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 中国中铁 中国铁建 历史与现状
默认分类 2008-09-09 09:15:43 阅读46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订阅
铁道兵第一师1948年7月组建。1950年11月6日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 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一师,辖第1、第中国铁建和中铁的区别11桥梁团和第21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一师,辖第1、第2、第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团—第5团。1979年7月,修建襄渝铁路。1981年5月迁往山东兖州,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1工程局。1999年更名为中铁第11工程局。(中铁十一局集团)
铁道兵第二师前身为回民支队。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7日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二师,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第5、第6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
铁道兵第二师前身为回民支队。1951年5月参加抗美援朝,1954年9月7日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二师,辖第2、第12桥梁团和第22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二师,辖第4、第5、第6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团—第1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2工程局,1998年7月改制组建为企业集团。(中铁十二局集团)
铁道兵第三师前身为1948年8月成立的东北铁道纵队,1951年2月参加抗美援朝,1953年11月回国。1950年8月,铁道兵团进行缩编,正式成立铁道兵团第三师,辖第3、第13桥梁团和第23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三师,辖第7、第8、第9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1团—第15团。1984年1月改名铁道部第13工程局,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更名中铁13局;2001年改制成立中铁13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三局集团)
铁道兵第四师1951年6月20日成立,由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1953年11月回国。1951年6月下旬,根据中央军委指示,铁道兵团以直属桥梁团为基础组建第四师,下辖第4、第14桥梁团和第24线路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四师,辖第10、第11、第12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16团—第2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4工程局。1999年12月变更为中铁14局。(中铁十四局集团)
铁道兵第五师由步兵第19师改编。1954年3月24日从朝鲜回国。1957年,修筑贵昆铁路。1953年1月,以
铁道工程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五师,辖第13、第14、第15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1团—第2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与第五师合并为铁道兵第五师。1984年1月,铁道兵第五师与第6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六师1952年5月20日在贵州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遵义、独山、镇远三个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9月,由铁道工程第6师改称为铁道兵第6师,1954年4月8月回国,参加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设。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贵阳至树合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贵昆线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1978年6月1日撤离,改建为成都铁路工程局。(中铁八局集团)
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六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6团—第
铁道兵第六师1952年5月20日在贵州成立,由第49师第146团、第50师第150团、第51师第152团合编,从遵义、独山、镇远三个军分区抽调人员组成师部。1953年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9月,由铁道工程第6师改称为铁道兵第6师,1954年4月8月回国,参加宝成铁路、鹰厦铁路建设。1958年7月,修建贵昆铁路贵阳至树合段。1964年11月再次参加贵昆线建设。1968年夏,修建襄渝铁路。1978年6月1日撤离,改建为成都铁路工程局。(中铁八局集团)
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六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六师,辖第16、第17、第18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26团—第
3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六师撤消,与铁道兵第5师合并改编为铁道部第15工程局。(中铁十五局集团)
铁道兵第七师1952年在苏州寒山寺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赴朝,11月回国。1964年9月28日进入贵州水城,修建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七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1团—第35团。1976年6月进驻青海格尔木,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山西太原,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2001年9月16日成立中铁17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
