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的探索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6)
【考点导图】
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9491956)
()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1新中国成立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地位: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完善: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法制建设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中苏建交:1949年,中苏建交;第二年初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4)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新中国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5)万隆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9531956)
1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2工业化建设1957年,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社会主义改造:从1953年起,国家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思想的发展与教育的奠基
1思想的发展
(1)《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61976)
()民主政治的挫折和外交突破
1民主政治的挫折
期间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破坏,社会秩序混乱。
2改革开放的性质外交突破
(1)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中美关系正常化: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1月,中美正式建交。
(3)中日关系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1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与失误
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60年,提出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发展
失误
1958年的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挫伤人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②“使国民经济遭受劫难
2. 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新中国社会生活的新风尚
习俗:从20世纪5070年代,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
生活水平:物资比较匮乏,许多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比较低。
(2)交通事业的进步
铁路: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
公路: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
(3)电视事业的发展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文化教育的得与失
1科技成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2双百方针提出1956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进了新中国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后期遭到破坏。
3教育事业的发展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中的教育:1966年夏,高考制度被废止;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降。
主题一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时段特征
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如何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成了该时期的主题。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就,也有挫折、失误,即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变了中国被动、屈辱、不平等的外交局面,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2经济上1956年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深刻;思想得到发展。
4社会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特。
【问题探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受制于皇帝制度两千年,是这个民族不能逃避的命运。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比如德先生”“赛先生迟迟不能落脚,比如公民意识、规则意识、宽容意识的缺乏。……其根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夏商周时代或者更远的尧舜禹。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文明转型的艰难。
——张宏杰《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序
材料二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现代化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文明转型艰难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现代化进入新纪元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解题思路 第(1)问中国近代化转型艰难的原因,一定要联系明清时期阻碍中国向近代转变的经济、政治和思想三方面的因素来回答。第(2)问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实回答即可。
答案 (1)原因:政治上专制制度的阻碍;经济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传统思想文化的制约和禁锢。
(2)表现:政治上,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主政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经济上,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了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
主题二 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利,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