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金塔殿传世及地宫出土文物赏析
张掖大佛寺金塔殿传世及地宫出土文物赏析
作者:***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第02期
        【摘 要】1970年11月,张掖大佛寺金塔殿殿基附近防空洞开挖建设,挖掘出瘗埋于地宫中的舍利石函等文物,使金塔殿及金塔古台名噪一时。现藏于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的部分金塔殿传世及地宫出土文物见证了大佛寺在丝绸之路上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对研究张掖大佛寺及金塔殿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张掖 大佛寺 金塔殿 地宫 文物
        一、金塔殿历史渊源及地宫瘗埋宝物缘起
        迦叶如来寺(张掖大佛寺)之金塔,铜质鎏金,铸于唐代。而金塔所在的古台则更为久远,唐以后或称金塔古台,史志无考……塔在这个时候也被人们称为万寿塔,体形矮小,高不足丈,并不被僧行善信所重视 。
        根据正统六年兴建金塔殿碑记记载,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三月,大佛寺僧纲司住持僧人商议,决定在大佛寺北庑后的万寿金塔处增建禅堂一座。他们移去金塔,于原地筑基。就在平整古台时,意外发现古台下原有镇塔舍利宝物。有古佛像4尊,菩萨侍立者8尊,另有玛瑙盒及其盛贮的舍利宝物等,共有496件(块)。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们谁也不敢擅自挪动这些宝物,更不敢做主继续在这里修建禅堂。僧纲司将这件事汇报给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钦差大臣镇守陕西、甘肃等处御马监太监兼尚宝监太监王贵。王贵亲临现场视察询问之后,与左少监李贵,总兵宁远伯任礼,督察院右佥都御史曹翼,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任启、刘广,京都备御都指挥昌英、马亮以及当地大小官员、社会名流商议决定:在此兴建万寿金塔宝殿一座。建成之后长期被人们称之为金塔殿。万历以后至清代早期为弘仁寺(大佛寺)雕刻、印刷佛经的专门场所。
        王贵提倡兴建万寿金塔殿的同时,大小官员及僧行善信争相捐来各类舍利宝物,有佛牙骨髓、珍宝石、玉石雕件、玛瑙佛像、水晶佛珠、檀香等(见附件),大大小小共2058件(块),另做银盒一具,盛贮于内。重新做了石函一具,将原有的镇塔舍利宝物整理之后,与新增宝物银盒共贮于石函之中,将事情过程及镇塔舍利宝物清单刊于石碑(见图1、图2),埋于殿基之下,另外铸造了三尊铜鎏金坐佛——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佛、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金装彩绘,供奉于金塔殿内 。
        二、金塔殿地宫及瘗埋宝物的发现
        1970年11月,张掖大佛寺金塔殿殿基附近防空洞基建施工,在开挖土方过程中,挖掘出埋藏于地下的舍利石函等文物,由于现场管理混乱,舍利石函内出土文物遭民工哄抢。县文化馆文物工作者闻讯后,即同县公安局公安人员对丢失文物进行了追缴,先后追缴回玉饰件、金银器、玛瑙饰件、钱币等文物600余件。1975年,这批瘗埋和传世的佛教文物大部分调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有6件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币、4件元代玉雕纹钮、3尊明代鎏金三世佛,现藏于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这些文物极大地丰富了甘州区博物馆的馆藏,也为研究张掖大佛寺和金塔殿历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见图3、图4)。
        三、金塔殿传世及地宫部分出土文物赏析
世界上最大的坐佛位于        1.波斯萨珊王朝银币
        波斯卑路斯王时期5枚,直径2.5厘米,重量2.8~4.1克(见图5、图6)。波斯库思老一世时期1枚,直径2.5厘米,重量2.9克,边缘稍残(见图7)。两种银币均为不规则圆形。正面分别为头戴王冠的卑路斯、库思老侧面王像。面部向右,王冠前端有飘带形装饰,顶端之上是半新月形纹饰,上托火焰形纹圆球出框于边缘空白处。紧靠王像左侧有六角形星饰一个,王像左右两侧有铭文。整体纹饰有一圈联珠纹饰组成的外框框住。背面整体纹饰与正面相较,呈右旋垂直90度,中央是袄教圣火祭坛,两侧有手执长剑的祭司各一人,圣火上侧左右方,有星月纹饰,外框依然是用联珠纹一圈作为装饰。
        2.元代玉雕纹钮(炉顶)
        玉雕纹钮(炉顶)共4件,青玉荷塘鹭鸶纹钮2件,白玉海东青攫天鹅纹钮1件,白玉灵芝蟠螭纹钮1件(见图8~图11)。外形呈方圆,平底。高3.8~4.5厘米,重36.37~50.15克。和田玉镂雕而成,作品运用了多层次透雕手法,构图精妙,疏密得体,动静相宜。其中青玉荷塘鹭鸶纹钮和白玉海东青攫天鹅纹钮取元代典型“春水”玉雕刻题材,以珍禽、祥瑞植物为原型,表达了创作者寓意吉祥、富贵安康的思想内涵。
        荷塘鹭鸶纹钮用写实的手法,通过刻画鹭鸶在荷塘嬉戏、撒欢的自然情景,衬有荷叶、莲花、水草等图案,寓意“荣禄登堂、富贵吉祥”的美好意愿。白玉海东青攫天鹅纹钮雕琢的是海东青猎食天鹅的场景,一只海东青从天而降伺机在天鹅头顶攫食,白天鹅伸颈向下俯冲、慌神振翅,头部若隐若现。刻画逼真,气势恢弘,令人惊心动魄,颇显霸气。灵芝蟠螭纹钮以灵芝、蟠螭为表现内容,描绘的是一幅想象中的奇妙境界,形意俱到地使其成为“富贵如意、长盛不衰”的象征之物。每件器物小巧玲珑,别致典雅,图案装饰兼具绘画和雕塑两种特性,手法神奇,匠心独具。镂空与浮雕的融会贯通,细腻和粗犷的兼容并举,可谓元代玉雕中完美绝伦的经典作品。
        3.明代鎏金三世佛
        分别为明鎏金药师佛铜坐像、明鎏金释迦佛铜坐像、明鎏金阿弥陀佛铜坐像(见图12~图14)。药师佛和释迦佛尺寸相同,通高135厘米,底宽100厘米,阿弥陀佛通高132厘米,底宽98厘米。3尊佛像均为青铜质地,鎏金圆雕铸造工艺,佛发如螺,顶有高肉髻,双耳下垂,眉目均匀修长,双目微闭,眉间有白毫,身着袒肩袈裟,衣饰莲花纹,全跏趺坐。药师佛左掌叠足上,掌心向上,右手曲指,食指间夹有药丸;释迦佛左掌叠置足上,作“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作“触地印”;阿弥陀佛双手合叠置足上,作“禅定印”。佛像体态端庄,神情庄严,透射出一种慈祥、智慧、明净的佛国气息,生动地展现了三世佛济世众生的慈悲形象,是金塔殿传世文物中难得的艺术珍品。
        四、结语
        张掖是丝绸之路“沙漠路线”的必经之地,大佛寺屡屡见诸国际旅行者游记。金塔殿传世及地宫出土的文物,是此间丝绸之路贸易及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见证,为金塔殿建于唐代提供了有力证据,从而对进一步研究张掖大佛寺及金塔殿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附:
        正统六年兴建金塔殿碑记
        (碑阳文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