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五四制)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
六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字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玛琪脸上露出鄙夷不(xiè)的神情:“学校?学校有什么好写的?”
B.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早、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jū)之地。
C.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gē)上。
D.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yán)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
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常常挨骂,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地主骂:坏了他的庄稼。
B.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你。
C.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翱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
D.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B.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压抑和恐怖。
C.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张冠李戴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
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
D.玛琪居然有这样“骇人听闻”的疑问!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驻青高校开展、筹备、策划的“我为峰会添光彩”活动,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响应。
B.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给人民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C.因市场规模巨大,我国高铁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载客、物流货运。
D.通过“经典咏流传”吟诵活动,使同学们提高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B.更有大批的渔民、工匠、流浪汉跟着他们,从一个架桥工地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
C.“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
D.他感到很奇怪:为什么睡觉时眼珠会转动?这会不会与做梦有关,会是什么关系呢?
6.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公权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兰亭集序》是其代表作。
B.《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C.《石灰吟》是清代政治家、军事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D.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野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等。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好的故事》,完成7~10题。
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我闭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髁上。
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统在上面交错,织成一篇,永是生动,永是展开,我看不见这一篇的结束。
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a茅屋,狗,塔,村女,云,……也都浮动着。b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c大红花和斑红花,都在水里面浮动,忽而碎散,拉长
了,如缕缕的胭脂水,然而没有晕,d大红花一朵朵全被拉长了,这时是泼剌奔迸的红锦带。在一瞬间,他们又将退缩了。但斑红花影也已碎散,伸长,就要织进塔,村女,狗,茅屋,云里去。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见,一一知道。
我就要凝视他们……。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7.第⑦段画横线标明abcd的四句话打乱了顺序,正确的语序应该是(    )
Acdab      Bcdba      Ccadb      Ddcab
8.对文章开头与结尾两次提到“昏沉的夜”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渲染沉闷气氛。昏暗的灯光与夜,营造出昏沉、悲凉的氛围,体现出作者心境的低沉、幽暗。
B.影射社会现实。灯光昏暗,夜昏沉,与当时作者书房的环境特征毫无关联,是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影射。
C.与“好的故事”形成对比。书房的昏暗阴沉狭小,与梦境中的广阔无限形成对比,表达出作者两种截然相反的情调、情绪。
D.“昏沉的夜”出现在首段和尾段,首尾呼应,使文章内容更为完整,结构更为严谨。
9.下列对选文“好的故事”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美丽,幽雅,有趣”,是这个“好的故事”的总体特点。
B.作者在描绘这个“好的故事”的时候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现实之境与梦中幻象交替出现,以实景为主,幻象为辅。
C.“好的故事”呈现出一种非常美好而又明快的意境,明快愉悦是它的感情基调。
D.作者多数段落都在描绘一个“好的故事”,描绘水上奇幻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10.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的描写,罗列景象,幻象迭出,充分表现出河水的静态景象,分外精彩。
B.这篇散文诗既是绘景的画,又是抒情的诗,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
C.本文是鲁迅散文诗的经典之作,语言精粹、优美、深刻。
D.“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运用比喻指明“美的人和美的事”繁华灿烂、纷至沓来的特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两小儿辩日》,完成11~14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1.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东/游            B.问/其故
C.日初出/大如车盖            D.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以日始出时(距离)人近      B.及其日中如探(热水)
C.孔子不能(分辨,判断)也      D.孰(通“谓”,称谓)汝多知乎
13.对话是本文的主体内容,下列对课文中对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人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往往以谦辞开头,而本文2、3段中均直说“我以”,毫不客气,体现了两小儿的自信满满。
B.4、5段中“此不为……乎”是反问句,表达了两小儿强烈的肯定语气。
C.“孰为汝多知乎”运用反问,表达了两小儿对孔子的嘲讽,体现出孩子的天真、率直,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礼制的缺乏。
D.本文两小儿的话针锋相对、寸步不让,很好的突出了“辩斗”特点。
14.对本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寓言告诉我们,即使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事物也可能包含我们不确知的事物,需要我们多关注、多思索。
B.两小儿证明自己观点的思路是一致的,即先给出观点,然后用生活中的常理结合自然现象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C.文中孔子坦然承认自己无法决断,虽受窘被两小儿喇笑,但不失宗师风范,贯彻了他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主张,令人钦佩。
D.本文对话部分句式长短错综,简洁明了;叙事部分句式整齐,偶有押韵。
四、(6分,每小题3分)
阅读《马诗》,完成15~16题。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5.对本诗一、二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一、二两句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意思是平沙覆盖着大漠,犹如无边的积雪,月亮高悬在燕山上,恰似一把弯钩。
B.“大漠沙如雪”运用比喻,“雪”字不仅从视觉上写出颜,也从触觉上写出了寒冷,从正面表现出月光的皎洁。
C.“燕山月似钩”同样运用比喻,“钩”即“吴钩”,表达出作者的报国之志。
D.一、二句描绘出一幅悲凉肃杀的边疆战场景,“燕山”并非实指真正的燕然山,而是代指当时藩镇肆虐猖獗的地区。
16.对本诗三、四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三、四句,诗人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这是作者渴望建功立业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悲叹。
B.“何当金络脑”一句,以“何当”领起问句,传出无限企盼之意,而且富有唱叹的意味。
C.“金络脑”,指贵重的鞍具,作者在此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比喻马受重视,得到重用。
D.“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清秋”的时候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