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鉴赏-中国⼗⼤传世经典名作赏析
中国⼗⼤传世名画,每⼀幅都价值连城!
▲《洛神赋图》局部
中国⼗⼤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明的巨著,是流动的历史、⽆声的乐章;承载着古⽼东⽅民族独特的艺术⽓质;⽤⾊彩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的锦绣河⼭。
1、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
▲《洛神赋图》绢本,设⾊,纵27.1cm,横572.8cm
▲《洛神赋图》局部
诗词《洛神赋》,是曹植所作,相传曹植少时与上蔡甄逸之⼥甄姬相恋,后甄姬嫁给了曹植的兄长曹丕。⽽甄后在⽣了明帝曹睿后⼜遭谗致死。曹植曹植在获得甄后遗枕后感⽽⽣梦,因此写出《感甄赋》以作纪念,明帝曹睿将其改为《洛神赋》传世。
▲《洛神赋图》局部
《洛神赋》通篇⾔辞美丽,描写动情,神⼈之恋缠绵凄婉,动⼈⼼魄。顾恺之读后⼤为感动,遂凝神⼀挥⽽成《洛神赋图》。
小石湖《洛神赋图》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然地交替、重叠、交换,⽽在⼭川景物描绘上,⽆不展现⼀种空间美。
▲《洛神赋图》局部
“翩若惊鸿,妙⼊毫巅” ——画⾯开⾸描绘曹植在洛⽔河边与洛⽔⼥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蛾,修眉联娟”的洛⽔⼥神飘飘⽽来,⽽⼜时隐时现,忽往忽来。此卷设⾊浓艳,画法古拙,系魏晋画风。乾隆皇帝见到此画后拍案叹服,在引⾸处御书四字:“妙⼊毫巅”。
▲《洛神赋图》局部
其中最感⼈的⼀段描绘是曹植与洛神相逢,但是洛神却⽆奈离去的情景,表露她“若往若还”的⽭盾⼼态,画上的奇异神兽具有强烈的神话⽓氛和浪漫主义⾊彩,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
▲《洛神赋图》局部
2、唐代·阎⽴本《步辇图》
▲《步辇图》绢本,设⾊,纵38.5厘⽶,横129.6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步辇图》传为唐代著名画家阎⽴本所,但许多⼈对它是唐代阎⽴本所做还是唐代其他画家的原创摹本,或为宋⼈版本还有许多争议,⽽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摹本。但不管
还有许多争议,⽽书画鉴定界对《步辇图》的讨论,认为《步辇图》的绘制年代不晚于宋代,定其为宋⼈摹本。但不管是唐代、唐摹还是宋摹,作品的绘画⽔平都是很⾼的。这幅画是不允许出国。
▲《步辇图》局部
《步辇图》描绘了贞观⼗五年(641)正⽉,唐太宗会见松赞⼲布派来迎娶⽂成公主的使者禄东赞的情景。图的右半部画的是唐太宗坐在由六位宫⼥抬着和扶着的步辇上,另有三个宫⼥撑着伞、张着扇。左侧有三⼈,红⾐虬髯者可能是宫中的典礼官,⽩⾐少年或为译员,⼆⼈中间则为禄东赞。
▲《步辇图》局部
太宗形象是全图的重⼼所在,画家不遗余⼒地进⾏了⽣动细致的刻画,唐太宗⾯⽬俊朗,⽬光深邃,
神情庄重,顾盼之间充分展露出盛唐⼀代明君的风范与威仪。为了更好地凸现唐太宗的⾄尊风度,画家运⽤对⽐⼿法进⾏衬托,以宫⼥们的娇⼩、稚嫩,以她们或执扇或抬辇、或侧或正、或趋或⾏的体态来映衬唐太宗的壮硕、深沉与凝重。
▲《步辇图》局部
