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
    (1999年制订,2005年修订)
课程编号:210001
名:Foundation of Computer Application
课程类别:通识教育课
课:
课: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或程序设计基础
    分:4学分
    时:60课时(其中实验课30课时)
主讲教师:周松,王维民,周晓飞,汤晖,刘凌波,吕捷,徐旭,丁元明,赵明,刘春玉,张文杰,黄波,朱小英等
选定教材:张福炎等.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公共教研室.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实验指导与习题集.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学校普遍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是必修课。本课程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信息处理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主要内容为:介绍电子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剖析计算机硬件的组成以及它们的工作原理;介绍数值、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等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处理与应用;分析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原理;介绍程序设计与软件开发的基本知识;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是实践部分,重点介绍计算机的操作及常用软件的使用,采用实习或实验课的形式,实验侧重于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力求通过自学和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浏览、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电子表格、网页编写与发布、演示文稿制作和多媒体创作工具等内容。
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计算机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及应用技能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国家教育部规定“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高等教育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掌握关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多媒体和信息系统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概念和知识,了解最普遍和最重要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拓宽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对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能力;结合实际及本科生教学特点,加大网络和多媒体应用技术的内容。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为主、上机辅导为辅,结合作业、测试、讨论、答疑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动态性、可重复性、大信息量和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来突出教学重点、难点,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上机实验时一人一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课堂教学中学到的概念。对于没有学过计算机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实验次序,例如,可先做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及文件夹管理实验。一般可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逐条练习,也可按教材的提示,先运行配套的辅助学习软件,然后再独立练习;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选做有关内容,重点学习每个实验的“思考与实践”部分。
每章都布置书面作业、上机作业和思考题。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篇
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述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处理,什么是信息技术;了解什么是微电子技术,它的作用和意义;描述通信技术的分类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描述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解释什么是信息化,信息化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了解信息化指标体系的内容与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处理
    二、信息技术
    三、信息处理系统
第二节 电子信息技术简介
一、微电子技术
1.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
2.集成电路的制造
3.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
二、通信技术
1.概述
2.有线载波通信
3.光纤通信
4.微波通信
5.卫星通信
6.移动通信
三、计算机技术
1.计算机的发展
2.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特点
3.计算机的巨大作用
第三节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
    一、什么是信息化
    二、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三、信息化推动工业化
    四、信息化指标体系
思考题
1.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包括哪些方面?你所学的专业与信息技术有什么联系?
2. 什么是集成电路?什么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列举出常用电子设备中的一些集成电路。
3. 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如何?微电子技术会达到极限吗?
4. 目前的公用电信网络有多种,有线载波通信、光纤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各有什么特点?你估计移动通信的下一步发展趋势会是怎样的?
5. 信息化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你认为当前我国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6.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如何衡量?信息化指标体系包含哪些内容?
第二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时分配:5课时
教学要求:
    掌握计算机硬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了解计算机的类型及它们的用途;了解微处理器的特点、功能、应用及大概的发展情况;能描述CPU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理解指令的大体执行过程;熟悉PC机的物理组成、芯片组与其他部件的关系;了解CACHE存储器和主存储器的功能与关系;理解I/O总线、I/O控制器、I/O接口及I/O设备的功能与相互关系;掌握常用输入设备的功能,了解其结构与原理;掌握常用输出设备的功能,了解其结构与原理;理解磁盘、光盘的类型、结构与原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
一、计算机的组成
1.输入设备
2.中央处理器(CPU)
3.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
4.输出设备
5.系统总线与I/O端口
二、计算机的分类
1.巨型计算机
2.大型计算机
3.小型计算机
4.个人计算机
    三、微处理器和PC机
第二节 CPU的结构与原理
    一、CPU的结构
    二、指令与指令系统
    三、指令的执行过程
    四、CPU的性能
第三节 PC机的组成
一、主板、芯片组与BIOS
1.主板
2.芯片组
3.BIOS
二、内存储器
1.概述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3.主存储器
三、I/O总线与I/O接口
1.I/O操作
2.I/O总线
3.I/O设备接口
第四节 常用输入设备
一、键盘
二、鼠标器
三、笔输入设备
四、扫描仪
五、数码相机
第五节 常用输出设备
一、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
2.显示控制器(显示卡)
二、打印机
1.针式打印机
2.激光打印机
3.喷墨打印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