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比较
洋务运动:
背景:第二次战争后,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和列强的侵略下,清朝内外交困。从外部看,刚刚结束第二次战争,但仍然面临再度被侵略的危险;从内部看,太平天国运动如火如荼,严重威胁清朝的统治。。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提倡引进西方技术,富国强兵,巩固和维护清朝统治。
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时间:1861开始到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
性质:1.从生产制度上来说他是采用封建制度,官员化的管理,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具备一定的封建性和垄断性;采用机器生产,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经济上甚至是教育上从一定程度上还是受到了西方列强的牵制,所以又具有对外依赖性,所以并没有达到“求富”“自强”的口号。洋务运动是清朝的一场生产技术改革运动,同时具有先进性和保守性。是封建性质的改革。
主要内容:第一阶段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
第二阶段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总的来说是:①从西方引进生产技术、设备、人才;②重点发展军事工业,围绕军事工业也发展了民用工业;③建立近代海军、陆军;④建立学校,派留学生出国。
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根本原因:只学习到西方国家的器物层面,没有学习到其先进的政治制度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改革开放的性质
2.洋务运动对外国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有腐朽性。
教训:变革要从根本上进行,要变革到制度层面上,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学习别人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只仅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1.新的生产力是同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不相容的,是不可能在封建主义的制压下充分地发展起来的,故要发展近代企业,要维护民族资本.要想培养洋务人才,要改变封建制度。
2.西方国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故不可一切仰赖外国,需自己独立自主,新式企业需要新的管理体制,给与商人一定的发言权,政府干预不要太多。委派技术人员,以营管理,对现代企业也有一定的帮助。
影响: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一,洋务运动的洋务派继承了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通过所掌握的国家权力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军事工业,同时发展若干民用企业,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
第二,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派出了最早的官派留学生,翻译了一批西学书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
第三,传统的“重本抑末”“重义轻利”等观念都受到冲击,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开始变化,工商业者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评价: 首先,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其次,充分肯定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A.军事上:促进了中国国防近代化,一定程度上增添了抵御外来的力量.
B.经济上:开始了中国工业近代化,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山声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C.思想上:开始了中国教育近代化;客观上有利于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
D.近代化: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改革开放:
背景:1.历史背景:主要有两方面的背景,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整个政治局面是一个混乱状态,整个经济情况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流。
2.思想前提:真理标准大讨论
3.改革开放的重要推动力:十一届三中全会
4.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南方谈话
原因:1.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国成立以后模仿苏联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已严重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解放生产力;2.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历史阶段,都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适时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充满生机和活力。3.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就是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目的:1. 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2. 要
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3. 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时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性质: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实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指导思想: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核心观念:解放思想
主要内容:改革开放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1.提出“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思想 ;2.建设“两个文明”
意义: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2.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3.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影响: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同志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人民锐意改革,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十一亿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正在向小康迈进。中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