⽽整个精彩的求婚过程,被时任宰相的阎⽴本看在眼⾥。阎⽴本挥动他那⽣花妙笔,把其中最珍贵的场⾯记录下来,这便是我国绘画史上的珍品——《步辇图》,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传世名画”之⼀。
3、唐代·张萱、周昉《唐宫仕⼥图》(系列图)
唐张萱《虢国夫⼈游春图》
山西面食虢国夫⼈游春图,绢本,设⾊,纵51.8厘⽶,横148厘⽶。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游春图》描绘的是公元752年(天宝⼗⼀年),再现唐⽞宗的宠妃杨⽟环的三姊虢国夫⼈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画⾯描写了⼀个在⾏进中的⾏列,⼈马疏密有度,以少胜多。全画共九⼈骑马,前三骑与后三骑是侍从、侍⼥和保姆,中间并⾏⼆骑为秦国夫⼈与虢国夫⼈。其中四⼈(包括⼥孩)穿襦裙、披帛,另外五⼈都穿男式圆领袍衫。虢国夫⼈在画⾯中部
的左侧,她⾝穿淡青⾊窄袖上襦,肩搭⽩⾊披帛,下着描有⾦花的红裙,裙下露出绣鞋上⾯的红⾊绚履。秦国夫⼈居右上⾸,正⾯向虢国夫⼈诉说什么。
▲《虢国夫⼈游春图》局部
画中的三位⼥性,唯⼀没化妆的就是这位虢国夫⼈,据史料记载,虢国夫⼈⽣性⾼傲,⾃恃貌美,认为⾃⼰不必化妆即算得上是⼀等⼀的⼤美⼥,所以每次出游或⼊宫都只是随意浅妆。唐代⼤诗⼈杜甫曾这样评价虢国夫⼈:“却嫌脂粉⽆颜⾊,淡扫蛾眉朝⾄尊。”意思就是说虢国夫⼈觉得⾃⼰貌美⽆⽐,每次只是画下眉⽑就去见皇上了。
▲《虢国夫⼈游春图》局部
.
示宽灯早年的唐⽞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为韩国夫⼈、虢国夫⼈和秦国夫⼈。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和秦国夫⼈两妹三⽉三游春的场⾯。
▲《虢国夫⼈游春图》局部
图中,张萱是⽤“绣罗⾐裳照暮春”的⼿法表现画的主题的。试看画⾯⼈物所穿的都是轻薄鲜丽的春衫,线条勾勒得挺劲流畅。⾊彩桃红嫩绿相互辉映,加上⼈物轻松的动态,马蹄的轻举缓步,使⼈⾃然地感受到春光明媚、鸟语花⾹的春天⽓息。这种表现⼿法,具有耐⼈寻味的艺术效果
我们现在看到的《虢国夫⼈游春图》是宋摹本,原作品已失,但摹本犹存盛唐风貌。
唐张萱《捣练图》
▲绢本,设⾊,37厘⽶ 145.3厘⽶现藏于美国波⼠顿美术馆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所作,图中共刻画了⼗⼆个⼈物形象。画作原属圆明园收藏。1860年“⽕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顿博物馆。
“练”是⼀种丝织品,刚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漂⽩,再⽤杵捣,才能变得柔软洁⽩。这幅画卷⾥的⼈物按劳动⼯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
第⼀组描绘四个⼈以⽊杵捣练的情景。
▲《捣练图》局部
第⼆组画两⼈,⼀⼈坐在地毡上理线,⼀⼈坐于凳上缝纫,组成了织线的情景。
▲《捣练图》局部
第三组是⼏⼈熨烫的场景,还有⼀个年少的⼥孩,淘⽓地从布底下窜来窜去。
▲《捣练图》局部
画家采⽤“散点透视法”进⾏构图,把整个捣练的劳动场⾯分三部分呈现在读者⾯前。同时,他不单纯图解劳动的程序步骤,⽽是注重对劳动场⾯中流露情绪的细⼩动作的描绘,似求得更好地展⽰出笔下⼈物的性格和⼼理活动。
▲《捣练图》局部
如捣练中的挽袖,缝⾐时灵巧的理线,扯练时微微着⼒的后退,⼏个⼩孩的穿插,⼀⼥孩在煽⽕时以袖遮⾯及另⼀⼥孩出神地观看熨练等,使画⾯中的⼈物与场景真实⽣动,充满⽣活情趣。
