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描写
116
关于对新闻事件中人物的描写
禄秦剑
(陕西广播电视台 新闻中心,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人物是文学作品写作的核心,写好人物是代表一个作家写作水平,文学功底最集中的表现,而写人物对于新闻工作者也同样重要,一篇通讯报道中,只要人物写好了,通篇报道就活了,读者喜欢去看,笔者通过对典型通讯的分析,分析新闻事件人物描写在新闻报道写作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新闻;人物;描写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1-0116-02
收稿日期:2012-07-20
作者简介:禄秦剑,女,陕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今日点击》栏目主持人,主任播音员,主要从事新闻节目的播音与主持工作。
人物描写,本是文学领域里的话题,但新闻人物在真实的前提下,也讲究个描写。在新闻人物的写作过程中,我认为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同一个英雄模范人物,不同的人写出来的效果却大不相同。有的人写得干巴巴,硬梆梆,而有的人动笔,满纸就活了起来,使人看后感动不己。这是什么原因呢?很明显,这之中除了文字运用等制约因素外,而新闻人物的描写是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那么怎样去描写新闻人物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人物肖像特征 穆青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这篇通讯里,
对焦裕禄的描写通过这段描写更能映衬出焦裕禄那种质
朴的高尚品格,一下把焦裕禄同人民众血肉相连的品德
展现在读者面前,感人至深,如果在这里,没有用“颤抖
的双手”,“眼罩噙着泪说”之词,这段文字就会乏味的多
了。如果画家看了这段描写,可以立即勾画出焦裕禄同人
民众骨肉相连的人物肖像来,作为读者,看了之后,焦
裕禄的形象也会铭刻难忘的。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形象描
写,从而加强了这篇通讯的文学彩。
从以上人物形象描写中可以看出,新闻人物的形象描写在新闻人物和通讯报道中的作用。那么,如何去观察新闻人物的肖像呢?这里要掌握两点:一是注意观察细致。观察你要采访人物的音容笑貌,年龄大小,衣着打扮,说话姿态,习惯动作,喜怒哀乐等。使人物的形象在你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活生生的而不是糊涂形象,为写活打下基础。二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要注意得当。通过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之后,在写作上,要对人物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做到人物刻画鲜明深刻。
二、运用语言和行动手法去描写
在同常生活中,采访一个先进人物总是把注意力完全
集中在收集事迹上。结果收集得不少,写出来的文章却显得有骨头没肉,不够丰满,自己不满意,读者看了也不过瘾,新闻报道所要起到的感染、教育、鞭策的作用也就无从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弄清“事迹”的背景。一个先进模范人物事迹,主要是由他平时的言和行两部分组成。他的闪光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言和行之中。在一定意义上说“事迹”和“言行”之间可以划等号。我们以前的采访,只注意了“行”——所做的事情,没有注意到“言”——
所说的话。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尽管采访花了很多气力去
收集采访对象所做的事,但毕竟是不完全的采访。所以,
写出来的文章不过是事情的陈述,干巴巴,缺少生机。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突出了人物独具特
的语言,一下子就在人们的面前把焦裕禄的形象树立起
来了。如果作者不注意收集焦裕禄生前的话,不注意语言
的描写,这段文字就一定不会产生出来,也达不到文章所
起到的作用。
通讯的第七部分,写了焦裕禄得了癌症,住进医院的
情况,由于使用了富于众感情的语言和经过精选后能够
鲜明表现焦裕禄特征的话语,使文章的感染力达到了高
峰,从而催人泪下。
三、站在时代高处把握宏观意识
人物的行为是构成新闻人物事迹的重要方面。因此,许多同志在采访所要报道的人物时,都尽力去收集此人所做的事情,无疑是对的。
但是,有些人事例收集了一大堆,结果在写稿是茫然失措不知从何下笔;有时充分占有材料,又不知哪个事例重要,结果像记流水帐似的,洋洋万言,玉石混杂。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功底,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辨别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高度,注视时代风云,才能把所要报道的现象放在时代的高度去进行分析,把最能体现社会潮流、最能体现
时代精神、最能体现人心向背的事情选出来。随之,表现人物气质个性的事迹也就出来了。