铁道兵第七师1952年在苏州寒山寺组建,由第96师与第86师合编。1953年1月赴朝,11月回国。1964年9月28日进入贵州水城,修建贵昆线水城至树舍段。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七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七师,辖第19、第20、第21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1团—第35团。1976年6月进驻青海格尔木,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7工程局并迁往山西太原,2000年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2001年9月16日成立中铁17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
铁道兵第八师1958年组建。1965年,修建成昆铁路。 1958年10月,铁道兵第一军军部撤消后,以军部和独立桥梁团为基础,组建铁道兵第八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36团—第40团。1984年1月改编为铁道部第18工程局。2001年8月改制为中铁18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九师1953年1月,以铁道工程第九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九师,辖第25、第26、第27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九师,辖第25、第26、第27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1团—第45团。1955年2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73年,修建沙(河)通(辽)铁路。1984年1月1日改编为铁道部第19工程局。2000年9月归属中央企业工委序列。现为中铁19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九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师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改编。1953年11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53年1月,以农建第三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6团—第50团。1984年1月,铁道兵第十师改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中铁二十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师1953年1月成立,由农业建设第3师(前身为警备第五旅、步兵第101师兼烟台警备司令部)改编。1953年11月21日从朝鲜回国。1953年1月,以农建第三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师,辖第28、第29、第30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46团—第50团。1984年1月,铁道兵第十师改为铁道部第20工程局。(中铁二十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一师1952年2月组建,由农业建设第5师改编。1954年6月24日从朝鲜回国。后与铁道兵第13师合编。1953年1月,以农建第五师为基础整编为志愿军铁道工程第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3年9月后改称铁道兵第十一师,辖第31、第32、第33团。1954年6月铁道兵整编,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1团—第5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与第十一师合并为第十一师。1984年1月改称铁道部第16工程局,1999年12月改称中铁第16工程局。(中铁十六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二师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二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6团—第60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二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第十三师1973年5月进驻北京密云,1979年7月撤出。后与铁道兵第11师合编。铁道兵第14师:1981年3月5日,与在赤峰沈阳部队一些工程兵、炮兵、装甲部队合编为81580部队。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三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1团—第6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
铁道兵第十二师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二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56团—第60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二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第十三师1973年5月进驻北京密云,1979年7月撤出。后与铁道兵第11师合编。铁道兵第14师:1981年3月5日,与在赤峰沈阳部队一些工程兵、炮兵、装甲部队合编为81580部队。1964年9月,铁道兵扩编并组建第十三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1团—第65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三师
撤消。(中铁十六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四师1965年7月,组建铁道兵第十四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6团—第7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四师师部移交沈阳军区,部队合编到铁道兵第八师。(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五师1969年3月,组建铁道兵第十五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71团—第75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五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现由济南铁路局管理)
铁道兵第十四师1965年7月,组建铁道兵第十四师。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66团—第70团。1981年铁道兵部队进行精简整编,第十四师师部移交沈阳军区,部队合编到铁道兵第八师。(中铁十八局集团)
铁道兵第十五师1969年3月,组建铁道兵第十五师,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建设。师辖5个团,分别为第71团—第75团。1975年12月,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将铁道兵担负北京地铁施工的队伍及施工任务移交北京市领导,铁道兵第十五师改为基建工程兵。(北京城建集团)
