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卷第11期2021年11月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Vol. 37 No. 11
November2021
论墨家生活哲学与《周易》经传
—兼谈人本墨说之现实意义
姜文华1姜熠2
(1.渤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锦州121003;2.浙江人才专修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墨家经典中并没有具体地称《易》引《易》之处,然而其与《周易》经传却有着密切的联系,墨家生活哲学所体现的尚“力”、尚“节”、尚“爱”、尚“信”等特质都可以在《周易》经传中得以溯 源或应合。可以说,墨家“援易”创造性地阐发《周易》之人文精神,衍生和发展了墨家学派以人为 本的生活哲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周易》;墨家;儒家;生活哲学
456是啥意思中图分类号:B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 -3600(2021)11-0077 -04
《周易》文化源远流长,儒、墨、道、法诸家无不 援引圣道,熔铸新见,丰富和升华具有自家特的哲 学思想与个体心性。这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显著特 点,也是中国哲学史的一个普遍现象。我们知道,孔 子厚易,其所创立的儒学与墨翟所创立的墨学并称 “显学”,对后世影响极大。但作为儒家的最大“反 派”,墨家经典中并没有具体地称《易》引《易》之处,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无视墨家学派与《周易》经传 之间的联系,不能忽略其理论体系中富蕴的易学因 子。“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 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 而用夏政。”[1]@7由此可见,墨家师儒而又背儒,其 根本原因可能在于墨家子弟看到了当时儒家隆礼等 提法形式大于内容,所以才提出了“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非儒”等鲜明思想,以期立新开泰。无 疑,墨家学说在《周易》那里是有借鉴的。
《乾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 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 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系辞上》第四章又云:“《易》与天地准,故能弥 纶天地之道。”
《尚贤中》中也有相似的论述:“《周颂》道之曰:‘圣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于天下也; 若地之固,若山之
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 明,与天地同常,则此言圣人之德章明博大,埴固 以修久也。故圣人之德,盖总乎天地者也。”
再如:
《说卦传》第二章曰:“昔者圣人作《易》也,将以 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贵义》曰:“天下莫贵于义。”
《公孟》又曰:“夫义,天下之大器也。”
很显然,为了阐发思想的需要,墨家在一定程度 上继承了《周易》经传的思想及某些内容。当然,墨 子出于儒而反儒,建言立说偏偏又与儒家针锋相对:儒家讲“亲亲”,墨子讲“尚贤”;儒家讲有等差之爱,墨子讲无等差之爱;儒家讲隆礼,墨子讲节用;等等。一句话,孔子学易以构建儒家思想之体系,墨家便避 其道而行之。因为儒墨之间政治观点的不同,导致 他们之间关系紧张,这样一来,“《墨子》中没有具体
收稿日期:2021 -07-19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从《周易》看儒学核心价值观的衍生及其对当代中国思想影响研究"(L16BZX001);
渤海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世纪大陆易学史研究”(0516bs〇17)。
作者简介:姜文华(1974—),山东烟台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姜熠(1968—),江西鄱阳人,讲师,硕士。
7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 年
地称《易》引《易》之处”就不难理解了。但是,墨学 作为先秦“显学”之一,不可能完全撇开先学(经传)而独自完善了自己的思想体系,“援易注墨”的这一 点毋庸置疑。
