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货贸易的案例
易货贸易的案例
易货贸易:一种全新而古老的贸易方式
--埃及大力推行易货贸易的背景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埃政府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一直寻求与其贸易伙伴开展易货贸易,很多埃企业也希望通过易货方式进行贸易和项目合作。如今年上半年埃政府提出,希望与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国以易货贸易方式进口小麦,埃及则以柑桔、磷酸盐、冶金制品等作为易货物品;棉花进出口商协会、埃广播电视联盟均表示,希望通过易货贸易方式(或以埃-镑结算)进行贸易和项目合作。2002年6月,埃及易货俱乐部(BartercardEgypt)在开罗正式创立,并作为会员加入总部位于澳大利亚的国际易货俱乐部(BartercardInternational)(1992年成立,专为中小企业服务)。
一、埃及易货贸易方式产生的经济和制度根源
在金融业高度发达、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广泛运用的今天,易货贸易这种古老的贸易方式在埃及得以新生,这与埃及当前所面临的经济形势、外汇管理体制、经济结构特点及政府实施"限进奖出"的外贸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
棉花事件1、经济发展现状。
服务业在埃及国民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服务业收入占埃及GDP的比重超过了50%,其中仅旅游业的比重就达到11.2%。在对外贸易活动中,埃及货物贸易每年的逆差约为100亿美元。其国际收支平衡主要依赖旅游、苏伊士运河过船费、侨汇等服务贸易赚取的收入。上世纪后期,由于埃及房地产投资项目上得过多、大项目耗资过大、银行放贷不规范等,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和金融隐患逐渐暴露出来,经济出现下滑势头。在接下来的中东局势动荡、"911"事件、反恐战争、美国打伊战争等一系列事件的打击下,埃及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遭受重创,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外汇收入大幅下降,国际收支失衡,失业率上升,市场需求萎缩,经济下滑趋势进一步加剧。
2、外汇管理体制及变革情况。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下对金融体制实行了大胆改革:经常项下和资本项下实现外汇自由兑换;经济组织、居民可自由开立外汇账户;外汇收入可以自由汇出。各商业银行、外币兑换所根据中央银行确定的汇率开展外币兑换业务。这一措施的实施一度成为埃经济开放政策、良好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标志。然而,自"911"以后,由于外汇收入下降,外汇供应失衡,银行、外币兑换所将从市场买进的外币上交,外币卖出业务冻结,形成了外币有行无市、只进不出的局面。从2002年初开始,埃-镑
自由兑换外币制度已名存实亡。而与此同时,外汇黑市(主要是美元黑市)交易活跃,形成了黑市和官方牌价并存的格局。政府直接参与外汇资源分配,保证重点商品进口和重点企业用汇。一般企业和居民用汇,则只能到外汇黑市购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