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阅读,才能“悦”
阅读是21世纪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初中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从文本中受到情感感染,获得思想启迪,不断加深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阅读也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和谐共处,有利于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当前,由于一些教师追求短期的阅读教学效果,盲目地、无序地、强硬地运用一些不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阅读难以提起兴趣,阅读教学难以有效开展,这值得广大教师警惕和反思。因此,在初中这个学习意识和情感意识由幼稚到成熟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体会阅读的快乐,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是广大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
1.局限于教材,鲜有课外引导——束缚思维。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仅限于语文教材的阅读课文讲解,很少将目光引向课外阅读,于是学生也很少涉猎课外。殊不知课外阅读才是文学学习真正的重头戏,其实叶圣陶先生针对这个问题早已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教材的阅读虽经典,但毕竟数量少,难以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和兴趣,灵动阅读无从谈起。
2.受制于应试,缺乏情感熏陶——缺乏灵气。部分教师所追求的阅读高效不过是要求学生在考试中获得更高的分数,于是课堂上教师的阅读教学就是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学生厘清解题思路和概括答题方法,机械地进行相关训练,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在模板之下进行答
题。笔者认为,这种应付考试的阅读教学方法,其实不利于学生的情感熏陶。如果学生不能在阅读中获得审美的情趣,得不到思想的启迪,这样的阅读教学是没有灵气的,是呆滞的阅读教学。
3.受限于阅读,鲜有技能结合——缺乏联动。阅读是一种综合技能,不单单局限于阅读本身。有的教师将阅读与写作、朗读等技能人为地割裂开来,只关注阅读的方法、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和传授,缺乏阅读与写作、朗读等技能的联动,这样反而让学生失去了更好的锻炼综合技能的机会,阅读教学也会变得黯淡无光,毫无高效可言。
二、灵动阅读的概念浅析
“灵动”一词,出自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绿水亭杂识》,它有流水清澈、涵远之意。这个词本身是针对水的灵动特性而言的。老子的《道德经》也曾提及水的灵动:“上善若水。水善利于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就是古人借“灵动的水”告诉我们今人:为人处世不要太过拘泥死板,不要固执一端,要变通思维去处理生活当中的事情。那么,具体到阅读教学上,灵动阅读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促进阅读生动、高效,有活力、有创造力,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收获阅读的快乐,进而主动阅读,提高阅读素养和文学修养。
三、灵动阅读的实施策略
1.因地制宜,营造愉悦的阅读氛围。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在良好的、愉悦的氛围和环境下进行阅读,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读书的情趣。作为教师,可以围绕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氛围的营造。第一,营造班级阅读文化氛围。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语文教师以“书香班级”为重
灵动阅读,才能“悦”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刘怡
阅滋味
85
“要抓手,建设了读书角,放置了学生用作交流的图书;墙上悬挂了名人名言,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建设了阅读园地,用于展示学生的读书心得和体会。通过这样的方式,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利用自习课、课后开展阅读活动,打开学生阅读的兴趣之门。除了学校的努力,教师还要引导家长在此方面努力。毕竟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二环境,有专家如是说:“只要家长喜欢阅读,他们的小孩必然喜欢阅读。”因此,教师不妨与广大家长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合力,共同引导学生投入阅读中,这样学生才能在学校和家庭展开双向阅读。第二,创设班级阅读交流活动。对于阅读交流,课标特别指出,“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笔者也曾创设过这样的交流平台。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名著为例,笔者主要从“灵动导入,精彩启课—灵动阅读,理解文本—灵动拓展,巩固提升”几个课时入手进行名著读书分享课。在第一个课时,教师主要通过声情并茂的演讲来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名著,主要集中在名著背景、故事脉络、重大故事情节等内容;在第二个课时,主要是以精彩片段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人物形象,节选优秀的、精华
的片段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使文本阅读具备趣味性和思维性,启迪学生思考;第三个课时主要是练习阶段,在学生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了层层推进的练习拓展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来进一步认识名著的内涵。笔者认为,初中生的内心时刻充满好奇,不妨从诱发学生阅读动机入手,激发他们不断阅读的求知欲,让学生明确目标,从而让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所创设的文化氛围和活动场景中活跃起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激活思维,构建灵动的阅读课堂。凡事当思维先行,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开展工作。阅读也是一样,在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思维之前,教师应该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和语言表
