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学科、专业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数学、物理、通信、电子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围绕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运用等领域方向,开展理论、原理、方法、技术、系统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高度融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主要概括为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涉及的理论基础包括离散数学、计算理论、信息与编码理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形式语义学、程序理论、算法分析和计算复杂性理论、数据结构以及并发/并行与分布处理理论、人工智能与智能信息处理理论、数据库与数据管理理论等,同时涉及感知、认知机理、心理学理论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构建自身理论体系的同时,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3种方法学:
(1)理论方法 主要是运用数学、物理、可计算性理论、算法复杂性理论、程序理论等理论体系解决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问题。
(2)系统方法 主要运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等方法解决实际应用的系统问题。
(3)实验方法 主要运用模拟、仿真和系统实验等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科学性与工程性并重的学科,需要特别强调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技术与系统相结合,系统与应用相结合。
河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教育部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显示,在全国120所高校参评(其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50所,另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的高校参评)的情况下,河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位列第49名,省内高校排名居首位。
学科招生代码:0775(授理学学位),下属4个二级学科,其中计算机系统结构(077501)、计算机软件
与理论(0775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077503)为目录内二级学科,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及应用(0775Z1)为自主增设二级学科。
2、研究方向
考虑本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前沿性和适应性,结合本学科研究优势及我国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人才要求。本学科设置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1)空间计算技术及应用
(2)分布式/并行计算
(3)图像信息处理
(4)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5)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或基本要求。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2.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论观察客观世界、发现问题并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了解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的发展动向。
3.具有较强的算法设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熟练掌握至少一种流行的程序开发工具,掌握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掌握一门外国语,且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三、基本学制和申请学位最长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学制为3年,硕士生在校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每年2个学期。1-2学期完成硕士学位课程。3-4学期查阅文献、完成开题,5-6学期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评审者,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要求的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实行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以科研经费为引导的导师资助制。导师负有对研究生进行学科前沿引导、科研方法指导和学术规范教导的责任。
本专业采用灵活多样的培养方式。在教学中,可采取老师主讲、学生自学、专题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在科研方面学生以参加导师(组)的科研课题为主,独立完成导师指定的开发、设计、实验等任务。
指导上采用导师负责和导师组相结合的方式。硕士生入学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方案,结合本人实际,制订出个人学习和培养计划。个人学习和培养计划经导师和指导组组长审定后,报院、系、所和研究生处备案。个人学习和培养计划完成与否,是审定硕士生能否毕业和授予硕士学位的基本依据。


五、课程体系设置
1.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不包括公共课)共分为四类: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补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补修课要求同等学力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不计学分。
课程名称
考核
方式
学时
开课
学期
学分
授课
教师
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与前沿
考试
36
1
3
郑逢斌
Basis and Frontier on computer science theory
计算机科学专题研究:算法设计与分析
考试
36
1
3
陈志国
刘辉
Special Issues on Computer Science: Algorithms Design and Analysis
计算机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规范
考试
36
1
3
沈夏炯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Methodology and Academic Norms
专业必修课
组合数学
考试
36
2
3
姜保庆
Combinatorial mathematics
分布/并行计算
考试
36
2
3
沈夏炯
Distributed and Parallel Computing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考试
36
2
3
郭拯危
Computer Networks and Communication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专业选修课
遥感应用分析原理与方法
考查
32
2
2
郑逢斌
孔云峰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 Analysis Principle and Methodology
高级软件工程
考查
32
2
2
刘春
李征
Advanced Software Engineering
流行开发技术
考查
32
2
2
马骏
Popular Development Technology
云计算与大数据流行技术
考查
32
2
2
张重生
Cloud Computing and Popular Technology for Big Data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考查
32
2
2
姜保庆
Data Mining and Knowledge Discovery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考查
32
2
2
张帆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Technology
分布式存储与检索技术
考查
32
2
2
周兵
Distributed Storage and Index Technology
分布式操作系统
考查
32
2
2
谢谦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补修课
离散数学
考试
-
-
-
编译原理
考试
-
-
-
-
-
-
2.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为科学研究实践和工程技术研发,侧重学术、学理层面,包括一般性学术论文、著作、项目、实验、发明创造、成果研发等。必选,3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独撰或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并以我校为第一署名单位公开发表论文,才能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3.学分要求
硕士生所修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其中
(1)公共课:共6学分。
(2)专业基础课:3门共9学分。
(3)专业必修课:3门共9学分。
(4)专业选修课:至少3门,6学分。
(5)学术活动:1学分。
(6)专业实践:3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独立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工程硕士论文形式可以是调研报告、软件研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等。
1.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必须由本人独立完成。明确论文工作的进程,如开题、评阅、答辩等,在论文完成过程中恪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
选题:选题之前应广泛阅读、分析、综合本学科领域国内外文献资料。选题应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以学术、学理研究为主。应属于基础性研究或基于一定理论研究的应用创新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
形式:规范的学位论文。(见“河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的暂行规定”)
质量:硕士论文要明确所研究、解决的科学问题,作者应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应表现出较强的独立科研能力,能较好地掌握本研究课题的研究方法和技能;论文的理论、资料、实验、计算是科学、准确和可靠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论文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字数:硕士学位论文一般不少于3万字。
2.学位授予
当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完成后,进入论文评审阶段,通过者进入学位论文答辩阶段。
学位论文除导师评阅外,还应由院、系聘请两位同行专家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其中应有一位是校外专家),论文评审通过后可进行答辩。答辩后,由答辩委员会做出决定是否向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建议授予硕士学位,再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后决定是否授予硕士学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