唐周昉《簪花仕⼥图》
▲《簪花仕⼥图》绢本设⾊,重彩,纵46厘⽶,横180厘⽶,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认定的唐代仕⼥画传世孤本。画中描绘的是五名仕⼥和⼀位侍者,
⾐着艳丽的最新贵族妇⼥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的情景。在画中,她们逗⽝、拈花、戏鹤、扑蝶,侍⼥持扇相从,看上去悠闲⾃得,但是透过外表神情,可以发现她们的精神⽣活却不⽆寂寞空虚之感。
右起第⼀位妇⼈⾝着朱⾊长裙,外披紫⾊纱罩衫,上搭朱膘⾊帔⼦。头插牡丹花⼀枝,侧⾝右倾,左⼿执拂尘引逗⼩狗。
对⾯的这位妇⼈⾝披浅⾊纱衫,朱红⾊长裙上饰有紫绿⾊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帔⼦。她右⼿轻提纱衫裙
对⾯的这位妇⼈⾝披浅⾊纱衫,朱红⾊长裙上饰有紫绿⾊团花,上搭绘有流动云凤纹样的紫⾊帔⼦。她右⼿轻提纱衫裙领⼦,似有不胜闷热之感。
▲《簪花仕⼥图》局部
第三位是⼿执团扇的侍⼥。相⽐之下,她⾐着和发式不为突出,但神情安详⽽深沉,与其他嬉游者成鲜明对⽐。
▲《簪花仕⼥图》局部
接下来是⼀位髻插荷花、⾝披⽩格纱衫的贵族⼥⼦,右⼿拈红花⼀枝,正凝神观赏。
▲《簪花仕⼥图》局部
第五位贵妇⼈似正从远处⾛来,她头戴海棠花,⾝着朱红披风,外套紫⾊纱衫,双⼿紧拽纱罩。头饰及⾐着极为华丽,超出众⼈之上,神情似有傲视⼀切之感。
▲《簪花仕⼥图》局部
数学手抄报资料最左边的⼀位贵妇⼈髻插芍药花,⾝披浅紫纱衫,束裙的宽带上饰有鸳鸯图案,⽩地帔⼦绘有彩⾊云鹤。她右⼿举着刚刚捉来的蝴蝶。于丰硕健美中,⼜显出窈窕婀娜之姿。
▲《簪花仕⼥图》局部
画家还借⼩狗、鹤、花枝和蝴蝶,表现⼈物的不同嗜好和性格,卷⾸与卷尾中的仕⼥均作回⾸顾盼宠物的姿态,将通卷的⼈物活动收拢归⼀,成为⼀个完整的画卷。
▲《簪花仕⼥图》局部
全图分为四段,分别描写妇⼥们采花、看花、漫步和戏⽝的情形。⼈物线条简劲圆浑⽽有⼒,设⾊浓艳富贵⽽不俗。作者画四嫔妃和两侍⼥,作逗⽝、执扇、持花、弄蝶之状,以主⼤从⼩的⽅式突出主要⼈物,这是中古时期⼈物画常⽤的表现⼿法。画中的⽝、鹤和⾟夷花表明了⼈物活动是在春意盎然的宫苑。
4、唐代·韩滉《五⽜图》
▲《五⽜图》⿇纸本,纵20.8厘⽶,横139.8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
《五⽜图》出⾃唐代宰相韩滉之⼿,这位宰相偏爱画热衷画⽜这等寻常家畜,和当时以画马著称的韩⼲,合称:“⽜马⼆韩”。这幅出⾃他之⼿的《五⽜图》⾃然价值不菲。这幅画能位列中国⼗⼤传世名画⾜、重要的⼀点是因为《五⽜图》是被画在唐代的⿇纸上,少数⼏件唐代传世纸绢真迹之⼀,也是现存最古⽼的纸本中国画,因⽽受到了⼴泛重视,被称为“镇国之宝”。
接下来,让我们从左到右仔细欣赏画中的每⼀头黄⽜。
▲《五⽜图》局部
第⼀头深黄⾊的⽜,它侧⾯对着观众,眼睛看着画外,好像领悟到了什么,眼神⾥透着憨厚与倔强。⽜⾓直勾勾地冲向前⽅,仿佛在随时防御侵犯。⿐⼦上挂着⽜环和红⾊缰绳,沉着稳重得像是⼀位⽜中贵族。它在缓步前⾏,似乎正要
前⽅,仿佛在随时防御侵犯。⿐⼦上挂着⽜环和红⾊缰绳,沉着稳重得像是⼀位⽜中贵族。它在缓步前⾏,似乎正要⾛向地头,但仿佛⼜是刚刚耕地归来的样⼦。尖细劲利的笔触细致描绘了⽜眼眶边缘的睫⽑,刻画得很是精湛。“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眼适当夸⼤,着意刻画,使⽜的瞳眸