铁道兵独立舟桥团1964年8月组建,1977年5月改称铁道兵舟桥团。1984年1月并入铁道部,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舟桥工程处。1987年9月改称铁道部工程指挥部战备舟桥处。1990年10月更名为铁道战备舟桥处,隶属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现由济南铁路局管理)
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为国家大型综合施工企业,注册地在陕西省西安市,企业资质等级:铁路、公路总承包特级资质,市政、房建总承包一级资质,铁路铺架、公路路面、隧道、水工隧洞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专业资质,并具有对外经济合作经营、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公司成立于1950年5月,是我国最早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之一。 下设十二个分公司,十五个控股子公司。截止2007年底,公司在册职工27683人,其中管理人员10426人,占总人数的37.66%,工人16366人,占总人数的59.12 %。全公司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24人,享受政府特贴19人,专家委员会13人,省部级青年科技拔尖人才7人,公司资产总额138.53亿元,拥有大型机械设备3439台(套),价值18.9亿元。公司面向社会广泛招揽各类工程,各类铁路综合工程及通信、信号、电力工程,各等级公路及其桥梁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各类大中型铁路铺轨架梁工程施工,各级公路的各类路面和钢桥面工程的施工,各类隧道工程施工,飞行区指标4C及以下机场的跑道、滑行道和机坪(包括土基、基础、道面及飞行区排水工程)工程的施工、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承包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工程项目的科研与技术咨询,房地产综合开发,设备安装、加工制造、修理、租赁及配件经营;铁路临管运输;物资供销、仓储;商业贸易;岩土工程的测试、监测、检测;铁路房屋建筑、建筑工程、铁路线路的设计及工程造价咨询;进出口贸易等业务。
公司成立于1950年5月,是我国最早的国有大型施工企业之一。 下设十二个分公司,十五个控股子公司。截止2007年底,公司在册职工27683人,其中管理人员10426人,占总人数的37.66%,工人16366人,占总人数的59.12 %。全公司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624人,享受政府特贴19人,专家委员会13人,省部级青年科技拔尖人才7人,公司资产总额138.53亿元,拥有大型机械设备3439台(套),价值18.9亿元。公司面向社会广泛招揽各类工程,各类铁路综合工程及通信、信号、电力工程,各等级公路及其桥梁工程,市政公用工程,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总承包;各类大中型铁路铺轨架梁工程施工,各级公路的各类路面和钢桥面工程的施工,各类隧道工程施工,飞行区指标4C及以下机场的跑道、滑行道和机坪(包括土基、基础、道面及飞行区排水工程)工程的施工、城市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工程的施工;承包及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工程项目的科研与技术咨询,房地产综合开发,设备安装、加工制造、修理、租赁及配件经营;铁路临管运输;物资供销、仓储;商业贸易;岩土工程的测试、监测、检测;铁路房屋建筑、建筑工程、铁路线路的设计及工程造价咨询;进出口贸易等业务。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0年,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大型国有企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铁二局高举贺龙元帅亲手授予“开路先锋”大旗,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沟通成渝,建成了新中国第一条铁路;突破“地质禁区”,钢铁动脉连接成昆;参建衡广,首开铁路建设史全段创优先河,树誉南昆、青藏、京津,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铁二局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率先闯进深圳特区,进而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从单一的铁路工程施工进入到建筑业所有领域,构建多元经营格局。大力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成功改制,并发起设立股份公司,2001年5月28日“中铁二局”股票隆重上市,成为铁路建设行业第一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票上市的企业。
进入新世纪,中铁二局制定并实施“以建筑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市场地域和产业结构的扩张调整,开创了快速、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截止2006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160亿元,年营业额近200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00亿元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名。公司已通过GB/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GB /T -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认证。
改革开放后中铁二局全面参与市场竞争,率先闯进深圳特区,进而走向全国和国际市场,从单一的铁路工程施工进入到建筑业所有领域,构建多元经营格局。大力推进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8年成功改制,并发起设立股份公司,2001年5月28日“中铁二局”股票隆重上市,成为铁路建设行业第一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股票上市的企业。
进入新世纪,中铁二局制定并实施“以建筑业价值链纵向一体化为主,适度发展相关多元经营”的发展战略,完成了市场地域和产业结构的扩张调整,开创了快速、持续发展的崭新局面。截止2006年底,公司拥有总资产160亿元,年营业额近200亿元,年综合生产能力300亿元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万名。公司已通过GB/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GB/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GB /T -28001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认证。
中铁二局在工程咨询与设计、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拥有一支多种学科、门类齐全、专业配套的工程咨询与勘测设计队伍。投资项目涉及高速公路、铁路、城市轨道等交通基础设施,以及酒店、写字楼、工厂、高级住宅区等大型房建领域,并且以总承包和受托管理方式取得国内外诸多项目的建设管理。公司与国内外知名的金融、咨询和跨国企业结成战略联盟,聚集了雄厚的经营资源,搭建起广阔的发展平台。
