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苜蓿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韩清芳、贾志宽、王俊鹏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创新,欧美一些国家开始重视草业的发展,将其看作“绿黄金”、“立国之本”,许多发达国家草地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有的高达80%。苜蓿Medicago sativa作为世界上栽培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的优质牧草,其产业化日渐兴起。20世纪70年代初统计,全世界苜蓿种植面积达3300hm2,其中美国种植面积最大,为1100lhm一年产干草8400万t,其次是阿根廷、前苏联和加拿大,种植面积分别为750万,510万和200万hm,种植面积大于100万亩的国家还有法国、意大利和中国。
1、国外苜蓿产业发展概况
苜蓿产业化的实质在于利用现代化的技术进行专业化商品生产。苜蓿产品除用于种子业外,主要包括干草捆、草饼、草粉及草颗粒等饲料产品。在世界苜蓿产业化进程中,美国、俄罗斯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加拿大、法国紧随其后。美国和加拿大是世界苜蓿种子的两大生产国,美国年产种子5.22万t,总产值2.1 85万美元,不仅满足本国的需要,还出口;加拿大年产苜蓿种子9000t,其中1/3出口。苜蓿草粉世界总产量已达
2000万t,以俄罗斯最多,年产700万t,其次是美国和法国,年产量均为200万t。苜蓿产品出口国为美国和加拿大。1 990年美国出口苜蓿产品131.1万t,1992年为153.8万t,加拿大的出口量分别为58.8万和78.4万t。比较而言,美国在草捆出口上占优势,加拿大在脱水产品上略胜一筹。目前,亚洲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苜蓿产品进口市场,其产品约70%来自美国,20%来自加拿大,其余的主要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口苜蓿产品的基本组成为:草颗粒30%,草块30%,草捆40%,且草捆进口量呈上升趋势。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与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苜蓿进口规模呈发展态势,世界苜蓿进口市场超过300万t,金额大于5亿美元。
2、我国苜蓿产业现状
我国苜蓿种植地区以西北、华北、东北为主,20世纪80年代末期统计种植面积133万hm2,其中西北地区104.5万hm2。全国以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为37.3万hm2,陕西、新疆、内蒙古和宁夏种植面积都在14万hm2以上。我国苜蓿干草平均生产水平为3750kg/hm2,全国年产苜蓿干物质500万t左右,尚未满足国内畜牧业发展需求。我国生产的苜蓿草产品主要为草捆和草粉,据1997年统计,苜蓿草产品总量为76.9万t,出口仅3.87万t。我国苜蓿种子生产以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内蒙古为主,分散经营,单产水平201-900kg/hm 2,年生产种子不足1 O万t。和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苜蓿产品建设仍处于较低水平。
3、国内外苜蓿生产现状分析
苜蓿产业建设包括田间生产、产品加工和利用3个环节,田间生产是苜蓿产业发展的基础。分析畜牧业发达国冢的草业结构,无一例外都具有发达的苜蓿产业,且在苜蓿产业的发展中都非常重视苜蓿的生产环节,尤其是苜蓿优良品种的培育、生产和应用。
3·l国外苜蓿生产的先进性 美国是当今苜蓿种植面积最大、产业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苜蓿是其广泛种植的4种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占全国耕地的1/3,仅次于玉米、小麦和大豆,苜蓿干草年产值达8 1亿美元,平均产量为7.5t/hm2,是我国的2倍。在苜蓿干草生产水平最高的亚洲桑那和加利福尼亚2个州,干草产量分别为l 7.7和1 5.2t/ hm2。美国苜蓿生产的先进性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1培育大量优良品种 1955年以前,美国和加拿大仅有33个苜蓿栽培品种,而且半数品种是直接从欧亚和近东地区引进,这些品种的抗寒性对生产的影响非常大,农民只要见到苜蓿存活1年就非常满意,对苜蓿种植者来说,最重要的是选择品种。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苜蓿育种工作者对苜蓿越冬能力和抗性的改进,苜蓿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种植苜蓿的效益也极大增加,巨大的利润进一步促进了对苜蓿品种的改良。进入20世纪70年代,科学家引入新技术、新方法进行苜蓿品种改良。首先是在l 972年通过组织培养技术首次成功地再生了苜蓿植株,随后抗病基因的转移、原生质体融合、单倍体育种、人工种子、细胞系抗盐抗旱
