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市发展海绵城市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
20
2021年4月25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为《通知》),要求2021—2023年,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确定部分示范城市,第一批确定20个示范城市,中央财政按区域对示范城市给予定额补助,金额为7亿—11亿元不等。H 市是第一批国家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通知》的印发为H 市发展海绵城市产业,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创造重大战略机遇。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它能在下雨时吸收、储存、渗透和净化水,必要时“释放”储存的水并合理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在保证城市排水和防涝安全的前提下,将自然方式与人工措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雨水的积累、渗透和净化作用,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协调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化,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的所有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1]。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保护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保护河流、湖泊、湿地、坑、塘、沟等原有水生态敏感区,储备足够的水源、林地
、草地、湖泊、湿地,以应对强降雨,保持城市发展前的自然水文特征,这是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态修复与恢复。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下,对受损的水体等自然环境进行生态修复,保持一定比例的生态空间;三是低影响发展。按照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开发建设理念,合理控制开发强度,在城市内预留足够的生态用地,控制城市防渗面积比例,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原有城市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根据需要适当开挖河流、湖泊和沟渠,增加水域面积,促进雨水的积累、渗透和净化。关于H 市发展海绵城市产业的思考与建议
常志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
摘要:为促进海绵城市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紧抓重大市场机遇,发展一流海绵城市产业,完善产业布局,形成海绵城市产业合力,丰富产品类型,实现产品品牌化,强化创新,推动智慧海绵产业发展,做优做强海绵城市产业园。
关键词:海绵城市产业;地方政府;创新
海绵城市建设应协调发展低影响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过量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通过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移、截污净化等功能,有效控制总径流、径流高峰和径流污染;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的排水系统,应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组织径流雨水的收集、输送和排放;超标准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用于处理超过雨水管渠系统设计标准的雨水径流。一般通过综合选择天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
所有省份的简称体、泄水道、调蓄池、深埋隧道等自然方式或人工设施进行建设。上述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没有严格的界限。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依存。它们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本要素。
二、紧抓重大市场机遇,发展一流海绵城市产业海绵城市产业面临重大市场机遇。《通知》中选拔确定示范城市并给予资金支持的规定,及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15〕75号 下文简称为《指导意见》),提出2030年实现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达到海绵城市的要求,为海绵城市产业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创造巨大市场需求。中央的这些要求必然掀起全国各大城市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未来数年海绵城市产业大概率
迎来爆发期,H 市应该努力抓住这一“政策红利”期,实现海绵城市产业的大发展[2]。首先,分梯队确定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海绵城市建设业务内容可以分为规划、设计、设备、材料、施工、运营、模拟、投融资和综合类。一是,H 市的全域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是H 市海绵城市产业的第一梯队目标市场,应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本市企业积极承担H 市的相关项目建设工作。二是,周边地市如郑州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焦作市、濮阳市、许昌市、商丘市(按评审得分高低排列)等八家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城市最有希望角逐《通知》中的示范城市(按《通知》规定,已获得中央财政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资金支持的城市原则上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
21
