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认知能力、动作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尚在发展中,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因而在幼儿园的活动中非常容易发生意外伤害事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求幼儿园“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并对幼儿在园的活动给出了细致的指导意见,以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要求教师“熟知幼儿园的安全应急预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从而减少或消除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对幼儿的伤害。除此之外,《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侵权责任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都为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的处置提供了相关法律依据。
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时,教师和家长都会非常焦急,为幼儿的健康而担忧,同时,教师也会非常害怕,担心事件难以顺利解决,引发家园冲突。此时,幼儿园方面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处置,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呢?我园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在“救护、告知、协商、教育”四个环节的处置要点。
一、救护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第一步要做好的也是最重要的事就是及时对幼儿进行救护。处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快速反应。幼儿园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应立即送幼儿到保健室进行救治和护理,如果经幼儿园保健医生判断后认为有必要,应立即送幼儿到医院救治。第二,在救治过程中全程陪伴。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时,应将保护幼儿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保健医生或教师一定要全程陪伴幼儿直至结束。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将注意事项叮嘱幼儿,防止幼儿因随意乱动、触碰伤口等行为而使伤情加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受伤处,从而及时应对伤情的变化。第三,救治方法恰当。每位教
师都应具备一定的意外伤害事件后的医疗处理知识,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配合保健医生共同进行应急处理。一般情况下,幼儿出现磕伤、碰伤、夹伤、扭伤、出血、异物入鼻等情况,需科学地进行消毒、冰敷或止血等处理。第四,注意对事发现场的观察或保护。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后,教师应立即观察现场环境,了解引发意外伤害事件的因素,迅速排查隐患,以免再次发生意外。在保证及时对幼儿进行救护的前提下,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保护好事发现场,留下证据以应对后续的事件处置。
案例片段一
一天,在孩子们完成手工作品后,教师请几个孩子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畅畅走得急了些,不小心摔了一跤,脸磕到了桌子,眼皮上被划了一道小口子,当时就出血了。教师反应及时,迅速带孩子到幼儿园保健室。保健医生立刻给孩子做了消毒、按压止血等救护措施,并给伤口敷上纱
幼儿园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的处置策略北京市西城区棉花胡同幼儿园罗环
布,随后与家长取得联系。因为孩子的伤口在脸部,并且离眼睛很近,又有出血现象,保健医生判断后认为需与家长协商,送孩子去医院做进一步。
案例片段二
一次,果果在玩滑梯时忽然摔了一跤,磕掉了牙齿,出血了。主班教师立刻赶到果果身边,初步检查了果果的伤口,
到了掉落在地上的牙,并带果果去保健室。配班教师立即观察果果摔跤时所在的地方,检查是否存在积水、突起物等容易导致摔跤的危险因素,询问其他孩子是否知道当时的情况,是否看到果果为什么会摔倒,并将孩
子们带到别的场地继续开展活动。在保健室,保健医生用棉球给果果的牙齿止血,然后通过电话联系家长,与家长协商送果果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在上面的两个案例片段中,受伤幼儿班级的教师均反应迅速,带幼儿到保健室进行了及时、正确的救治和护理;配班教师则默契配合,承担了观察现场、排除隐患、了解事故发生原因等工作,在保障其他幼儿安全的同时,为事件的后续处置做好准备;保健医生根据自己对幼儿伤情的专业判断,立即决定联系幼儿家长,与之协商送幼儿去医院,让幼儿获得更为专业的救治。
二、告知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教师不仅要及时将其告知幼儿家长,也要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第一个发现幼儿受伤的人员应当立即向班级教师和幼儿园管理人员报告。其次,如果发生了严重的意外伤害事件,幼儿园应当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最后,幼儿园应随时掌握受伤幼儿的情况,并及时与受伤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如果存在因其他幼儿的责任导致发生意外伤害事件的情况,也要及时与责任方幼儿的家长取得联系。
教师向家长及有关主管部门沟通的内容包括三方面。第一,幼儿的伤情。在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保健医生、教师应迅
速观察幼儿的伤情,通过打电话、传送照片等方式,与家长及有关主管部门简要交代幼儿的伤情。第二,事件发生的过程及初步调查的结果。教师在帮助幼儿处理伤情的过程中,应询问幼儿意外伤害事件发生时的情景,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同时,向配班教师及班级其他幼儿了解事件发生的相关情况。第三,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后幼儿园采取的救治护理措施。
案例片段三
畅畅的眼皮处划伤出血后,班级教师第一时间带畅畅到保健室救治,同时将情况向幼儿园保教主任汇报。保教主任立刻赶到保健室,与班级教师一同跟进伤口的救治护理,并将情况报告给副园长。在保健医生对畅畅的伤口做
了初步检查和救治后,班级教师给畅畅的家长打电话:“畅畅妈妈,畅畅刚才在教室里不小心摔了一跤,眼皮上划出了一道小口子,出血了。咱们带孩子去医院看看吧。您看去哪家医院呢?”
