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工种草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顺利实施以及人工种草效益的不断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农牧民种植优质牧草的积极性,XX 市人工种草面积不断增加,并迅速掀起了一股人工种草的新热潮。
一、人工种草基本情况
自国家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XX市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按照“政策引、项目推、技术促、典型带”的工作思路,积极鼓励农牧民走种草养畜促增收的路子。在草原补奖政策引导扶持和种草效益攀升的双重驱动下,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沙地、林地和耕地进行优质牧草种植的力度不断加大,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截至目前,今年全市新种紫花苜蓿、燕麦、饲用玉米、小黑麦、箭舌豌豆、饲用大麦等优质牧草34.65万亩(其中新增紫花苜蓿12.55万亩),全市人工种草面积累计达90.3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63.43万亩),且优质牧草集中连片种植已呈主流发展趋势。2013年,全市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种植苜蓿10.58万亩,其中XX区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种植苜蓿 2.7万亩,XX县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种植紫花苜蓿 2.47万亩,XX县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种植苜蓿1.15万亩,XX县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种植苜蓿2.34万亩,XX县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种植苜蓿1.92万亩,规模化种植苜蓿达84.3%。
二、特点与成效
近两年来,由于受制种玉米种植效益不断下滑,人工种草比较效益不断攀升的双重影响,特别是在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政策的驱动下,我市人工开发荒漠化土地种植苜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种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呈现出了发展势头强劲、种草面积急速扩张、牧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草效益日趋向好,规模化程度、标准化水平、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覆膜穴播、条播、混播、喷灌等现代化种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彰显。一是人工种草发展势头强劲。如XX区中天牧业公司在石岗墩滩荒地新开发土地4000亩种植紫花苜蓿,配备有机井、道路、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每亩地整土投资6000多元,总投资近2500万元。XX县平川乡村民新开发沙丘地进行苜蓿种植,2户农民新种植苜蓿400多亩。二是人工种草面积急速扩张。2013年,全市新种紫花苜蓿、燕麦、饲用玉米、小黑麦、箭舌豌豆等优质牧草34.65万亩(其中新种紫花苜蓿12.55万亩),优质牧草种植面积累计达90.35万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面积达到63.43万亩)。三是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如如XX区集中连片
1000亩以上种植苜蓿2.7万亩,XX县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种植苜蓿1.15万亩,XX县今年发动10户农民或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种植紫花苜蓿1.2万亩,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苜蓿达2.34万亩,XX 县集中连片2000亩以上种植苜蓿1.92万亩,XX县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种植紫花苜蓿2.47万亩。全市仅新华农场在2012年留床苜蓿16000亩的基础上,2013年又新种苜蓿4000亩,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四是苜蓿规模种植效益日趋向好。随着我国奶肉牛、肉羊、猪禽等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不断凸显,对苜蓿等植物原性蛋白饲料的需求将不断扩张,为以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XX县罗城乡种草大户闫自东种植苜蓿1500亩,2012年亩均产干草900公斤,以每吨干草1800元计算,总收入234 万元,扣除水电费、人工费、地租、种子、化肥、收割等费用,纯收入达150
多万元。五是标准化、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日益提高。如XX县位奇镇孙家营村杨天福利用牧草播种机采用覆膜穴播技术播种苜蓿1200亩,采用苜蓿、燕麦、箭舌豌豆混播技术种植苜蓿2800亩,苜蓿种植面积达到4000亩。XX县华瑞公司采用喷灌技术种植苜蓿5000亩。苜蓿覆膜穴播、苜蓿条播、苜蓿和燕麦箭舌豌豆混播、小麦和苜蓿混播、大豆和苜蓿混播、饲用油菜和苜蓿混播、燕麦和箭舌豌豆混播、小黑麦和箭舌豌豆混播,以及喷灌、牧草机械化种植收获加工等现代化种草技术在全市已得到广泛应用,人工种草科技含量和种草规模效益日益凸显。