不再次申报,所以H 市申报获批的可能性较低),是H 市海绵城市产业第二梯队的目标市场。按《通知》中“每
省(自治区)每批最多可推荐2个城市参评,“十四五”期间累计获得支持的示范城市数量不超过4个”的规定,排名前四位的郑州市、洛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是H 市海绵城市产业的重要目标客户,其中安阳市与H 市距离较近,彼此经济联系紧密,应该重点开发。三是,省内其他城市和周边省份城市是第三梯队目标市场。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是各城市“十四五”期间及之后几年的重要工作任务,H 市海绵城市产业应该努力开发这些潜在市场。四是,国内其他城市是第四梯队目标市场。在牢牢把握省内及周边市场的前提下,H 市海绵城市产业应该努力开拓省外市场,尤其是中西部市场,将“鹤壁模式”和“鹤壁经验”推广出去。
其次,主动对接,牢牢把握客户需求。H 市海绵城市企业应主动对接上述目标客户,必要时政府相关部门牵线搭桥,为达成合作提供便利。H 市海绵城市企业应该认真研究客户,牢牢把握客户需求,努力服务好客户,以产品高质量和服务高质量打出品牌的知名度。
三、完善产业布局,形成海绵城市产业合力海绵城市产业体系主要由规划设计产业、产品研发与生产产业、工程建设产业、物资供应产业和运营维护产业组成。根据调研了解的情况, H 市目前工程建设方面发展尚可,具备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如砌块砖、透水砖等,但对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尚不具备有效供给能力,完整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无法发挥产业体系促进企业发展的合力效应,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H 市海绵城市产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链不完整、产业体系不完善。其中,工程建设领域发展较好,而规划设计
、产品研发生产等领域发展较为滞后。为此,H 市应努力打造集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生产制造、物资供应、运营维护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海绵城市产业体系,形成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确保海绵效应众所周知,未开发天然绿地的年径流排放率为15%~20%,是最好的天然海绵。因此,只有尽可能提高绿地率,才能保证开发后地表径流系数与开发前地表径流系数接近,减少雨水外排。因此,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可以保证海绵总量,使海绵城市建设事半功倍。只有充分尊重和保护原始地貌和植被,不随意挖填、移山填海,才能保留天然土壤的海绵功能。不要盲目扩大凹面绿地的建设,凹面绿地是一种低洼的绿地,下雨时可以拦截雨水。绿地面一般比周围硬化地面低5cm~25cm,雨水溢流略低于周围硬化地面,高
于绿地面。洼地、雨水花园、雨水池、雨水湿地、多功能储水池等绿地均为凹形绿地衍生的生态雨水设施。
许多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规范》要求建筑和居住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城市绿地等凹形绿地应大于等于50%,市政道路凹形绿地应大于等于90%。另外加强城市建成区屋顶绿化建设,一般认为绿地、路面和建筑物分别占1/3左右。绿地和路面可根据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实施,但只有2/3不能满足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最后,占城市建成区1/3的屋顶已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重点。大力推进屋顶绿化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对于降低高峰负荷和流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保留在绿屋顶上的雨水总流量非常大。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对雨水进行截留:植被层截留、土层截留、
含水层截留和蓄水系统截留。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屋顶绿化对改善城市环境、保留雨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是实现海
绵城市的重要手段。目前,屋顶绿化的推广并不顺利。如果政府能够将屋顶绿化纳入公共绿地管理预算,并进行相应的奖惩,可以促进屋顶绿化的推广[3]。
四、丰富产品类型,实现产品品牌化
在海绵城市产业产品类型中,目前H 市的透水地砖、砌块砖等领域发展较好,但其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不足。为此,H 市应大力培养完整的产品体系,丰富产品的类型,具体应发展以下产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透水铺装、生物截流设施、新型排水管网、海绵城市建设工程设备、生态砂基透水砖、电动弃流装置、浮球阀
式弃流装置、pp 模块、硅砂蓄水池、渗管、活性炭过滤装置、砂缸过滤装置。
五、强化创新,推动智慧海绵城市产业发展一方面,应优先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相关企业进行技术改造申报、专利申请,帮助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现有海绵企业为带动,围绕装备制造、复合材料、水泥制品等重点,引进、培育一批海绵产业重大项目,建立排污复合管道、水泥透水砖、渗漏管、新型道路材料等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关的海绵产业链,形成设计、施工、材料供应、运营维护等海绵城市产业体系,使海绵经济达到规模效益。二是结合H 市试点建设,依托海绵公司、中规院,申请海绵城市专利,采用现有建筑材料,现场改造加工,将专利转化为工业产品。三是引进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作为河南海绵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战略合作伙伴,整合海绵城市全方位、全链条的力量,形成集工程设计、建设施工、物资供应、运营维护等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海绵城市产业体系,将鹤壁打造成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海
市场调研与统计分析
22
绵城市产业基地。四是加强海绵产品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效应,形成企业联动,利用特技术,打造“鹤壁海绵产品”产业链。
