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优秀6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优秀教案(优秀6篇)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一
    一、课型:
    新授课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认读12个生词,借助拼音读准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自制乖乖猫卡片奖励学生。
    2、利用课件片段与插图学文明理。
    3、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与讨论中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三、教学重点
    1、知道植物种子的传播有自己不同的方法。
    2、识字认读词语,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式。
    2、让学生知道丰富的知识要通过仔细观察与认真学习才能学到。
    五、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讨论法
    3、朗读法
    六、教学准备:
    趣味卡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诱发兴趣。(2分钟)
    1、观看有关植物的影片,把学生带到植物的世界中去。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放课件) 写出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谈话:多美的景呀!春去秋来,植物在我们自然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装点着我们的生活。那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如何一年年生长、繁殖,让绿铺满大地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植物妈妈有办法》,我们就会有所启发。(师板书课题,生书空并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植物妈妈就是繁衍后代的植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配动画)
    2、请你和同桌一起认真的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错的地方,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读准自己勾画的生字的读音。
    3、检查认读字词:
    (1)出示生字,个别读,师问:你认识了哪些字?怎样记住?
    (2)请小老师教读,读对了,就请大家跟着他一起读一次。(并请他说一说你是如何来记住这个字的?)
    现在老师把拼音宝宝也带来了,看看我们刚刚的小朋友是不是读对了,谁能给它们组词呢?
    (3)师随意点学生组词。
    (2)去掉拼音读。(男生读字女生组词)
    (3)抢读赛。
    (4)再拍手读词语
    4、再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喜欢的段多读几遍。
    5、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
    6、汇报学习情况。
    (三)学习一小节。
    师:下面我请个同学读一读一小节,同学们,课文中一小节提出了一个问题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你们到了吗?谁到了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一小节)
    1、自荐读一节(评读):
    (1)谁能用一个词来换掉“啥办法”中的“啥”字?
    (2)指导朗读一小节,疑问的语气。指名读,齐读。
    过渡:是呀!植物没有手脚,靠的什么办法来传播种子呢?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植物?他们又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呢?
    (四)阅读感悟第2、3、4、5小节。
    你认为哪位植物妈妈最聪明,她传播种子的办法好在哪里?和同桌一起朗读课文2、3、4节,把你的想法说一说,互相问一问、评一评。
    1、回答问题相机理解、感悟、指导朗读2、3、4小节。
    (1)蒲公英
    师:既然你喜欢这一小节,那么你能不能带着对它的喜爱把这一小节读给大家听呢?
    a、理解“降落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降落伞吗?谁能说一说他是什么样的?看看老师准备的图片(出示降落伞的图片)
谁能说一说一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它?也就是说降低了危险,可以让人安全着陆。可见蒲公英妈妈多么爱自己的娃娃呀!
    b、理解“纷纷”“四海为家”读后两句。
    师:那你们见过蒲公英以及它的果实吗?它是什么样的?(生回答)(评价:你可真是个细心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有些小朋友还没有看到过蒲公英,所以我带来了一组图片,让大家一饱眼福。
    看课件教师边引导:看它的果实还真是毛茸茸、圆乎乎、轻飘飘的,多可爱呀!他们的种子就藏在这毛毛里。当微风吹过的时候,这些种子就会怎么样?(生答:飞走了)是怎么样飞走的?(生答:一个接着一个)用诗歌中的一个词是——纷纷。还有见过哪些景物是纷纷落下的?(落叶、雪花)分别用“纷纷”说一句话。(评价:同学们我们平时就应该象这两位同学学习。不仅要学会学习知识,还要学会运用知识。)大家想一想:风儿会把它们带到哪里?还会走到哪?(森林、小河边、田野、菜园)他们走到哪里就会在哪里安家,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海为家。
    c、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同学看,小蒲公英撑着妈妈为他们准备的降落伞在蓝蓝的天空里自由的飞呀飞呀,他们是多么的自
豪啊,因为他们长大了,终于可以离开妈妈独立生活了。就让我们把自己当做小蒲公英,读出他欢快自豪的心情。注意“微风”与“纷纷”读的要轻一些,柔一些体现种子轻柔,自豪、愉快的感觉。(评价一下或再指点一下)
    (2)苍耳。
    过渡:还有谁喜欢其它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那么就请你带着喜爱之情把这一小节读一读。其它同学可以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相机交流“全身武装”、“凯甲”以及“山洼”)
    a、理解“铠甲”
    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文中的含义,老师也来了苍耳的图片,大家看一看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样子。(生回答)对!壳很硬。{课文中的哪个词告诉了我们它的外壳很硬?(铠甲)以前指的是古代士兵打仗时穿的衣服。}苍耳穿上这样一件凯甲,对它有什么帮助呢?小刺有什么作用呀?
    b、指导朗读。
    苍耳妈妈真了不起,多么巧妙的方法呀,不仅可以保护孩子,还能使孩子们挂在动物的身上四处安家。谁还能带着这种喜爱的心情读一读这第3小节。
    c、请喜欢苍耳妈妈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吧!
    (3)豌豆
    过渡:谁喜欢豌豆妈妈传播种子的办法,请你读一读。
    a、理解“啪的一声”:
    孩子们你们觉得豌豆妈妈的办法怎么样?(很有趣)太阳晒后就会——炸开。会发出什么声音?快从文中出来,指一指。“啪”是个拟声词,表示当时发出的声音。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干脆,快速一些,把这句话读读试试。
    b、指导朗读:豌豆宝宝们离开妈妈时心情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蹦着跳着)那就请你读出豌豆宝宝那种欢快的心情?(评价)
    c、齐读:我也很喜欢这位妈妈,因为他让自己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跟我有同样感受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同学们,文中向我们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不同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你是怎么知道的?(提问个别同学)不知道的同学你为什么不知道呀?答案就在书中第5小节,谁愿意把它读出来?
    (1)读一读最后一小节。
    (2)引导:到答案了吗?为什么不知道?(学生回答)那么我们平时应该做什么样的孩子才能得到许多的知识?(板书:仔细观察)
    (3)指导朗读:谁都想做仔细观察的好孩子,那就请小朋友们大声的把这最后一小节一起来读一读吧。
    (4)背诵课文:在学习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这篇课文的喜爱,相信你们已经能够把整篇课文背诵下来了是吗?我们一起来看着无声动画试一试吧。(放无声动画,结合板书与动画辅助背诵)
    (六)总结并布置作业。
    同学们,细心观察是获取知识,增长知识的源泉,平时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都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会得到很多惊喜,有很大的收获。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留的作业是把你观察或从书籍、网络里查阅到的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并编成小诗歌,写下来并说给小伙伴们听,有可能你将来就是一名植物学家哟!
    (七)板书设计:
    壹五. 植物妈妈有办法
    蒲公英(图) ──风儿吹
    苍 耳(图) ──动物带仔细观察
    豌 豆(图)`──太阳晒
    1. (板书合作学习方法:读、说、问、评)(学生合作学习,精读2、3、4节,教师巡视参与)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部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全诗共五节,将科普知识融入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的诗歌语言中,一节提出问题,第二、三、四节分别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
种子的方法。本单元的课文以秋天为主题,但又不限于秋天的景,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学习这篇课文,将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识字认字、体会朗读能力的强调,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写8个生字,会认7个生字。学会“纷纷、粗心”等词语;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并能规范书写,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生长在城市的孩子,对课文中所列举的蒲公英、苍耳、豌豆比较陌生,但课文采用了拟人手法,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引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不过由于他们年龄尚小,对身边事物注意力有限,因此,了解这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将成为他们学习中的难点。教学时应在读中感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从而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