三、主要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初春伊始,市草原工作站就积极与各县(区)、各乡镇沟通衔接与对接,认真宣传动员,积极联系种植农户,落实种植面积和地块,市县(区)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工种草实施方案,并在全市畜牧兽医工作会议上对人工种草工作进行全面的安排部署,将各项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各县区、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为人工种草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是创新机制,合力发展。积极总结历年种草经验,打破常规种植方式,大胆创新机制,为新建规模养殖场提供饲草基地,鼓励支持农场(户)、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组织等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人工种草,引导农场(户)、养殖场(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开发荒漠化沙石地、沙地进行人工种草,引导开发永久性人工草地。如XX县对养羊1000只以上的养殖场户予以适当扶持,每养羊1000只无偿划拨饲草料基地750亩。XX县集中对流转耕地连片种植牧草的10户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大户(种草1.2万
亩)进行摸底调查,并给予重点扶持。
三是严格要求,抢抓落实。结合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牧草良种直补资金的落实发放,大力宣传、动员、组织众开发利用耕地、荒地、沙地、林地等进行人工种草。为落实好牧草良种直补资金、种子和化肥,市、县(区)及早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村社,集中对流转种草耕地,计划连片种植牧草的企业、专业合作社以及大户进行摸底调查。并采取个人申报面积、检查组核实、签订牧草种植承诺书、统一发放种子的方式,严把种子、化肥供应关,彻底杜绝牧草种子流失。
四是严格种植要求,确保种草质量。积极选派技术骨干驻点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种植技术服务,从整地、施肥、播种、耙耱等环节进行全方位指导,经技术人员验收合格后,统一供种播种,确保人工草地建设质量。同时,技术人员利用gps对种植地块进行精确定位,准确测量面积,逐户登记造册,确保了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种草任务全面落实。
五是强化培训引导,提升服务水平。为使人工牧草种植户能够掌握人工牧草种植技术,市、县(区)将人工种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作为草原工作的重点,在日常工作中定期深入现场对牧草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科学指导。积极聘请省、市专家通过举办管理和技术人员培训班、现场指导、田间学校、印发相关资料等途径,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并在农闲时期在各乡镇举办宣传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众的认识。
六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种草质量。各县(区)都成立由县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管理协调和技术指导工作,严格牧草良种补贴项目物资管理,对发放的每一笔物资都开具出库清
单,做到了物资去向明确、账目明晰。同时实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对草地建植农户种植土地进行实地勘查后,再与农户签订草地建植合同,有效地保证了项目实施的质量。在牧草种植地块落实过程中,采取个人申报面积,检查组核实,签订牧草种植承诺书,统一发放种子的方式,严把种子供应关,杜绝牧草种子流失。
目前,全市已落实优质苜蓿50―100亩集中连片种植户424户2.23万亩、100―200亩集中连片种植户221户2.96万亩、200―500亩集中连片种植户128 户4.08万亩、500―2000亩集中连片种植户46户3.5万亩、2000―5000亩集中连片种植户19户6.5万亩、5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户3户3.75万亩,全市5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苜蓿23万亩,紫花苜蓿累计种植面积达63.43万亩。其中,2013年已新种紫花苜蓿12.55万亩,完成了省定苜蓿种植任务8.41万亩
的149.23%;已新种紫花苜蓿、燕麦、饲用玉米、小黑麦、箭舌豌豆等优质牧草34.65万亩,完成了省定人工种草任务27万亩的128.3%。一、汝城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
湖南省XX县地处湖南省XX市东南边陲,位于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古有“水注三江,鸡鸣三省”,“内为衡宝门户,外抚赣粤咽喉”之美称,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尤以地热、森林、水能、矿藏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73.69%,拥有树种85科667种,水能资源极为丰富,县内有大小河流696条,水能资源蕴藏量达37万千瓦,具备良好的生态观光发展潜力。是全国绿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试点县,农业在地方经济中占据较大比重。近年来,该县抓住高山小气候、无公害、绿、有机的特点,走“精品农业”的发展思路,致力打造“粤港澳”农产品生产供应地。突出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重点扶持了锥栗、油茶、金银花、硒山茶、商品蔬菜、南竹等6大农业特产业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一乡一品或一乡多品的农