另一方面,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打造智慧海绵城市产业。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海绵城市产业深度融合,提升海绵城市产业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海绵城市”的出现是传统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因为它使我们能够改善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减少洪涝灾害,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整合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生态环境将成为我们重要的保护对象,从基础建设到文明生态的创造,以及实现“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共同发展的目标。
海绵城市应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对城市规划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末提出的田园城市开始,经历了紧凑型城市、智能增长型城市、低碳城市和绿城市。直到今天,再次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并正在寻一个完美的城市增长模式。这些探索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以人为本”的主观改造自然的“强”思维已转变为尊重和顺应自然的“理性”思维。海绵城市虽然起源于城市建设领域,但它也是城市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该是一种城市发展理念。目前,一些城市已将海绵城市从城市建设领域推向延伸,寻求更大的突破和发展。例如,萍乡是一个以煤炭为基础的资源枯竭型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为萍乡提供了一条产业转型发展的科学路径。H 市制定并发布了《
海绵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鼓励发展海绵经济的实施意见》。萍乡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促进了陶瓷、商品混凝土、管道等传统建材企业的成功转型。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排水管等海绵材料出口省内外。目前,海绵产业产值已超过20亿元,为资源枯竭型城市H 提供了一条科学的产业转型发展道路。只有将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城市发展理念加以实施和推广,才能激发更大的活力,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作用。
六、做优做强海绵城市产业园
H 市海绵城市产业园尚在筹建当中,做优做强海绵城市产业园是打造一流海绵城市产业的重要途径。海绵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现有的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池塘等自然水系,以及各种自然绿化和林地。其次,开发区应人工建造海绵,如凹形绿地、屋顶绿化、雨水花园、透水路面等,雨水通过这些海绵进行渗透、储存和净化,部分考虑回用。最后,剩余的径流通过市政管网和泵站排放,从而建立一个完整的新城市排水系统。这种排水系统还可以缓解城市内涝的压力,成为真正的海绵城市。有鉴于此,建设海绵城市最重要的地方就是不断提高海绵的数量和质量。一是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不能不顾自然地理条件,盲目追求土地利用,填湖填沟。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原有的天然海绵,使其不受城市建设的影响。受损的天然海绵也应通过人工手段逐步修复,以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生态空间。二是提高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加强屋顶绿化建设。在保留雨水的同时,还起到节能减排、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硬化道路、广场尽量采用透水路面,合理选择凹面绿地。
三是合理选择和全面实施上述各项措施。同时,注意早期施工和后期维护。这些措施要真正发挥作用,真正建成海绵城
市。通过做优做强海绵城市产业园,能够有效创造聚集力,通过共享资源、克服外部负效应,带动海绵城市产业快速发展,从而有效地推动海绵城市产业集的形成,为此应做到:一是实现专家治园;二是分步骤聚集优势企业;三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四是深化产业园与外部的互动;五是强化行业协会等中介平台的建设。
结束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的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有很多新理念、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需要推广与应用,这些全新的东西将会带来新的产业机遇。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先行者、探索者、受益者,如何使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产业化,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海绵城市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部分,只要我们抓好产业定位,抓好市场分析,抓住全国性推广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自己的优势,海绵城市产业一定会成
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方勤东,刘益功,马青锋.“城水共融,海绵城市对于城市规划的思考及建议.”城市建筑,2017(02):22,26.
[2]陈如波.关于储能系统和海绵城市的若干思考[J]. 储能科学与技术,2017,6(S1):4.
[3]崔欣叶,李广军.关于保定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4.
作者简介:
常志(1985—),男,汉族,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扶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