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 言
1.1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背景
1.1.1. 温州市发展概况
1. 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历史上经济不甚发达。
2. 改革开放后温州人锐意进取,创造了著名的“温州模式”, 经济持续实现跳跃式增长。
3.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的进步,市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正在编制中。
4. 为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为温州的产业升级提供物质条件和发展空间,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二次创业”向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优化方向发展,温州进行了一系列大的举措,包括瓯海区的建设、区划调整等。
1.1.2 宏观经济背景
1. 进入WTO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问题
3. 农村城市化道路和人居环境问题
4. 城市化必要性、进程
1.1.3 编制分区规划的背景
1. 瓯海区调整后面临着新的区位和发展条件
2. 瓯海区发展战略研究结论:
强化中心、扩展两翼
产业结构布局:相对集中,促成升级
开发建设模式:绿生态、有分散的集中、人居环境良好
3. 瓯海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活跃;城镇蔓延,问题很多;土地资源缺乏;城镇规模偏小,重复建设严重,形不成地区中心等
故需编制瓯海区分区规划。
1.2 瓯海区分区规划编制依据
瓯海区分区规划以下列法律法规和基础资料为依据编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
3.温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0—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0.12
4.温州市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01.07
5.温州市城市电网发展规划
6.温州市瓯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温州市瓯海区人民政府,01.02
7.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简要本,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01.05
8.瓯海区1999年统计年鉴,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编
9. 瓯海区三溪片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7—2010)
1.3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主要包括娄桥、潘桥、郭溪、瞿溪四镇,共42村,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其中平原区总面积约 60平方公里。规划对泽雅镇和新桥镇也一并进行了研究。
1.4 分区规划期限
本分区规划期限近期为2007年,远期为2020年。
第二章 规划区基本概况
2.1 自然条件
瓯海区北靠鹿城区,东接龙湾区,南邻瑞安市,西接丽水地区青田县,区域总面积614平方公里。
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部泽雅、藤桥,海拔600~700公尺,与瑞安、青田交界的荸荠嶂,海拔1051.1公尺,为辖境最高峰;中南部有岷岗山、瞿溪山、吹台山和大罗山;靠鹿城、龙湾是水网平原。
境内有戍浦江、三溪河、温瑞塘河和永强塘河。戍浦江长42.1公里,三溪河长12.3公里,温瑞塘河长约9公里。
三溪片位于瓯海区的西南部,为城市总体规划西南片控制用地。三溪片南接瑞安市,东邻瓯海区梧埏片,东靠鹿城区双屿、新桥镇,西北连瓯海区泽雅片,总面积约158.9平方公里。温瞿公路、瓯海大道和金丽温高速公路横穿该片,高桐公路(西过境路)纵贯南北,金温铁路及筹建中温福铁路从该片中部纵穿。
片内河网密布,发源于西南山区的郭溪、瞿溪、雄溪诸水,流贯中西部,于仙门汇合为三溪河干流。
2.1.1 气候
瓯海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①风象:常年主导风向夏季为东南偏东风,冬季为西北风,详见风玫瑰图。年平均风速1.9 m/s。最大风速30 m/s。
②气温:年平均气温17.8℃,年平均无霜期267天, 1月平均气温7℃,7月平均气温27℃。
③降水:年平均降水1713 mm,最大值2000多mm(1973年),最小值900 mm(1967年),最大日降
水量355.9 mm(1981年)。春夏间多梅雨,夏天常有伏旱,夏秋间常有台风暴雨。
2.1.2 工程地质