炯炯有神,从⽽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五⽜图》局部
第⼆头浅黄⾊的⽜停下脚步,露出⼀副旁若⽆⼈的样⼦。它很活泼可爱地回头张望,并伸出半截⼉⽜⾆,好像是在召唤后⾯的伙伴。画家以简洁、有⼒的线条画出⽜的⾻骼轮廓,筋⾁缠裹,笔法⽼练流畅,线条富有⼒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头部与⼝⿐处的根根细⽑,采⽤的是极细的线条,笔笔⼊微。
aabc的四字词语▲《五⽜图》局部
第三头褐⾊的⽜径直朝观众⾛来。它微微倾斜⾝体,瞪⼤眼睛,张着嘴哞哞叫着。这头⽜的造型⽅法是西⽅绘画中常常⽤到的“透视”中的“缩短法”。这在中国古代绘画⾥是不多见的绘画观察⽅法。⽜⾓横成⼀线,⽜的臀部画得⽐较⾼。⽤这样⾼难度的绘画⾓度来表现,依然画得如此准确,显⽰出画家很⾼的造型和透视⽔平。
▲《五⽜图》局部
第四头⽜很温顺的样⼦,看起来有点⼉像奶⽜。这头⿊⽩斑纹的花⾊⽜,正翘⾸向前⾏⾛,仿佛是在撒欢⼉,很调⽪、很兴奋,也好像是在回应前⾯同伴的召唤,开⼼地甩动着尾巴。花⾊⽜是画⾯中很
⽣动的⼀抹⾊彩,它⾝上的“点”打破了画中“⾯”的单调,让整幅画看起来像跳动的⾳符⼀样,既有节奏的起伏,⼜很和谐。
▲《五⽜图》局部
《五⽜图》画⾯上除了⽜之外,背景仅有这⼀丛野酸枣刺,竖⽴在第五头⽜的旁边,这就点明了韩滉画的或许是京兆长安近郊,因为野酸枣是那⾥最为普遍的⼀种植物。最后⼀头⽜低头伸脖,像是在慢慢地吃草,也像是在野酸枣刺上蹭痒痒。⽽野酸枣,这个画⾯上唯⼀的背景,画得⾮常精细、坚韧,很有⼯笔画的味道。⽜脸扭向正⾯,陶醉的⽜眼、惬意的表情让观众仿佛也能够感受到此刻它的舒适与沉醉。
《五⽜图》的经历可谓是⼀波三折,此图问世后,⾄五代时不知落⼊何⼈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皇家内府,明时⼜转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中。⼊清以后,此图进⼊乾隆内府,⼋国联军⼊侵北京后,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外国⼈⼿中。之后在周总理的亲⾃指⽰下,⾼价买回,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多年精⼼修复才重见天⽇!
5、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宽28.7厘⽶,长335.5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是是今存五代时期⼈物画中最杰出的代表作。不允许出国。
韩熙载为唐末进⼠,战乱南逃,被南唐朝廷留⽤。因他⽆意为官。为了保护字⾃⼰,避免李后主李煜的猜疑,故意装成⽣活中腐败,醉⽣梦死的糊涂⼈,经常在家⾥开设夜宴,请好友来嬉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适合跨年发的朋友圈图片李煜得知便命顾闳中到他家⾥,暗中窥探韩熙载的⼀举⼀动,命令他将所看到的的画下来。⼤智若愚的韩熙载当然明⽩他们的来意,韩熙载故意将⼀种不问时事,沉湎歌舞,醉⽣梦死的形态来了⼀场酣畅淋漓的表演。
顾闳中凭借着他那敏捷的洞察⼒和惊⼈的记忆⼒,把韩熙载在家中的夜宴过程默记在⼼,回去后即刻挥笔作画,李煜看了此画后,暂时放过了韩熙载等⼈,⼀幅传世精品却因此⽽流传下来。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