“怎么回事呀?”畅畅妈妈听了十分焦急,语气中带着埋怨。
“是这样的,当时我们正在请小朋友们上前介绍自己的作品,畅畅往前走的时候不小心绊倒,磕到了桌子。我们已经在保健室给他进行了消毒、止血处理,现在还要带畅畅去医院看看。”教师在电话中与家长简要沟通了事件发生的原因、孩子的伤情及在幼儿园进行的救护措施。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非常重要,应把握以下三点原则。第一,共情,即要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感同身受、积极回应。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意外伤害事件时肯定非常焦急,教师应站在家长的角度,接纳和理解家长着急担忧的情绪,积极想办法,让家长感到教师把班里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第二,仅陈述事实,不做评论。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教师要注意仅陈述当前已掌握的客观事实,不随意发表观点以及对幼儿园、同事、家长或孩子进行评论。教师需要注意,随意发表不恰当的言论很容易引发舆情,影响后续事件的处置。第三,不包揽责任。幼儿出现了受伤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应以真诚的、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与家长沟通。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将事故责任大包大揽。幼儿受伤后,有的教师十分紧张,出于歉意,在与家长沟通时会一味地道歉,说“都怪我没看到”“是我们疏忽了”“是我们没考虑到”“都是我们的错”等,这是不可取的。在责任尚不明确时,如果教师在言语中将责任大包大揽,有可能被一些极端的家长抓住话柄,这在法律上存在“视同承担责任”的风险。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
家园互动
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第四十条:“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可见,在意外伤害事件的法律责任认定中,可能存在幼儿园无法律责任,幼儿园承担学校管理瑕疵责任,幼儿园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侵权人家长承担责任等情况。因此,幼儿园管理者或教师需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扎实做好日常的安全教育、管理等工作,不随便揽责,以免增加法律纠纷风险。
案例片段四
中午给孩子们盛饭时,教师没留意到天天站在自己的身后,转身时,手上的饭盆碰到了天天的鼻梁,天天的鼻梁上出现一条浅浅的口子,有血渗出。教师立刻带孩子去保健室,做了消毒、止血,并联系了天天家长,告知事件经过。天天的家长赶到幼儿园后,要求换老师,并要求幼儿园保证孩子的伤口不会留疤。保教主任陪同教师一起处理事件,并将情况上报给副园长、园长。随后,保教主任、教师与家长一起带孩子去儿童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后认为无需抹药,伤口会很快自愈,除非孩子是疤痕体质。但家长对此结果不满意,表示要向上级部门投诉。幼儿园及时将该事件相关情况整理后汇报给上级部门,向上级部门法制科寻求专业援助,并将每日事件处理的进展情况向上级部门汇报。最终,事件得到了妥善解决。
案例片段五
畅畅的妈妈接到教师的电话后很快赶到了幼儿园。教师一见到她就真诚地说:“畅畅妈妈,辛苦了。出了这个事,真是让
您担心了,您还得跑一趟。您看看孩子,眼皮上有一道口子,现在血已经止住了。孩子也是遭罪了。当时,我们也都吓了一跳。”教师问畅畅。“畅畅,你现在还疼吗?”“不疼了。”畅畅说。教师又对畅畅妈妈说:“孩子还挺坚强的,都没哭。事情一发生,我们保健医生立刻给他做了救护,按压止血,还敷了纱布。”保教主任也说道:“咱们现在就去医院,听听医生怎么说。医药费这些都由幼儿园来支付。我们都真心希望把伤口处理好,不能影响到孩子。”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沟通时态度亲切、温柔,令家长感到教师像关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关爱班里的孩子。沟通语言中做到了几点。第一,清晰叙述事件的经过,让家长了解事件发生时的情况以及事件发生后幼儿园是如何应对和处理的。第二,理解家长着急、担忧的心理。“孩子遭罪了”“让您担心了”“我们也都吓了一跳”,这表现出教师将心比心,发自肺腑地为幼儿的意外受伤而揪心,教师的言语中表达出把幼儿的健康放在第一位,愿意主动承担医药费,希望给幼儿科学的救治,真心想把事情处理好。第三,和家长一同关注幼儿的情绪状态,给予宽慰。第四,没有包揽责任,以事件发生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在沟通中将幼儿园所做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信息传递给家长。
三、协商
事件发生后,教师要及时与家长就幼儿等方面的事项进行商议,征求家长的意见。协商的内容包括:选择哪家医院,怎么去医院,采用什么方案,医疗费由谁承担,事情后续如何处理,返园后的护理及教育方案如何,等等。
案例片段六