《周易》经传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及社会文 化思想,这构成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话 语体系,历代贤儒探赜阐释大易之道也多以观此为 脉。换句话说,《周易》作为后世学思博引筹划的圭 臬,墨学的这种以重尚“生活”为价值取向的思想与 之有密切的联系,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总体来看,墨家对《周易》精髓的应合与发展可以归纳为尚“节”、尚“爱”、尚“力”、尚“信”等四个方面。
(一)尚“节”—墨家对《周易》“甘节”思想的继承
《节》六三曰:“不节若,则嗟若,无咎。”六四曰:“安节,亨。”九五曰:“甘节,吉,往有尚。”节卦一再 强调,以节俭为美,是吉利的。它告诫我们要厉行节 俭,不节俭,则必然会带来过失。《贲》卦上九爻辞 曰:“白贲,无咎。”意即装
饰素白,不喜好华丽,没有 祸害。《既济》卦九五爻辞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 之瀹祭,实受其福。”意即两邻居同时祭祀,举行盛 大祭祀的人实际受到的上天所赐的福分还不如进行 简单祭祀的人多。这实际上是告诫人们哪怕是祭祀 这类大事也要节约。《颐卦•象辞传》曰:“君子以 慎言语,节饮食。”就是说,君子应当谨言慎语以修 其德,节制饮食以健其身。可见,周易卦爻多处出现 和体现“甘节”思想,而《周易》“甘节”思想在墨家 那里得到了继承,可以说,墨家尚“节”与《周易》也 有着密切的联系。
尚“节”是墨家学说强国的方法论原则,是墨家 关于治国理政的重要主张,其内容涵盖衣食住行乐 等诸多方面,可概之为:生而“节用”,死而“节葬”,仁而“非乐”。
《节用上》中,墨子认为,圣王为政,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兴利多矣。圣王为衣裘、为宫室、为甲盾 五兵,皆要求省去不能增加其实用功效的美观的装 饰。《节用中》复曰,“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 为”,加以强调。在《节葬下》中,墨子竭力反对厚葬 久丧,其曰:“……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 此者也。”[2]137在墨家看来,厚葬久丧不仅浪费财富,而且耽误生产,还防害人口的增长。墨子以“兴天 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绳,将今之王公大人之为乐 器与古者圣王之为舟车作比对,发现二者均“厚措敛乎万民”,舟车是共享的交通工具,是为天下人行 方便的,是万民支持的,而乐器却不是可以共同享用 的。在《非乐上》中,墨子多次提到“为乐非也”,当 然墨子“非乐”,并非彻底否认“为乐”。墨子说:“然 则乐器反中民之利,亦若此,即我弗敢非也。”墨子 “非乐”,实质上是反对不符合民众利益的音乐,是 “节乐”。
从本质上看,墨子的“节用”“节葬”“非乐”等 主张既是对《周易》之“甘节”思想的传承,又是针对 现实时弊,为达到民富国泰的目的而作出的具象化 方法论原则,既有理论方面的延伸,又有实践方面的 延伸和发展。
(二)尚“爱”—墨家对《周易》“同人”情怀的应合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爱”作为一个重要的语词 而存在。“炁(爱的异体字),惠也”,“惠,仁也。仁 者,亲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又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 也”(《康熙字典》)。上述文献中所涉及的“爱”字,均具有惠及、共享的意思。此意在《易经》中亦有所 彰显。从《同人》卦六爻来看,第一爻初九,汇聚众 人于门下,共商大事,共享福祉,可免去灾害;第二爻 六二,搞宗族主义,任人唯亲,就得注意收敛;第六爻 上九,同人安居于国之外、野之内,无怨无悔。由是 观之,《同人》卦字字洋溢着大爱情怀,其中富有生 活哲学的智慧和情趣。至少我们可以从此卦中感悟 到:一、提倡同人于门,反对同人于宗。这就必然要 求人人平等,各尽其才,各尽其用,不可以拉帮结派,不可以任人唯亲。二、追求和平,反对战争。这就必 然要求自强自持、坚防固守,安于本分。《周易》“同人”情怀在其他卦爻中亦有体现,如:《小畜》卦九五 爻辞曰:“有孚孪如,富以其邻。”表明要诚信待人,真诚配合,与人(邻居)共同致富,不独自享受富贵。《井》卦九三爻辞曰:“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意 思是说,可以用(修好的)井汲水,这是大王的英明,使人人都能够受其福泽。
《周易》之“同人”与墨子之尚“爱”,可谓源流 相随。《兼爱上》篇中,墨子对“天下之乱物”进行了 全面探究,认为圣人治理天下须得以“知乱之所自 起”为前提,而所有的“乱(乱物)”,譬如臣不孝君,子不爱父,弟不爱兄,兄、父、君不慈,乃至于为盗贼 者,皆起于“不相爱”,得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 下治”的结论。进而,《兼爱中》篇中,墨子又进一步 指出,“凡天下祸篡怨恨”—诸侯之野战、家主之 相篡、人与人之相贼、君臣之不惠忠、父子之不慈孝、
第11期姜文华,等:论墨家生活哲学与《周易》经传79
