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版)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三、课程结构
(一)设计依据
(二)结构
(三)学分与选课
四、课程内容
(一)必修必学内容
(二)必修选学内容
五、学业质量标准
(一)学业质量标准水平
(二)说明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与学习评价建议
(二)学业水平评价方案设计建议
(三)教科书编写建议
(四)地方和学校实施建议
附录A: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附录B:教学与学习评价案例
附录C:术语解释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
(一)课程性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学校体育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健康教育学为基础,同时还涉及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哲学、运动训练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和体育史学等学科知识。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高中课程中基于生命、指向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学科,
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增强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高国家公民素养和综合实力,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培养高中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和增进高中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标的课程。本课程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面向全体高中学生的基础教育,对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本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选择性和综合性:基础性强调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终身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通过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方法进行体能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体育学习以及课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选择性强调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在学校开设的若干运动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较为系统地学习1~3个运动项目,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综合性强调关注多种内容和方法的整合,以体育教育为主,融合健康教育内容,注重学科德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行为,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二)基本理念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与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强调健身育人功能,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努力设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结合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能、运动技能和体育文化学习的同时,融合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注重学生健康与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及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重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不怕困难、挑战自我、顽强拼搏、追求卓越、团结合作、公平竞争和遵守规则等体育品德,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获得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喜爱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遵循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关注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兴趣和需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师生和谐互动、形式灵活多样、气氛热烈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深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理解运动的价值,促使学生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转变,喜爱体育学习,乐于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优良品格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继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在课程内容方面,关注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意义的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重视具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的武术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的教学,强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
联系,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奠定学生终身发展基础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过于注重单一知识点以及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割裂开来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重视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与健康实践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把单纯追求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优良品格。
4.注重学生运动专长的培养,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强调学生系统学习1~3个运动项目。积极参与日常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和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形成锻炼习惯和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学习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用,应遵循体育教育教学规律,特别关注学生的运动基础、体育
文化认知、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和锻炼,全面提高所学项目的运动水平,充分体验体育学习的成功感,树立积极的自我价值观,为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5.建立多元学习评价体系,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促进学生更好地达成课程目标和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注重评价的激励、反馈和发展功能,构建主体多元、内容全面、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方面,提倡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在评价内容方面,重视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方法方面,倡导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对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中特别要关注那些运动基础相对较差但学习态度很好的学生,真正体现评价的激励和发展功能,增强他们体育与健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多元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体系注重与学业质量标准紧密联系,使得学业质量标准的使用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获得全面发展。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体魄强健、全面发展作为核心追求,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高中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重点是锻炼习惯、情绪调控和适应能力。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
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高中学生体育品德培养的重点是积极进取、遵守规则、社会责任感。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
上述三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在体育与健康教育
教学过程中得以全面提升,并在解决复杂情境的实际问题过程中整体发挥作
用。
(二)课程国标
体能锻炼 1.总目标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喜爱运动,积极主动地参与运动;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和锻炼,增强创新精神和体育实践能力;树立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遵守体育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塑造良好的体育品格,发扬体育精神。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学科核心素养协调和全面发展,培养作为公民在未来发展中应具备的体育与健康的关键能力、必备品质与价值观念,形成乐观开朗、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