畅畅受伤后,幼儿园征求家长意见,选择去哪家医院就诊。幼儿园保教主任、保健医生和班级教师陪同家长和孩子来到医院,保健医生负责挂号、取药,保教主任和教师负责陪同家长、安慰孩子。医药费由保健医生代表幼儿园先行垫付。叫到号了,教师陪同家长和孩子进入医生诊室。医生查看了孩子的伤口后说道:“这个伤口不深,但比较长,会不会留疤痕还不确定。可以缝针也可以不缝针。如果缝针,也会留下针眼痕迹。如果不缝针,伤口有可能自己长好了,就不会留疤,也有可能伤口边缘没长齐,就会有疤痕。怎么,看你们的选择。”这时,教师进一步征求家长意见。家长仔细咨询了医生,又通过电话与家人商量,最后决定不缝针。随后,遵照医嘱,教师陪着孩子对伤口进行了处理,预约了后续的门诊号,并向家长明确表示由幼儿园承担费用。
在这个事件中,教师与家长协商去哪家医院、如何。家长对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家长会提议去自己信任的某家专科医院,有的家长则更信赖儿童医院。幼儿园征求家长意见,以表示对家长想法的尊重。对于方案也要征询家长的意见,一般采取在教师的陪同下家长与医生直接沟通的方式,最终由家长决定方案。
当家长询问有关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时,教师应实事求是地回答,清楚地给予回复。一次,有位家长询问:“孩
“家园联系栏”一般设置于教室门口,每个班级的环境中几乎都有这一板块。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家园联系栏”似乎成了一种“鸡肋”般的存在。有的教师把有关课程计划、活动通知、教育理念宣传等内容打印出来贴在“家园联系栏”,却发现鲜有家长在此驻足;有的教师花了很多精力设计和布置
“家园联系栏”,画了简笔画、用了艺术字,虽然吸引了家长的几分注意,可总觉得花这么多精力不值;有的教师在学期初布置好“家园联系栏”后,就再也不去更新内容了,只在面临检查时才去做些调整和美化。那么,在这个信息传播通道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家园联系栏”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吗?如果它还有存在的必要,
那么究竟适合在其中呈现怎样的内容呢?什么才是“家园联系栏”应有的样子?
欢迎来稿发表您的观点,
可以阐述您对与之相关问题的看法,也可以介绍您在创设班级“家园联系栏”时的做法和经验。来稿字数请控制在2000—3000字,题目自拟,可在稿件中附相关照片或视频。
投稿方式:来稿请以word 文档的形式发送E-mail 至本刊征文专用邮箱********************,并在邮件主题栏注明“‘家园联系栏’是‘鸡肋’吗”的字样。务请在稿件中注明您的姓名、
单位及。截稿时间:2024年3月15日:*************
·征稿启事
·互动话题预告:家园联系栏是
“鸡肋”吗?家园互动
棉花事件子这么小,幼儿园平常进行过什么安全教育吗”语气中带着明显的质疑。有位家长甚至说:“老师可能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没怎么学习过这方面内容吧。”面对这样的质疑,教师可与家长讲述幼儿园日常所进行的安全教育内容及对日常活动的管理。如果教师在幼儿活动时采取了必要的保护措施,也应该将其告知家长。
四、教育
意外伤害事件发生后,幼儿园需要在幼儿受伤未愈期间做好幼儿的护理,并把握机会跟进实施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第一,做好幼儿在园的伤势护理、生活照顾,以保证幼儿能正常地生活。第二,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激发班级幼儿关心同伴的情感。第三,给予幼儿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如果幼儿不能来园,教师需要每日与家长沟通近期教育教学计划,进行个别化的指导。第四,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全体幼儿安全意识。
案例片段七
离开医院时,教师主动询问畅畅妈妈:
“孩子下午还回幼儿园的吧?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关照孩子的伤口,不让它碰水,提醒孩子不用手去挠。咱们有什么事及
时沟通!”接下来的几天,畅畅如常来园,教师特别关注畅畅的伤情,每天主动把畅畅在园的情绪状态和生活、学习情况告知家长,让家长放心。
案例片段八
集体活动时,豆豆的椅子和同伴的椅子挨得很近,中间留了小小的一道缝。
豆豆右手的手指不小心伸进了这道缝中,被夹伤了。处理伤情后,豆豆每天仍正常来园。教师不仅嘱咐其他幼儿不要磕碰到豆豆受伤的手,还会在盥洗环节帮助豆豆清洗左手,在进餐环节指导豆豆用左手进
餐。与此同时,教师抓住机会面向全体幼儿开展了相关的安全教育活动,利用发生在身边的事给幼儿上了生动的一课。
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要做好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履行实施安全管理、安全教育的义务。安全教育应定期进行,
其中既包括对教师的安全培训和工作规范要求,也包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和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行为的要求或提示。
幼儿园也要为幼儿的活动创设安全的环境,如选择适宜的场地、准备适宜的工具与材料等,发现幼儿做出危险性行为要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制止。根据法律与规定,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制止的,需承担责任。
总之,幼儿在园发生意外伤害事件后,教师要遵循“救护、告知、协商、教育”四个环节的处置要点,本着真诚、不回避责任的态度,注意与家长沟通的方法,这样才能妥善处置事件,最大限度地获得家长的谅解,更大程度地保障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