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上海话⾥的“美⾷”,侬晓得伐?
讲到吃,阿拉上海宁从来都是有发⾔权的!从上海⽼字号到新晋⽹红美⾷样样都精通,阿姨爷叔们中的吃客真的是不少!就连平常“噶讪胡”上海宁也不忘把“美⾷”挂在嘴边!快来看看,侬晓得⼏个?
藏在上海话中的“美⾷”~
⽼油条
油条从古⾄今⼀直都是上海⼈早餐四⼤⾦刚中的⼀员。⽽上海话中的“⽼油条”是从“油腔滑调”的上海话演变⽽来。在上海话⾥,“调”与“条”同⾳,⽽油条炸出来存放时间久了以后,吃⼝差,不易咬断,所以在上海话中⽤它来形容历事多或阅世久,但却做事马虎、推拨不动、不听劝诫、不理责骂的⼈。
⽵笋烤⾁
这道菜光是听名字就让⼈流“馋吐⽔”,但这道菜对上海⼩宁来说是他们从⼩到⼤最怕“吃”的⼀道菜,尤其在考试发放成绩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有独家秘⽅。因为“⽵笋烤
⾁”在上海话中是挨打、挨揍的意思,“不乖回去就请侬切⽵笋烤⾁!”就说明,回去要挨打啦!
⿇栗⼦
上海宁⼩⾠光,除了有“⽵笋烤⾁”吃,平时还会经常吃“⿇栗⼦”。其实在很久以前,⼩朋友不听话的时候⼤⼈就⽤坚硬的⽑栗⼦砸他们的脑门。后来也就索性不⽤⽑栗⼦了,直接⽤弯曲的⼿指敲脑门,⼩时候⽗母会对我们说:“再勿⽤⼼做功课,要拨侬吃两记⿇栗⼦!”
软脚蟹
上海⼈买蟹都讲究⼀个诀窍,那就是要捏蟹脚硬不硬。硬就买,软就不买!因为脚软的蟹,吃起来的⽶道肯定勿哪能!所以上海话中的“软脚蟹”⽤来⽐喻遇到事情软弱⽆能,只会退缩的⼈。
上海吃饭泡粥
饭加⽔煮成的粥,也叫饭泡粥。上海⼈欢喜吃饭泡粥,再买⼀根油条蘸点酱油,这样算是⼀顿早饭了。在把饭煮成粥的过程中,会有“笃笃笃”的声⾳,⽽且上海话中
的“饭”与“烦”同⾳,所以在上海话中年纪⼤、说话啰嗦、
爱讲闲话的⼈就叫“饭泡粥”!
脚馒头
脚馒头的芯⼦既不是⾁的,也不是菜的,更不是⾖沙⿊洋沙的!脚馒头在上海话⾥其实是“膝盖”的意思。这个⽐喻可以说⾮常形象了,⼤家回去可以⾃⼰看看,因为脚上真的是不出第⼆个像馒头的地⽅了!
炒冷饭
“炒冷饭”的本意其实就是把隔夜饭重新炒热,⽽它在上海话⾥的意思是旧事重提、旧话重讲、旧事重做。但⽤的最多的地⽅还是,⼩⾠光不想做作业,⼀集动画⽚看了⼀遍⼜⼀遍,这时妈妈就会说:“冷饭有什么好炒的啦!天天炒冷饭!”
吃螺丝
⼤家在吃螺丝的时候,会有嘴“嗦伐嗦伐”,但就是怎么都嗦不出来!在上海话中,“吃螺蛳”的意思是指在说话或唱歌时出现失误性的停顿,俗称:⾆头打结。这个⽐喻跟你在吃螺丝时候的状态是不是很像呢?
辣货酱
很多⼈都知道,上海菜的特⾊是浓油⾚酱,基本没有辣味菜。现在的⼩年轻能吃辣的很多,但在以前,上海⼈⼀般是不太吃辣的。⽽上海话中所说的“请侬吃辣货酱!”的意思,其实就是“给你点颜⾊看看!”