筛选和高产植株大快繁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育成一批抗病、高产、优质的苜蓿品种。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520多个苜蓿栽培品种经过鉴定获准生产注册,300多户改良苜蓿品种进入市场,这些品种的抗性得到提高,并具有越来越高的产量和越来越好的持久性。
3.1.2建立种子良繁体系 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对苜蓿品种的改良,美国西部苜蓿种子生产与加工开始规模化、专业化和商品化。苜蓿种子生产严格按照专家种子一基础种子一登记种子一审定种子的繁育体系进行,确保了苜蓿品种在世代繁殖过程中所生产种子的基因纯度和一致性。据Rincher等1 988年报道,美国苜蓿种子田面积达1 7.2万hm2,每年有大量的苜蓿种子销往亚洲、南美洲及墨西哥等国家和地区。
包括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和阿根廷在内的欧美发达国家,其苜蓿种子生产均已实行良种化、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通过苜蓿优良品种划区栽培、田间检验、去杂去劣、放养传粉昆虫切叶蜂提高授粉率、收获时使用干燥剂和脱叶剂、利用专用设备清选分级等措施,进行高质量的苜蓿种子生产,为苜蓿生产提供良种的同时,进一步扩大种子出口。
3.1.3 重视苜蓿草田管理美国西部11个州的苜蓿播种面积占美国的3 1%,这些地区的苜蓿大部分需要灌溉.其中75%得到了灌溉。在加利福尼亚,苜蓿还与一些高价值蔬菜如莴苣、洋葱、番茄和马铃薯进行轮作,栽培管理非常精细。为了提高农民种植苜蓿的管理水平,美国政府资助由州立大学实施多项苜蓿研究与
推广计划,向农民提供大量的苜蓿栽培知识并帮助农民决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刈割管理及施肥技术,使苜蓿草田栽培管理水平整体较高,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3.2我国苜蓿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苜蓿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苜蓿生产发展缓慢,目前苜蓿种植面积仅占人工草地面积的lO%,占全国草地面积的O.3%。建国50多年来,苜蓿并未形成一种产业,这与我国农业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种子问题,突出体现在以下方面。
3.2.1优良苜蓿品种短缺 截至2000年12月,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只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 7个,国内育成品种1 7个,国外引进品种和野生栽培种各1个,和美国育成改良型品种多达300多个相比,我国苜蓿品种数量极少,难以满足苜蓿生产多方面要求。
3.2.2种子质量低劣我国苜蓿种子一直作为草地副产品,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草田留种,人工收种,手工清选,产量低下。农业部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站的检验表明,国产苜蓿种子质量合格率仅为40%,发芽率低,其他植物种子含量严重超标。目前生产上用的大量种子是地方农家品种,品质退化,现已审定的一些良种,因产种量较小,加之良繁工作落后,品种混杂,生产上已丧失了其品种特性。当前西部种草缺乏品种概念,只限于不同牧草种类的区别,这一状况将对苜蓿产业化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2.2种子质量低劣我国苜蓿种子一直作为草地副产品,以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草田留种,人工收种,手工清选,产量低下。农业部牧草种子质量检验站的检验表明,国产苜蓿种子质量合格率仅为40%,发芽率低,其他植物种子含量严重超标。目前生产上用的大量种子是地方农家品种,品质退化,现已审定的一些良种,因产种量较小,加之良繁工作落后,品种混杂,生产上已丧失了其品种特性。当前西部种草缺乏品种概念,只限于不同牧草种类的区别,这一状况将对苜蓿产业化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2.3苜蓿种子繁育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化种子生产田 苜蓿草种植不管是地方品种,还是育成品种或引进品种,由于缺乏种子繁育体系,基因纯度无法保证,所以生产的种子品种混杂,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可以说,现在国内还拿不出任何一个有一定批量且质量合格的品种。目前,生产中所用的种子绝大多数是草田生产的副产品,而不是专门.种子生产田所生产的种子,并未经过种子审定,且多局限于种方面,即紫花苜蓿、黄花苜蓿或杂花苜蓿,具体不到品种。和国外的草种繁育体系相比,我国这方面的工作十分落后。
