融合并存。
(3)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2.民族杂居
(1)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2)元朝灭亡后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目人等,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四)元朝灭亡:
(1)原因: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概况: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爆发,不久元朝灭亡(1368年)。
(3)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