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的七言诗
中秋月的七言诗
《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一、衍生注释:
“暮云收尽”描绘傍晚时分,天空中的云渐渐消散。“溢清寒”表示月亮散发出清冷的光辉,仿佛满得要溢出寒意。“银汉”即银河,“转玉盘”将月亮比作玉盘,形象地写出月亮的圆润和皎洁,以及它在天空中缓缓转动的样子。
二、赏析:
这首诗前两句写景,营造出一种清冷、静谧的中秋夜氛围。后两句则由眼前的美景引发感慨,感叹人生的聚散无常。中秋之夜本应是美好的,但诗人想到这样美好的时光难以长久,明年的明月又不知在何处观赏,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惆怅感油然而生,使诗歌在淡淡的忧伤中又有着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
三、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词风格豪迈奔放,同时也有不少清新婉约之作。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他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运用片段:
记得去年中秋,我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赏月。望着那一轮明月,我不禁想起苏轼的“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就像我们一家人,此刻团聚在一起,可谁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大家又会在何方呢?这月亮年年相似,可我们的生活却充满了变数。生活啊,就像这变幻的人事,有时候真让人捉摸不透。
《中秋月二首·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一、衍生注释:
“满月飞明镜”把满月比作飞在空中的明镜。“归心折大刀”中的“大刀”是指吴刚砍桂树的斧头,这里用“折大刀”来形容归心之切。“转蓬”指随风飘转的蓬草,用以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攀桂”既表示登月的幻想,也暗示科举及第等追求。“瞻白兔”即仰望月亮中的玉兔,“数秋毫”极言月亮的明亮,连玉兔身上的细毛都仿佛能数清。
二、赏析:
此诗首联以奇特的想象开篇,将月亮与归心联系起来。颔联通过转蓬和攀桂的意象,表达出诗人漂泊流离和追求高远的心境。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月光下的水路和树林,把月光比作霜雪,富有诗意。尾联进一步强调月亮的明亮,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月思乡、对自身处境的感怀,整首诗意境开阔又情感细腻。
三、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四、运用片段:
有一次我独自在外地旅行,中秋之夜,看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我就想到了杜甫的“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我就像那漂泊的转蓬,离家乡那么远。望着那明亮得能数清白兔秋毫的月亮,我的心啊,就像被什么揪住了一样。这月亮仿佛在嘲笑我,这么美的景,我却只能一个人看,真希望能马上回到家人身边。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中秋几号
一、衍生注释:
“月到中秋偏皎洁”点明中秋之月格外皎洁明亮的特点。“阴晴圆缺”指代月亮的各种状态,也象征着人生的悲欢离合。“且喜人间好时节”表达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希望每年都能看到中秋的明月。
二、赏析:
这首词语言直白质朴,却饱含深情。先描写中秋月的皎洁,进而联想到月亮的阴晴圆缺如同人生的起伏。但诗人没有沉浸在这种感慨之中,而是笔锋一转,强调珍惜人间的美好时节。最后表达出年年能见到中秋月的美好祈愿,体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三、作者介绍:
徐有贞,初名珵,字元玉。明朝大臣。他在文学、书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四、运用片段:
中秋节那天,邻居家的老爷爷看着月亮,笑着说:“这中秋月啊,就像那徐有贞说的‘月到中秋偏皎洁’。这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起起落落,就像月亮的阴晴圆缺。可现在啊,咱们就别想那些了,就像他说的‘且喜人间好时节’,咱们就好好享受这美好的中秋时光,也希望以后每年都能看到这么美的月亮,‘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呢。”老爷爷的话让我也觉得,生活就该这样,珍惜当下的美好。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一、衍生注释:
“十轮霜影”指月亮的光影,因月亮有阴晴圆缺,这里用“十轮”来形容其多。“转庭梧”表示月影在庭院的梧桐树上移动。“羁人”指羁旅之人,也就是漂泊在外的人。“独向隅”独自面对着角落,形容孤独的状态。“素娥”指嫦娥,“玉蟾”也是月亮的代称,“桂花孤”描绘月宫中桂花的孤独,暗喻嫦娥的寂寞。
二、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人在中秋之夜孤独地对着月影。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想象,他推测嫦娥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因为月宫中只有清冷的玉蟾和孤独的桂花相伴。诗人以嫦娥的孤独来映衬自己的羁旅之愁,使这种孤独感更加深沉,也将人间的情感与天上的神话联系起来,意境清幽而哀怨。
三、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多写富贵气象和闲情逸致,风格温润秀洁,也有部分作品反映出人生的哲理和感慨。
四、运用片段:
我有个朋友在外地工作,有一年中秋,他给我发消息说:“看着这月亮,我就想到晏殊的‘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我一个人在这陌生的城市,就像那嫦娥一样孤独啊,‘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这月亮再美,没有家人朋友在身边,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听了他的话,我也很心疼他,这漂泊的滋味确实不好受。
《中秋对月》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一、衍生注释:
“秋三五”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蟾盘”是月亮的别称。“海涯”指海边。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在中秋无云的夜晚,人们一起在海边看月亮,月亮一直到天边尽头,没有只照一家一户,而是普照大地。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夜人们共赏明月的景象,从“无云世界”的大环境入手,营造出一种开阔、明朗的氛围。诗的妙处在于最后一句,强调月亮的无私,它普照大地,不会偏爱某一家,这种对月亮品质的赞美,也可引申为一种公平、博爱的情怀,使诗歌在简单的写景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三、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的生活境遇,风格清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