中铁二局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机场、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工建筑、装饰装修等建筑工程领域具有强大优势,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39项,被誉为中国建筑业的“开路先锋”。
中铁二局在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市政、机场、港口、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工建筑、装饰装修等建筑工程领域具有强大优势,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0项,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8项,国家及省部级优质工程奖139项,被誉为中国建筑业的“开路先锋”。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铁道部第三工程局,始建于1952年,2000年11月28日改制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是全国首批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及公路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新(改、扩)建铁路,电气化铁路、临管运营及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城市轻轨、地下铁道、工民建筑等土木工程的施工
和勘测设计。下设14个子公司,4个分公司,16个驻外办事处。全公司现有员工2.9万余人,其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666人;全公司拥有各类先进机械设备5439台(套),机械设备净值17.1亿元,年最大生产能力200亿元以上。1999年12月通过GB/T9002-1994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9月又顺利通过GB/T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55年来,中铁三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筑造精品,装点河山,承建了60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外工程,足迹遍布海内外。公司先后承建了70余条铁路新线、复线及既有线改造工程,为共和国献上了近万公里新线铁路。同时,公司在高等级公路、水利、电力、通信、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等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公司还先后承建了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科摩罗等国家多个项目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55年来,中铁三局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筑造精品,装点河山,承建了600余项国家重点工程和国外工程,足迹遍布海内外。公司先后承建了70余条铁路新线、复线及既有线改造工程,为共和国献上了近万公里新线铁路。同时,公司在高等级公路、水利、电力、通信、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工程等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公司还先后承建了尼日利亚、马来西亚、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科摩罗等国家多个项目的工程建设,积累了丰富的国外工程施工管理经验。
中铁三局集团是在山西省注册、经建设部批准的具有铁路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下属21个施工生产单位(其中15个子公司、6个分公司)。主要从事铁路、公路、水利、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及通信、信号、电力、铁路电气化、爆破与拆除、混凝土预制构件等国内外大型土木工程项目的勘测、设计与施工。全公司现有职工30221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11531余人,高级技术职称4
90余人。目前,公司固定资产净值13.2亿元,各类机械设备达5641台,总功率38.1万千瓦,年生产能力达70亿元以上。1999年12月,公司通过了ISO9002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顺利完成了ISO9001:2000版转换。
中铁三局集团成立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机构名称几经调整变更:
1、1952年4月1日,为了适应新建东北林区铁路建设的需要,铁道部决定组建铁道部库图段铁路工程处,这是中铁三局集团的前身。处址设在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镇。
2、1953年1月,库图段铁路工程处扩建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十工程局。
3、1954年1月,第十工程局改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牙克石工程分局。
4、1955年1月,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牙克石工程分局改称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七工程局。
5、1955年8月,第七工程局缩编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东北森林铁路工程处。1956年1月,处址由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镇迁入河北省承德市。
6、1958年4月,东北森林铁路工程处改称为铁道部东北铁路工程处。处址设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7、1958年铁路实行工程和运输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同年12月铁道部决定将东北铁路工程处改称为铁道部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局址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
中铁三局集团成立至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机构名称几经调整变更:
1、1952年4月1日,为了适应新建东北林区铁路建设的需要,铁道部决定组建铁道部库图段铁路工程处,这是中铁三局集团的前身。处址设在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镇。
2、1953年1月,库图段铁路工程处扩建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十工程局。
3、1954年1月,第十工程局改为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牙克石工程分局。