达能力,让阅读的课堂充满灵动彩。以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为例,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维的激活。
(1)绘制思维导图,激活思辨思维。思维导图是近年来非常流行的图表与文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思辨思维。以下图为例:
这个思维导图已经将阅读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基本梳理了出来,有利于学生明辨思路,获得对作品的认识。
(2)设置文本留白,激活想象思维。文本留白是很重要的,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文章的基本内容。以上文的思维导图为例,只要教师在绘制思维导图的基础上,将相关的信息留白,让学生去想象与思考,通过不断的诘问,学生自然能够掌握这些相关信息,不需要强制的、机械的识记和背诵。
(3)巧设文本推理,激活创造思维。美国学者史密斯曾提出推理阅读的概念,他认为推理阅读是阅读活动的最高形式。
在这种思维的引领下,学生能够快速形成对文本的整体认识,比如一些叙事性较强的阅读文本。以祥子的“三起三落”这个故事情节为例,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推理祥子的人生经历以及他的心路历程(希望—破灭—重燃—颓废—振作—自暴自弃),让学生在推理中获得对整个故事框架(脉络)和人物形象的深层次认识。孔子有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就是学习与思考两者的关系。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
作品的主题:揭露旧中国的黑暗,体现
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鼓励学生的名言
阅滋味
阅读海
86
生形成阅读思考的习惯,在阅读思维的引领下灵动阅读,收获阅读的快乐。
3.情感引导,享受独特的阅读情趣。2011年版本的新课标指出,“(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里强调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趣。因此,不能以教师的单方面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我理解,更不能以模式化、格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彻底摒弃以往追求“题海战术拿高分”的阅读教学模式,尊重学
生的情感体验。为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我。学生作为阅读的个体,阅读任一篇作品总有自己的感悟,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感悟表达出来,形成自己的思想认识。笔者的一位学生阅读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名著,在阅读报告中用一段文字写下了这样的感受:“其实一直不能明白小学时期学习的那首《长征》的真实内涵,直到我阅读完《红星照耀中国》,才真正被革命烈士、伟人先哲这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革命精神所感动。什么万水千山不过是过眼云烟,什么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我们前进的步伐……”笔者认为这种感悟是非常深刻的,不但有对过往类似作品的体会,更有对当前阅读作品的感动,这种体验是真实的、有灵气的。
4.多元结合,形成积极的阅读自觉。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养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阅读自觉和习惯,只要有阅读的自觉和习惯,灵动的阅读是很容易开展的,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铺垫和教师的有效引导,毕竟阅读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技能,非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提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自觉性。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课内外相结合,形成阅读习惯。当前如果只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则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升和发展需求。因此,教师需要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教师要做的是立足于教材上的文本内容,为学生选取一些高质量的、文质兼美的作品,不断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素材。比如,贺敬之先生的《回延安》、莫耶先生的《延安颂》、祈念曾先生的《延安,我把你追寻》、吴伯箫先生的《记一辆纺车》等主题相类似的、优秀的课外阅读作品。推荐课外阅读也符合课标要求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的要求,一举两得。另外,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阅读相对陌生的作品,跳出教材的圈子,带着一份好奇心去自由、悠闲地阅读,其实也是难得的情感体验。
(2)读与写相结合,鼓励深入阅读。读写结合是思维和表达的科学结合,毕竟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方式梳理和表达对阅读文本的认识,才能展示自己的收获成果。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阅读除了给写作创设情,还提供写作借鉴的源泉。学生从优秀的篇章中学会了表达和叙事的技巧和方式,成为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渠道。一旦学生从阅读当中获得写作的灵感,那么就会自觉进行深入的阅读。笔者认为,阅读也是生命之间的对话,教师作为阅读的引导者,不妨从两个“结合”入手,让学生自觉做阅读的践行者。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阅读对于语文素养的养成,甚至是人格教育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倡导核心素养的新时代,阅读自然是一条捷径,阅读在无形当中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对于学生来讲,阅读自己喜欢、需要的书籍,不但是个体心理的需要,更是一种重要的自我提升的需要。阅读充实着学生的生活,使学生眼界越来越开阔、思考越来越深入、素养越来越积淀、精神境界越来越高、思维越来越灵动而自然。虽然这都是隐形的效果,但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会更喜欢阅读、更自觉阅读,进而收获阅读的美感。
阅滋味
8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