洋葱头
在上海话中,“葱头”与“冲头”为谐⾳,所以上海⼈就把“洋葱头”⽐喻为被敲⽵杠的不懂⾏的⼈,后来泛指⾃动受骗被的⼈。就像卖⼤兴货的⽆良商家会讲“今朝⼜斩了5个洋葱头!”,也是就是今天⼜有5个⼈上了他的当,买了他的⼤兴货啦!
空⼼汤团
在美⾷界,没有馅料只有⽪的汤圆就被称为空⼼汤团。但在上海话⾥,“空⼼汤团”是指原本的计划落空或是别⼈的许诺不能兑现,就是⼤家所说的:⽩忙⼀场和说话不算话的⼈。
外国⽕腿
在旧上海,洋⼈⽬中⽆⼈,拳打脚踢中国⼈是常有的事。所以在那时,挨了外国⼈⼀脚,穷苦百姓不敢反抗,只能来点阿Q精神,⾃嘲⼀番。被外国⼈欺负,有理没处讲,就是“吃了外国⽕腿”。
乌搞百叶结
打过百叶结的朋友们都清楚,百叶打结,也有点技术含量的,不是随便弯⼀弯穿过去就⾏了的!但是,加上“乌搞”两个字之后,意思就变了。在上海话中有⼀种捣乱就叫“乌搞百叶结”。所以,它的意思就是做事没有章法,乱来来的意思。
烂糊三鲜汤
“⽼切克”都知道,去饭店千万不能点炒什锦和三鲜汤,因为那⼀般都是厨房⾥的下脚料混杂在⼀起煮成。所以,上海话中的“烂糊三鲜汤”,指的是做事乱七⼋糟、邋⾥邋遢、混沌不开的⼈。
阿旺炒年糕
炒年糕讲究慢⽕细活,⽕太旺反⽽要炒焦。此话源⾃宁波,因宁波男⼦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名就被叫作“阿旺”。习俗男⼈不上灶,阿旺⼀上灶就乱套了,⼲不了活,还要被⽼婆臭骂。所以,“阿旺炒年糕,吃⼒不讨好”,在上海话中就是指卖⼒⼲活但却得不到赞赏的⼈。
橘⼦⽪
“橘⼦⽪”在上海话⾥含有双重意义。⼀是指真的橘⼦⽪,⼆则是指脸上⽪肤不好,坑坑洼洼的⼈。还有另⼀种解释则是形容花钱⼤⼿⼤脚,不把钱当钱的⼈。⽐如:“侬搿宁花钞票⼤⼿⼤脚,拿⼈民币当成橘⼦⽪啊!”
吃萝⼘⼲饭
在⽼上海滩上,那时的学徒是没有⼯资的,只给饭吃,下饭的只有萝⼘⼲。所以上海称过苦⽇⼦为“吃萝⼘⼲饭”,指的是从最初的做起,下苦功夫去学本领,就要吃个⼏年的“萝⼘⼲饭”。
⽼菜⽪
这还真不是什么好话,在上海话⾥,“⽼菜⽪”就是指上了年纪的⼥⼈,因为不再年轻,⽪肤也变得皱巴巴的像没有⽔分的菜⽪,才出现了这样的称呼。但是,这种叫法很没礼貌,⼤家还是别说为好啊!
⽼浜⽠
过去,⽼底⼦江南⽼⼈嫌⾃⼰年纪上去以后头发稀少难看,有剃光头的习惯。当年马路剃光摊的⼀个绝活就是不但帮你把头剃光,还会拿⼑刮得精光滴滑,闪闪发亮,好像⼀只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上海话⾥会⽤“⽼浜⽠”⽐喻精明、资格⽼的上海⽼男⼈。
互动话题
您还知道哪些上海话中的“美⾷”?
提⽰:到⽂末“写留⾔”处提交您的评论吧。
来源:退休俱乐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