三溪片平原水网地带土壤类型为水稻土土类,是瓯海区粮食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周边山地土壤类型为红壤土类,主要土属有红壤和红粘土I层,是在温热气候条件下经受深度风化和淋溶的富铁铝化土壤,土层深厚,土体红,微团聚体发育,疏松通透性好,质地以轻粘土为主,PH值在5.7左右,适于种植松、杉、果树及经济特产林。
2.1.3 水文地质
三溪片主要河流为瞿溪、郭溪、雄溪(通称“三溪”)。瞿溪、郭溪和雄溪为温瑞塘河上游三条溪流,仙门以上流域面积为70.5km2。瞿溪自西而东流经瞿溪镇,雄溪流经瞿溪镇的南侧,两溪于凰桥处汇合。郭溪流经郭溪镇的西区和塘下,于仙门处与瞿溪相互交汇后称仙门河。仙门河在下余村附近有岷岗溪,注入温瑞塘河的西山河。
瞿溪上游北有林桥溪,南有桃源溪,两溪于瞿溪镇溪头街汇合,流域面积分别为7.66km2、10.82 km2。林
桥上游建有泉明水库,集水面积约2.0 km2,现为瞿溪镇供水水库。规划拟建的林桥水库、肇山水库分别位于上述两条溪流上,控制流域面积分别为5.33 km2、6.43 km2,共占瞿溪镇以上流域的63.6%,建成后将显著改善瞿溪镇、郭溪镇防洪治涝。
林桥溪、桃源溪均属山区性河流,坡陡流急,洪水汇流迅速,形成洪峰较大,洪水位暴涨,破坏力大,常常直接冲入城区造成生命财产损失,洪灾严重。在镇区下游,溪流进入平原地区,排泄不畅,常形成平原区涝灾。
本次规划范围三溪片内目前无大中型水利工程,仅有坑口塘水库,塘下坑水库等小型水库。
洪水特性:流域洪水由暴雨形成,大洪水大多出现于台汛期,如“990904”特大暴雨(温州西山站最大24小时暴雨量312mm),山洪突袭瞿溪镇,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梅汛期及非汛期通常只发生中、小洪水。流域大洪水的主要特点是:峰高量大,水量集中,洪水暴涨暴落,一次洪水过程一般在一至三天。
2.1.4 地震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国家建委颁布的有关文件,瓯海区基本地震烈度为6度,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大的地震。
2.1.5 经济资源
三溪片含瞿溪、郭溪、潘桥和娄桥四镇,共42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至2000年10月,共有人口19.03万人,其中瞿溪镇3.4万人,郭溪镇6.8万人,潘桥镇4.3万人,娄桥镇4.5万人。
郑州富士康多少员工三溪片是以工业为主,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综合经济区,至2000年底,生产总值78.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1.4亿元,占78.3%,农业总产值0.99亿元,第三产业16亿元,所占比例分别为1.3%、78.3%、20.4%。财政收入为8737万元,人均收入6220元。
工业以皮革、制鞋、打火机、陶瓷、眼镜等为主,皮革主要集中于瞿溪、郭溪镇,牛皮加工业已有150余年历史。瞿溪镇的制革业和郭溪镇的密封件在市场上享有盛誉。娄桥的眼镜业近年来异军突起。郭溪、瞿溪镇均为温州市三十强镇。瞿溪镇还被评为“浙江省经济综合实力百强乡镇”、“浙江省重点工业卫星镇”。
三溪片农业亦较发达,是瓯海区主要商品粮食基地及温州市重要蔬菜基地。潘桥镇有一处国家级农业示范园区。
2.2 区位环境
瓯海区三溪片位于温州市中心城区(鹿城区)西南,东接梧蜒片,西邻泽雅风景旅游区,南接瑞安,北靠双屿,新桥。新老城镇围绕吹台山,岷岗山,瞿溪山构成三溪片核心城镇。三溪片区呈带状,沿东西两个方向延伸。片区北与温州市鹿城区相接,西与丽水接壤,南临瑞安。西片泽雅镇风景秀丽,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另外,随着金丽温高速公路的修建,瑞安、梧蜒、三溪、瓯北等城镇中心将依托高速路形成一条新的城市发展主轴,三溪片区正位于这条主轴的中心部位。
2.3 用地现状及问题
欧海区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征:
(1) 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
(2) 土地利用方式趋向综合化、立体化、复杂化;
(3) 土地利用率由东北向西南逐步下降。
从瓯海土地利用的现状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 耕地稳中有降,土地利用较粗放。家庭工业和乡镇工业、专业商品市场,小城镇的“三位一体”的结构决
定了“粗放型工业,分散型城市”的土地利用格局。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递增,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乡镇工业用地产出效益普遍偏低,城乡普遍存在土地空置问题。
(2) 土地利用区域分散、无序。同质、同步的竞争发展导致了对资源和土地的非充分利用,致使土地利用率低,资源配置浪费等无谓内耗,给城镇空间扩展、设施建设、土地资源保护等带来了巨大的障碍。
(3) 不当的土地使用和土地混合使用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居住和生产安全。工业的无序分布,特别是对“五小”及重污染产业的控制无力造成了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