兄弟之不和调,皆起于“不相爱”,并主张“以兼相 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使得“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 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在《兼爱下》篇中,墨子还呼吁人们用“兼相爱”取代 “别相恶”,为君者用“兼相爱”施政,为民者用“兼相 爱”择君。此外,墨子还论证了 “兼相爱”的现实可 行性,他从《泰誓》《禹誓》《汤说》《周诗》中广泛引 用历史事实,举例证明了所谓兼者,乃于禹求焉,于 汤取法焉,于文、武取法焉。可见,“兼相爱”并非墨 子的空想,而是有历史根据的,只是把其可以普遍推 行的可能性简单归因于“上说之”,有失偏颇而已。墨家“兼爱”就是希望建立每一个社会成员与天下 所有社会成员等距离的社会关系结构,每一个“我”都能给他人程度完全相等的“爱”[3]。不过,民风移 易,与政治导向、经济状况、历史传承、文化背景、天 时地利等因素都与之有着莫大的关系。
(三)尚“力”一一墨家对《周易》“乾乾”精神的发展
《乾》卦九三爻辞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此意为,君子白天勤勉劳作,晚上也不敢 有丝毫的懈怠,这样纵有危险也会化险为夷。《乾 卦•象辞传》亦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终日乾乾’,反复道也。”这即是说君子健行,如天 刚劲,自立自强,永无止息;终日勤勉,穷道曲升。《周易》第一卦就从天人关系谈起,把天道的运行与 人道的践行紧密联系起来,把君子之“自强”比附于 天之“行健”。可以说,《周易》的“乾乾”精神更体 现在“力行”上。《屯卦•象辞传》又曰:“‘求’而 ‘往’,明也。”即是说,有所追求就立即行动起来,这 才是明智之举。《大壮卦•象辞传》曰:“‘藩决不 羸’,尚往也。”意即,篱笆被牴开了口子,羊角已不 为所困。也就是说,以前攻坚克难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可以积极行动起来了。《蒙卦•象辞传》曰:“君子以果行育德。”也就是说,寓意君子必须行动 果敢,广纳良言,才能培养出优良的品德。
《周易》崇尚乾乾,倡导君子力行。而《墨子》则更进一步,强调“赖力”“竭力”“强力”。《非乐上》篇中,墨子把人与禽兽、麋鹿、萤鸟、贞虫的生存条件 作了一番比较,认为:“今人与此异者也,赖其力者 生,不赖其力者不生。”[2]187在墨子看来,以上诸动物 的衣食之财天生就具备了,而人却不同,人要依赖于 自身的劳动能力,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能保 证财用充足。墨子不但强调人们赖力而生,更进一 步指出要竭力而为。墨子亦要求王公大人“竭其股 肱之力,亶其思虑之智”以实仓廪府库;要求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以足寂粟;要求妇人“夙兴夜 寐,纺绩织纴”以兴布参。当然,有“赖力”的思想意 识、有“竭力”的真诚态度还是不够的,要使得国泰 民富,还得有“强力强力”才是决定命运的不二 法门。《非命下》篇中,墨子认为,当今王公大人、卿 大夫、农夫、妇人等社会各阶层之所以不敢怠倦于各 自的职分,是因为他们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 必宁,不强必危”[2]206诸如此类,无一不在强调行动、作为的重要性。
墨子所尚之“力”较之于《周易》之乾乾健行,至 少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关注。其一,墨子 把《周易》中的天威化作了人力,把力之源从天上拉 回到人间,把听天命化作了尽人事。其二,墨子把人 之命运交给了“力”,主张人只有在勤勉中不断强 力,才能求得国泰民富。命运自由“力”定,而非天 定。其三,墨子把“力”的主体扩大到社会各阶层,看到人人各有其不断增长之力,看到了推动社会发 展的“合力”,可谓我国早期的实践论者。
(四)尚“信”—墨家对《周易》“有孚”观念的扬发
《比》卦初六曰:“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意思是说,有诚信的人前来亲辅,没 有祸患。诚信如同满缶酒,酒香四溢,最终定有意外 的吉祥。《小畜》卦六四曰:“有孚,血去,惕出,无 咎。”即是说,讲诚信,能排解忧
虑和恐惧,使自己免 受灾害。《大有》卦六五曰:“厥孚交如,威如,吉。”是说心怀诚信与人交往,并施以威严,吉。《随》卦 九四曰:“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五又曰:“孚于 嘉,吉。”就是说,存诚信而守正道,使自己的美德显 明,有何祸患?将诚信献给嘉善者,是吉祥的。《家 人》卦上九曰:“有孚威如,终吉。”意即家长治家有 诚信而又威严,最终得吉。《睽》卦九四爻辞曰:“睽 孤,遇元夫,交孚,厉无咎。”是说,乖离孤独之际,遇 到善人,交之以诚信,虽危厉但无祸患。《丰》卦六 二曰:“有孚发若,吉。”是说如果能以自己的至诚之 心去启迪,是吉利的。《未济》卦六五曰:“君子之 光,有孚,吉。”君子的光辉,在于有诚信,是吉利的。“有孕”观念在《周易》经传中不可谓不多。
尽管“有孚”字样在《墨子》中从未出现过,但 “信”“允”等表“诚信”之词却屡屡出现。兹举数 例,以阐明墨子对《周易》之“有孚”思想的扬发。