产业体系,培育了文明小水果、盈洞金银花、延寿小米椒、岭秀生姜、马桥花豆、大坪板鸭等基地或产业,打造了“湘汝”小米辣、“龙峰”米粉、“硒山茶”、“东岗岭”锥栗、“乌春山”金银花、“果之润”系列果脯等特农业品牌。
引进了广东粤旺农业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田庄乡新建了2000亩标准化蔬菜基地和配套蔬菜加工厂房;引进广东松茂有限公司投资 1.5亿元,建设卢阳镇东岗岭万亩生态有机茶园和集加工、贸易、科研、园艺于一体的大型产业园;引进浙江松溪茶叶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700万元,在暖水镇兴建1500亩龙井茶现代农业示范园,带动全县众发展茶叶种植2万亩;引资7380万元,建设集休闲、娱乐、餐饮、种养于一体的爱莲湖、泉水多功能休闲生态农庄。该县目前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龙丰生态、繁华食品2家,金丰禽业、祥丰果业等市级龙头企业5家,打造四星级休闲农庄1家、三星级休闲农庄3家。2011年实现农业龙头企业总产值32895万元,增长3.9%;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值3987万元,增长10.5%;农业龙头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384万元,增长5.6%,联结农户6万多户。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牧草种植通过深入调研,初步查了影响该县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四个突出问题。
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该县传统农业仍占主导地位,除热水的福泉山庄、暖水的罗泉山庄、土桥镇的南华休闲农庄、卢阳镇的桃花岛休闲农庄外,大部分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处于开发初探期,零星布局没有形成产业规模,处于自发、无序、盲目的发展状
态,与周边发展的省市县相比差距极大。
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层面单一。目前,该县生态观光农业开发经营单一,有的仅限于地热休闲观光度假、有的仅限于山塘水库观光垂钓、有的仅限于乡村田园观光小型农庄餐饮、有的仅限于钓鱼休闲或水上游乐等,发展上没有形成产业键条,现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3、生态农业布局缺乏科学规划。该县70%的乡镇地处边远山区,农业发展方式以家庭户型为主,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出现插花式、局部式、单一式的结构。由于山区田土不集中、零星分布,政府对农业生产没有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农户仍保留着传统的耕种模式,从而制约了该县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生态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4、政策投入、经费保障不给力。政府决策上存在“重工轻农”意识,发展思路上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投入,由于缺乏政府主导,部门引导和经费保障,从而导致部分生态观光农业项目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有的产业在开发兴建经营过程中出现半途而废,开而不发。
三、推进汝城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的建议
(一)创新发展思路
1、科学布局农业,增强综合生产能力。汝城根据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应用农业区划研究成果,继续按四个区域布局农业,确定各区域种养业发展重点,发展特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①东部山丘林粮油茶区(主要包括南洞乡、濠头乡、集益乡、热水镇、三江口瑶族镇):区内山林面积广阔,林业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林业、
油茶、茶叶、药材、粮食、花卉苗木等。②西南山丘林牧果区(主要包括延寿瑶族乡、盈洞瑶族乡、小垣瑶族镇、岭秀瑶族乡):区内山林面积广,草山多,重点发展林业、瓜果、药材和以草食动物为主的畜牧业。③西部平岗粮果牧区(文明乡):区内地势平坦,海拔低,温光资源丰富,旱土多,水利条件较好,重点发展粮食、水果和以牲猪为主的畜牧业。④中部平丘粮牧果菜区(主要包括卢阳镇、井坡乡、泉水镇、大坪镇、土桥镇、永丰乡、暖水镇、田庄乡、马桥乡):该区综合功能强,人口密度大,交通方便,技术力量雄厚,气候条件较好,水利条件得到改善,工农业发达,重点发展粮食、牲猪、水果、蔬菜、茶叶、水产、家禽、花卉苗木等,建成城郊型农业区。四大区域的布局,各有侧重、相互补充,共同发展,该县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将有一个新的突破。
2、发挥资源优势,挖掘产业内在潜力。充分利用该县地热、森林、水能、矿藏、天然生态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区位、交通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