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田间管理对牧草长势的影响
作者:陈立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作者:陈立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摘要:在贵州卡斯特地貌牧区人工种植的3500亩田间草地,涉及种草农户175户中,根据农户对牧草不同管理方式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包括:是否除杂草、追肥用量、刈割次数、喷雾农药等,最后归类为具有代表性的种草农户33户,分为11组,每组5亩草地。试图探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牧草地管理方法,为适合贵州卡斯特地区牧草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牧草田间管理长势影响
贵州随着草地生态畜牧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由国家项目支持,先后发展了草地生态畜牧业种草养羊项目、草地生态畜牧业养牛项目、养猪项目、养鸡项目等。贵州草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同时由于贵州是卡斯特地区,不同于北方草原,牧草种植土地通常较差,土地贫瘠,坡度较大,土壤保墒较差,这对牧草饲料需求提出了严重考验。
本文通过对牧区人工种草的3500亩草地,在同一季节,同一地理条件,相同草种,相同种植方式,不同
田间管理方式(由于农户生产意识和劳动力条件不同),进行调查统计,最后归类具有代表性的种草农户33户,涉及草地55亩,分为11组,每组5亩草地,试图探索出一套比较科学的牧草地管理方法,为适合贵州卡斯特地区牧草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一、播种前的准备
1.牧区的自然条件
牧区具有突出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粘性土壤,呈酸性,平均海拔1100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5.3℃,无霜期288天,年均降雨1337mm,年均日照时数为1455.3小时。
2.土地的整理
采用牧草混合播种,综合各种牧草种的整体需求,牧区所有地块进行科学的整理,具体环节包括耕、耙、耱、压。首先是耕地,熟土在上,生土在下,不乱土层,并且做到深耕以扩大土壤溶水量,提高土壤的底墒;其次是耙地,在刚耕过的土地上,用钉耙耙平地面,耙碎土块,耙出杂草的根茎,以便保墒;在其次是耱地,在耙过的用工具将地面平整,耱实土壤,耱碎土块,为播种提供良好条件;最后通过镇压使表土变紧,压碎大土块,土壤平整。
二、播种方法
草种采用春季混合撒播,种植:按紫花苜蓿0.15kg/亩,白三叶0.15kg/亩,多年生黑麦草0.75kg亩,苇状羊茅1kg/亩,鸭茅1kg/亩的混播比例,钙镁磷肥50 kg/亩。
拌种方法:按每千克草种,根瘤菌10克/亩的用量加水500ml溶成糊状与豆科草种均匀拌和后再与钙镁磷肥拌和。人工把拌好的草种均匀地撒在整理过的土壤表面,轻耙覆土,覆土深度保持在2~4厘米。播种后禁牧封育2~3个月。待牧草长出3片叶片时,及时追施苗肥(尿素),亩用量5公斤。
三、牧草生长环境及长势调查
1.牧草生长环境
播种选在3~4月,正是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很适合草种的发芽及生长。但是随着进入夏季,气候炎热,持续降雨,高温高湿,气候变化较大。夏季气候表现在:白天日照强,近地层升温快,常有冷暖空气交汇,雷声隆隆,产生暴雨和冰雹天气。极端最高气温达33.8~35.3℃,月平均气温18.3~20.8℃,月降水量在186~216mm之间,月平均雨日17~19日,一般是气温升高1~2天或3~4天。
2.牧草长势调查分析
经过夏季高温、秋冬两个季节,牧草长势出现了差异,就其原因提出了几种解释:一是认为部分农户管理上没有追肥和刈割;二是认为部分农户管理上追肥用量和刈割次数不同;三是认为夏季气温过高牧草不适应而死亡。根据农户对牧草不同田间管理方式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种草农户33户,涉及草地55亩,调查内容包括:是否除杂、是否追肥、追肥用量、是否刈割、刈割次数、是否喷雾农药(除粘虫)等。牧草长势以鲜草产量作为评定标准。调查种草农户33户,分成11组,每组5亩草地。(见下表)
牧草长势统计表
调查结果显示:1、本地气候不适宜种植多年生黑麦草;2、刈割次数和草地追肥对牧草长势存在决定性作用,刈割4次,每亩追肥30千克尿素,牧草产量是比较理想的;3、刈割次数少,追肥多(在一定范围),或者刈割次数频繁,追肥少,对牧草产量影响不大;4、刈割超过6次,牧草产量并不会增加。
综上所述,影响牧草长势的因素很多,追肥和刈割显得同等重要。
牧草种植 四、总结及建议
1.播种季节
牧草播种季节的确定,一是要考虑水、热条件是否适合于牧草种子的发芽,确保苗全苗壮;二是杂草病害危害较轻;三是适合牧草的生长发育。根据气候条件来看牧草的播种常采用春播和秋播。春播适用于一年生牧草,由于播种当年收获,必须实行春播。对于多年牧草也可以春播,也可以秋播。
2.中耕除草
牧草苗期生长缓慢,与杂草竞争力差。因此,必须及时进行中耕除杂草,以疏松土壤,提高地表温度,使牧草尽早发芽。同时,清除杂草,减少杂草与牧草争肥,还可起到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尤其是夏天,由于天气炎热,牧草刈割后,裸露的地面使土壤水分蒸发得更快,只有及时进行划锄,疏松土壤,才能起到保墒、预防干旱的作用。雨后也要及时中耕,防止土壤结块。
3.适时追肥
牧草肥力充足,能增加分蘖,促进幼苗健壮生长和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寒能力,显著提高饲草品质。若连续阴雨,要及时开沟排涝,以防积水,保持土壤通气良好,尤其是苜蓿,排水不良易造成植株根系发育不良,积水过多易烂根死亡。科学施肥:提倡施足基肥,减少化肥追施的原则,基肥充足时种肥和追肥可少施或不施,但每次刈割后都必须追肥,不论禾本科或豆科牧草,都应尽可能多施有机肥。
4.合理收割利用
产量、刈割次数与播种期、土壤肥力和刈割时株高相关,以播种期的影响最大。春季每间隔30天左右可刈割,秋天播种,年内可刈割1~2次,翌年起至6月上旬可刈割3~5次,为促进牧草分蘖,提高产量,要求第一茬及早刈割,一般株高在40cm时可刈割,可促进其分蘖,刈割时留茬5cm,以利再生。
5.搞好病虫害防治
防治牧草及饲料作物的病虫害,应贯彻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病虫害的传播媒介是指病虫生存的环境和中间宿主等。它们对病虫的越冬、越夏、再浸染、繁殖、传播和流行发生等起着重要作用。被害的病株不仅是病虫的寄生体,又是病虫休眠的场所和产生病虫的基地。所以对病害植株应拔除和消毁。许多病虫潜伏在种子和其它播种材料里,随之进行侵染和传播。种子是病虫害传播的一个重要媒介。土壤是病虫越冬、越夏和继续为害的重要场所。深耕、轮作、合理灌溉和土壤消毒等,对消灭病害有很大的作用。没有充分腐熟的粪肥和用病虫危害的残株制成的堆肥。很多杂草带有病虫,也是病虫害的来源。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