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_的法律后果(3篇)
第1篇
一、引言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却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还扰乱了交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我国法律对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本文将从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三个方面对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进行详细阐述。
二、刑事责任
1. 犯罪构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需具备以下条件:
(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2)发生重大交通事故;
(3)致人死亡或者重伤三人以上,或者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重大损失;
(4)行为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事故,却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
2. 刑事责任
(1)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刑罚为七年有期徒刑。具体刑罚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和情节严重程度来确定。
(2)故意伤害罪:如果肇事逃逸行为造成他人重伤,还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3)故意杀人罪:如果肇事逃逸行为造成他人死亡,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的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最高可判处死刑。
三、民事责任
1. 赔偿范围
肇事逃逸行为造成的损害赔偿范围包括:
(1)医疗费;
(2)误工费;
(3)护理费;
(4)交通费;
(5)住宿费;
(6)住院伙食补助费;
(7)营养费;
(8)死亡赔偿金;
(9)丧葬费;
(10)被扶养人生活费。
2. 赔偿标准
赔偿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和《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四、行政处罚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可处以。具体金额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和逃逸行为的恶劣程度确定。
2. 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可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 行政拘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肇事逃逸行为可给予行政拘留。
五、结语
肇事逃逸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我国法律对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了严厉的法律后果。肇事逃逸者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必须严厉打击肇事逃逸行为,让肇事逃逸者付出应有的代价。同时,我们也应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人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有序的交通环境。
第2篇
一、肇事逃逸的定义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法律责任,故意不立即停车、不保护现场、不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
二、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
1. 行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受到以下行政责任:
(1):根据事故的严重程度,金额为2000元至20000元不等。
(2)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肇事逃逸者将被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3)拘留: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以15日以下拘留。
2. 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肇事逃逸的行为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承担以下刑事责任:
(1)交通肇事罪:肇事逃逸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过失致人死亡罪: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按照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3)故意杀人罪:肇事逃逸后故意杀人或者以杀人故意逃避法律追究的,按照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3. 民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肇事逃逸者应当承担以下民事责任:
交通事故肇事罪
(1)赔偿损失:肇事逃逸者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等合理费用。
(2)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因交通事故受伤,造成精神损害的,肇事逃逸者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
(3)财产损失赔偿:肇事逃逸者应当赔偿受害人的财产损失。
三、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甲驾车与某乙发生交通事故,某甲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责任,未停车、未报警,也未救助受伤的某乙,而是逃离现场。某乙经抢救无效死亡。某甲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案例二:某丙驾车与某丁发生交通事故,某丙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为逃避责任,未停车、未报警,也未救助受伤的某丁,而是逃离现场。某丁经抢救无效死亡。某丙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四、总结
肇事逃逸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不仅给受害者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痛苦,还可能使肇事者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因此,驾驶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发生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并采取必要
措施救助受伤人员,切莫肇事逃逸。同时,对于肇事逃逸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力度,维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第3篇
一、引言
肇事逃逸,是指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明知或者应当知道发生了事故,未立即停车、保护现场、报警,也未采取必要措施救助受伤人员,而是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不仅严重侵犯了受害人的合法权益,也严重扰乱了交通秩序,危害了公共安全。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对此作出了明确规定,并对肇事逃逸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本文将详细阐述肇事逃逸的法律后果。
二、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1. 行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2. 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 民事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