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申论热点案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
  一、实施背景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从现在开始,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再仅仅是倡导和号召,已经成为生效的法律条文。
二、立法意义
打开小学语文课本,学的第一首古诗就是《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名句也一直体现出中国人心中对劳动、粮食充满的敬畏之情。
中国餐饮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化的推进,未来我国粮食消费依然将保持刚性增长趋势。而中科院公布的一项从2013年至2015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餐饮食物浪费量每年在1700万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到5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粮食减损降耗和防止粮食浪费,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不少专家认为,以“小切口”方式推动规范与引导粮食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具体实施
反对食品浪费,不是局部、局地行为,而是全社会共识、全过程介入。对餐饮服务提供者来说,应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不得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对消费者来说,造成明显浪费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可以收取处理厨余垃圾的相应费用;对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音视频服务提供者来说,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节目或者音视频信息,会被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甚至被处以。无论哪个环节,餐馆、消费者、传播者都要坚持适量、适度、适中原则,管好餐桌上的消费。
节约是大事,浪费非小事。有人说,“自己掏钱、丰俭由我”。其实,只要看看食品浪费的严重程度,这种说法就站不住脚了。有数据统计,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聚会浪费更是高达38%。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每一粒食粮都值得珍惜。因此,依法反对食品浪费,就是纠偏有钱任性的消费观;依法监管食品浪费,就是给肆意浪费行为戴上“紧箍”,现实意义可想而知,未来价值也不言自明
立法监管的是浪费行为,从长远看涵养的是节俭品质、塑造的是朴素美德。从现实生活场景看,宴请点餐时为了面子,只管“多多益善”,无视剩下多少;网络直播时为了博取眼球,“大胃王”不惜假吃、催吐;一些商家为了经济利益,设置最低消费,浪费也成无奈……种种助长浪费之风的行为,重“面子”不重“肚子”、看“流量”不看“食量”、要“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理应依法纠治,进而促使人们回归理性消费的正途。换言之,从法律层面约束餐饮浪费行为,既是普法课又是倡导课,让人们在知法守法时,更好地传承崇尚节约的优秀传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