西北是我国苜蓿品种最多、最杂的地区之一,气候条件虽然适合苜蓿种子生产,但缺乏健全的良种繁育体系和基地,各生产单位或农户自繁自用,缺乏提纯复壮,加之种子生产技术落后,使种子质量下降,生产上表现为产量较低、品质变差、抗性减弱、易受病虫危害、严重影响着苜蓿的产量与品质。
4、苜蓿产业的发展前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膳食结构中动物性蛋白摄食量的增加,必然要求有发达的畜牧业做保证。因此,畜牧业对蛋白质饲料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苜蓿产品作为可补充蛋白质的饲料,其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多,苜蓿产业有可能成为获利最高、最有发展前景的饲料产业之一。
4.1国内市场潜力巨大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苜蓿草产品的需求量开始大幅度增加,上海1998
年就进口苜蓿草产品1万t,而广东省全年需求90万t,四川省每年至少需要30万t优质草粉。我国有1.4亿头牛和3亿头1只)猪(禽)都非常需要大量的苜蓿草产品。苜蓿在国内饲料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4.1.1苜蓿代替精饲料的发展前景 2000年全国绿饲料需求量为1亿t,而国内目前苜蓿栽培面积约133万hm2.年产干草约500万t,仅占需求量的55%。以绿饲料补充和替代精饲料,实现精、绿、秸饲料三结合,是实现当前饲料生产供求平衡的基本途径。苜蓿作为最主要的绿饲料作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4.1.2苜蓿配合饲料的发展前景 我国1997年配合饲料产量为5500万-5800万t,以绿饲料占配合饲料的5%估算,近期国内市场潜在的绿饲料商品需求量为300万吨左右。随着我国配合饲料产量以每年1 0%的速度增长,要求草产品每年增加70万t,到20l O年需求则达1 000万t,苜蓿产业发展前景诱人。
4·1.3苜蓿叶蛋白的发展前景叶蛋白又称绿蛋白浓缩物,是从新鲜牧草或其他青绿植物压榨液中提取的蛋白质浓缩物,其中苜蓿是最重要的叶蛋白原料植物。由于苜蓿叶蛋白属于植物蛋白又具有粮食蛋白成分互补的特性,它可替代大量的鱼粉和豆饼添加入饲料。苜蓿叶蛋白中蛋白质含主高达40%--656%,各类氨基酸含量接近动物蛋白,并富含叶黄素、叶绿素、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B和矿物质,近年来在医药、食品、饮料、化妆品、洗涤用品等产品上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叶蛋白分离后的上清液还可提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发展前景良好。
4.1.4出口前景目前国外市场年需求苜蓿草产品500万t左右,而我国的年出口量还不到5万t,出口潜力相当大。随着我国加入WTO,不受国际市场价格冲击的是牛羊肉。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的牛羊肉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其中牛肉总产量和消费均占世界的l O%左右,仅次于美国、巴西和欧盟,全国平均社会净收益为1.22元,即每生产1kg牛肉可获得1.22元的利益,适于发展牛肉;羊肉占20%左右,排名世界第一。而且目前我国牛羊肉的生产成本和价格低于国际市场,2002年在国际、国内牛羊肉价格均上涨的趋势下,牛肉和羊肉国内价格分别比国际价格低30%和40%,因此我国牛羊肉有扩大出口的机会,草产品的市场需求将更加广阔。
4.2国际市场前景广阔近十年来,国际市场对苜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亚洲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苜蓿产品销售地,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苜蓿草产品进口国。以日本为例,1 986年各种苜蓿产品进口总量为1 57.9亿万t,1 990年为224.89万t.1992年达261.12Tt,进口量逐年增加,韩国每年进口20万~30万t苜蓿草产品由日本、韩国及台湾东亚苜蓿草产品市场年均总需求量为240万--,255万t,而草产品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由于运距长,成本高,到岸价为1 70-230美元/t。与美国、加拿大等苜蓿供应国相比,我国进入苜蓿产品国际市场具有先天的区位优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