4、1955年1月,哈尔滨铁路管理局牙克石工程分局改称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第七工程局。
5、1955年8月,第七工程局缩编为铁道部新建铁路工程总局东北森林铁路工程处。1956年1月,处址由内蒙古自治区牙克石镇迁入河北省承德市。
6、1958年4月,东北森林铁路工程处改称为铁道部东北铁路工程处。处址设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7、1958年铁路实行工程和运输管理合一的管理体制,同年12月铁道部决定将东北铁路工程处改称为铁道部海拉尔铁路工程局。局址设在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市。
8、1961年1月,海拉尔铁路工程局改设为铁道部东北铁路工程局。1963年局址由海拉尔迁入哈尔滨市。
9、1968年6月1日,铁道部决定按数字序号设置工程局,即将东北铁路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局。1972年4月,局址由哈尔滨市迁入山西省太原市至今。
10、1970年7月,铁道部与交通部、邮电部所属邮政部分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铁路由交通部领导。铁道部第三铁路工程局改称为交通部第三铁路工程局。
11、1975年1月,国家恢复成立了铁道部,5月1日交通部第三铁路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局。
12、1984年11月,为进一步搞活铁路施工企业,使铁路企业逐步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铁道部决定将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公司。1985年9月1日,根据铁道部的决定,恢复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的名称。
13、2000年11月28日,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改制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至今。
9、1968年6月1日,铁道部决定按数字序号设置工程局,即将东北铁路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局。1972年4月,局址由哈尔滨市迁入山西省太原市至今。
10、1970年7月,铁道部与交通部、邮电部所属邮政部分合并,成立新的交通部,铁路由交通部领导。铁道部第三铁路工程局改称为交通部第三铁路工程局。
11、1975年1月,国家恢复成立了铁道部,5月1日交通部第三铁路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局。
12、1984年11月,为进一步搞活铁路施工企业,使铁路企业逐步转变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铁道部决定将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改称为铁道部第三工程公司。1985年9月1日,根据铁道部的决定,恢复铁道部第三工程局的名称。
13、2000年11月28日,铁道部第三工程局改制为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至今。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综合施工能力的国有控股大型建筑企业,持有铁路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公路、市政、房建、机电安装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桥梁、公路路基、公路路面、铁路铺轨架梁、铁路电务工程、铁路电气化工程、电信工程、建筑装修装饰、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
包资质,环保工程甲级资质,国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承建(担)国内外铁路、临管运输及铺轨架桥、公路、机场、码头、城市立交桥、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工程、工业建筑、高层建筑、民用住宅、电力、通信、信号、电气化接触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机械租赁、修理、汽车检测,高强级反光材料制造,各类轻钢、网架结构制造与安装;为地方铁路提供运输设备;承包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工程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工程劳务人员。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00余名,各类技术工人12000名,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2800余名(54名专家享受国家、部、省特殊津贴);装备有总功率达49万千瓦的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9800余台(套)。由于良好的管理和业绩,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认证。近年来,两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公司资金信用被中国建设银行评定为AAA级。
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承建(担)国内外铁路、临管运输及铺轨架桥、公路、机场、码头、城市立交桥、水利、城市轨道交通、基础工程、工业建筑、高层建筑、民用住宅、电力、通信、信号、电气化接触网、给排水及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机械租赁、修理、汽车检测,高强级反光材料制造,各类轻钢、网架结构制造与安装;为地方铁路提供运输设备;承包境内国际招标工程;工程设备、材料出口;对外派遣工程劳务人员。
目前,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500余名,各类技术工人12000名,其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2800余名(54名专家享受国家、部、省特殊津贴);装备有总功率达49万千瓦的各类先进的机械设备9800余台(套)。由于良好的管理和业绩,公司已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一体化认证。近年来,两次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被评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公司资金信用被中国建设银行评定为AAA级。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前身为铁道部第五工程),始建于1950年,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
成员企业。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桥梁工程专业承包壹级、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壹级、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等经营资质,享有对外经营权;并经营进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电子网络服务以及房地产、旅游、酒店的投资经营业务。