穆青的名篇《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中对主人翁吴吉昌的行为描写也很多,“”中极左思潮的人不准吴吉昌从事棉花脱蕾落桃试验,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吴吉昌偷着搞试验的事。
有一天,他扫街发现几颗丢落的棉籽,高兴地连忙拣起揣在怀里。他想,不让明搞就暗搞;不让在大田里搞,我就在家旱搞。他回到家里,用一瓦盆装上了土,把棉籽埋进去,放在炕头上。不久,棉籽发芽了,越长越高,他怕被监视的人发现,就把棉苗移到院里洋姜丛中,隐蔽起来,一听到有人敲门,就连忙用鸡罩罩住……夜深人静,他独自在院里蹒跚、徘徊,看着那些因缺阳光而不能结桃的棉苗,一遍一遍的自言自语到:“总理啊,您知道,他们不让我完成您交给的任务!”再如,在写到搞专政的人硬让吴吉昌去种瓜,有一段吴吉昌进了瓜园后搞防棉花铃蕾脱落试验的描写,也很精彩:
吴吉昌人进了瓜园,心还在棉苗上。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瓜把式在甜瓜苗刚长出两片真叶时就打顶,这样,两片真叶的腋心里就很快长出两根蔓来,结果,瓜熟早,瓜又多,又不脱落。吴吉昌马上联想到棉花上去:如果运用这个办法让棉苗长出两个杆,早现蕾,多挂铃,不就能增产了吗?
一种按捺不住的强烈愿望,促使他趁别人不注意,偷偷地蹲到瓜园旁边的棉田里去,选了两株刚长出两片真叶的棉苗,做上记号,打了顶。过了几天,这两株苗果然长出两个杆来。吴吉昌兴奋极了,每天出工,有事没事,都要寻借口到那里去看看。夏天棉田干旱,他宁可自己忍着干渴,把老伴给他准备的水,都偷偷给这两株试验苗喝了……
以上几段正是一个事例一个事例的行为描写,才能使吴吉昌的形象越来越高大、感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人物行为的描写,可在文章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注意人物环境的描写
环境描写是描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忽视环境描写,不管是那种文章题材,在写作上都不可能达到成功的程度。但是,在新闻人物写作中,却往往忽视环境描写,从而使人物缺乏个性,立不起来。
《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的长篇通讯,一开头就使用了环境描写的手法:
就是在这样的关口,党派焦裕禄到了兰考。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多么严重的灾荒景象啊?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古道,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
这样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营造出文章强烈的气氛,抓住读者的心,使读者不得不带着一种激情读下去。
环境描写可以给文章增,那么,怎样使用这一手法,我认为有三点:
一是要注意环境的“描写”二字。环境描写,并不是古板地写出人物干某种事所处的客观条件,而是运用文字语言对人物的环境加以描绘。
二是要注意对人物所处环境加以分析,对所得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在写作上要得当合体,不要繁杂失度。
棉花事件
三是要做到触景生情,使作者、读者产生一个心理上的共鸣与振动。
参考文献:
[1]穆青.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N].人民日报,1966-02-07
[2]穆青.十个共产党员[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
…………………………………………………………………………………………………………………………………………………………………………
邬书林:深化改革是当前科技期刊重要任务
2012年10月23日~24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新闻出版总署和武汉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在武汉举行,中国科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程东红,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原校长刘经南等出席会议并讲话。
邬书林在论坛主题报告中指出,要深刻认识加快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强调,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要任务是深化改革。要适应2020年我国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抓紧完成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的转企改制任务,使科技期刊成为新型市场竞争主体。要学习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抓好顶层设计,通过集约化经营,使科技期刊成为为科技、教育、生产服务的重要知识和信息资源。要认真研究数字化为科技期刊发展带来的空前机遇,提高知识和信息的传播速度和效能,为科技期刊发展创造更大空间。邬书林希望科技期刊界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跟上世界科技期刊发展的潮流。(选自:中国新闻出版总署)
117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