《墨子•经上》有云:“信,言合于意也。”[2]222《经说上》曰:“信,必以其言之当也,使人视城得 金。”[2]222这里,墨子立足于“我意”,给“信”下了一 个全新的定义。所谓信,就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
80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1 年
完全一致,心里想的和客观事实完全一致,说出来的 话要经得起事实的检验,这就好比是说,假如你说城 上有金子,让别人去城上,果真到了,这就叫作 信。墨子的“信”,说得出口,做得出来,经受得起检 验,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在墨子看来,“信”是君子 修身必须遵循的言行准则。《修身》中有言:“言不 信者行不果。”又言:“行不信者名必粍。”[2]7即是 说,话语不诚信,做事一定没什么好结果;做事不诚 信,名声必然受到损害。墨子进一步主张“凡我国 之忠信之士,
我将赏贵之;不忠信之士,我将罪贱 之”[2]47。这里,墨子给了王公大人们一个“从奖惩 两方面入手培育于国忠信之士”的可行方案。当然,诚信不但下层民众要有,上层统治者也要有。《尚同下》中,墨子认为,凡使民尚同者,“必疾爱而 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W77。《明鬼下》有云:“若能共允,隹天下之合,下土之葆。”[2]175也就是说,如果都能做到恭敬诚信,那么天下就会和合,国土就会保全。
通过对《墨》《易》的综合比较,我们清楚地看到 墨学对《周易》的应合,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点。其 一,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统治阶级顺利实现 长效的阶级统治服务的。其二,两者所关注的对象 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把“关系”及“关系的处理”作为 自身关注和解决的重点。其三,两者的体系构架也 是基本相同的:《易》有“节”,《墨》亦有“节”;《易》有“乾乾”,《墨》有“强力”;《易》有“有孚”,《墨》有 “信”;《易》有“同人”,《墨》有“兼爱”“尚贤”“尚同”等。在笔者看来,以上三点可能是墨儒能在诸 子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显学的理论根源。同时,我 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墨子》对《周易》的发展也 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上,《周易》是形式大于内容的,表现在占卜中就是先来 一通令人生畏的迷信仪式,再假附卦爻说事;表现在 统治者行为作风上,就是讲排场,显威风,以彰显能 力和权势地位。而《墨子》则是内容大于形式的,《节用》《节葬》《非乐》实质上都是反对形式主义 的,这对于反腐倡廉、厉行节俭、光盘行动等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其次,从构成《周易》和《墨子》的哲学体系的主要内容上看,《墨》“节”较之于《易》“节”无疑大大增强了可信性和实用性;“强力”较之 于“乾乾”无疑更加强调了力的动态过程性和发展 性;“信”较之于“有孚”,无疑增加了检验的环节,使 “信”可真正得以确信;“兼爱”较之于“同人”,无疑 取消了爱的差别,扩大了爱的范围,这使得学术的弘 扬有了更为广泛的众基础。最后,从行为与结果 孰先孰后这一问题看,《周易》是先占
卜出结果再来 决定行动的,是结果决定或引导行为,而墨子却取 《论语•子路》中的“言必信,行必果,轻硿然小人 哉”这句话的前六个字,主张行动产生结果,强调实 践的主体地位,较之于前者,这也无疑是进步的、有 效的,也是科学的。
综上,墨家的生活哲学实际上就是“民生哲 学”,旨在建构一种有序有效的永续规则[4]。当然,《墨子》与《周易》之间的勾连是多元渗透的,涉及经 济建设、政治稳定、军事保障、社会和谐、文化采借等 诸多方面。可以说,《周易》作为早期的中华文化的 源点,对墨子及墨家弟子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一点 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墨家在对《周易》思想继承过 程中,基本剔除了其迷信的外衣,深得其义理精奥,充分体现出了墨学的创新精神和民本思想。在今天 看来,曾显耀华夏的墨学仍不啻倡议节用贵俭兴国、勾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强音,亦为培养文化自 信的宝贵资源[5]。
参考文献:
[1]刘安,撰.陈广忠,译注.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
局,2012.
[2]贾太宏.墨子通释[M].北京:西苑出版社,2015.
[3]王兴周.义利一体与等序格局—重建社会秩序的墨家
思想[J] •学术研究,2016.
[4] 王震.从墨家“内在超越”看中华文化的反思基因[J].孔
子研究,2021(1).
[5 ]马腾.论清华简《治邦之道》的墨家思想[J].厦门大学学
报,2019(5).
【责任编辑:杨剑】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