公司总资产150多亿元;拥有各种国产和进口大型机械设备约2724台(套),总价值11.6亿元;年生产能力达130亿元以上。先后参加了成渝、川黔、成昆、贵昆、湘黔、黔桂、枝柳、衡广、浙赣、京九、南昆、株六、秦沈、西南、渝怀、兰新、青藏、武广等80多条铁路干线建设;成渝、济泰、宝山、徽杭、渝邻、京沪、京珠、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等一百多个公路重点项目建设;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北京、沈阳等地铁,上海、大连等城市轻轨,武汉天河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机场、上海扬高路煤气储柜等市政工程建设;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云南引洱入滨、贵阳引水、昆明掌鸠河引水、都江堰拦水大坝、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做大做强建筑主业的同时,投资公路建设、房地产、酒店、旅游等行业,取得可喜成绩。公司还远涉重洋,参加了坦桑尼亚、赞比亚、伊拉克、尼泊尔、利比亚、老挝、加纳、库克、塔吉克斯坦等国铁路、公路、房建、机场项目建设。
公司积极贯彻实施国际管理标准,不断深化体系化管理,持续保持和提高公司满足顾客及其它相关方要求
公司总资产150多亿元;拥有各种国产和进口大型机械设备约2724台(套),总价值11.6亿元;年生产能力达130亿元以上。先后参加了成渝、川黔、成昆、贵昆、湘黔、黔桂、枝柳、衡广、浙赣、京九、南昆、株六、秦沈、西南、渝怀、兰新、青藏、武广等80多条铁路干线建设;成渝、济泰、宝山、徽杭、渝邻、京沪、京珠、秦岭终南山公路特长隧道等一百多个公路重点项目建设;上海、南京、广州、深圳、北京、沈阳等地铁,上海、大连等城市轻轨,武汉天河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机场、上海扬高路煤气储柜等市政工程建设;上海黄浦江上游引水、云南引洱入滨、贵阳引水、昆明掌鸠河引水、都江堰拦水大坝、洪家渡水电站、索风营水电站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在做大做强建筑主业的同时,投资公路建设、房地产、酒店、旅游等行业,取得可喜成绩。公司还远涉重洋,参加了坦桑尼亚、赞比亚、伊拉克、尼泊尔、利比亚、老挝、加纳、库克、塔吉克斯坦等国铁路、公路、房建、机场项目建设。
公司积极贯彻实施国际管理标准,不断深化体系化管理,持续保持和提高公司满足顾客及其它相关方要求
的能力。1999年公司通过ISO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3年1月通过2000版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认证。在长期的施工建设中,加强质量管理,有多项工程荣获鲁班奖和国家银质奖。承建的衡广复线南岭隧道获国家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衡广复线全区段获国家建设工程银质奖;京九铁路麻城区段站等工程被树为优质样板工程,参建的阜九段获鲁班奖;西康铁路狮子岩隧道、贵州遵义红花岗区行政办公中心、京沪高速公路化马湾至临沂合同段、贵阳小关水库特大桥等多项工程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建筑工程”;参建的西康铁路秦岭Ⅰ线隧道获2002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施工总承包的西康铁路秦岭Ⅱ线特长隧道,荣获2006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施工总承包的西南线东秦岭隧道,2006年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第六届“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2007年,承建的昆明市官南路互通立交工程和陕西省勉县至宁强高速公路第MN-7合同段两项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
公司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竞争、创新、合作、共益”的经营理念,遵循“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以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优良的装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4年,被评为全国建筑行业“百强企业”名列第六;1997年~1998年、1998年~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建设系统经营业绩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二;1998年7月受国务院表彰,成为全国14家先进企业和单位之一;1999年4月,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和15年来“全国最佳施工企业”称号,5月,荣获
公司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坚持“竞争、创新、合作、共益”的经营理念,遵循“依靠科技、规范管理、持续改进、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以科学的管理、精湛的技术、优良的装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4年,被评为全国建筑行业“百强企业”名列第六;1997年~1998年、1998年~1999年连续两次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建设系统经营业绩百强企业”中名列第二;1998年7月受国务院表彰,成为全国14家先进企业和单位之一;1999年4月,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和15年来“全国最佳施工企业”称号,5月,荣获
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状”和“全国质量效益型施工企业”;2000年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2001年被评为贵州省20家“有突出贡献企业”之一;2002年,再度被评为“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施工企业”、“贵州省红旗文明单位”、“全国建筑安全生产先进集体”;2003年荣获“全国安康杯优胜企业”;2004年荣获“中央企业先进集体”、“贵州省优秀企业”; 2005年10月,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6年,实现生产经营 “双百亿”,成为贵州首家“双百亿”企业,并与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一道跨入世界企业500强行列,同年10月,受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表彰,荣获“2006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优秀单位”称号,12月荣获“2006年度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优秀企业”称号;2007年7月荣获“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称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