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部分优秀社区工作者事迹简介
1.蒋剑俊 上城区湖滨街道青年路社区党委书记
蒋剑俊,从事基层一线工作近9年,蒋剑俊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小蒋书记”。
他以社区为家、视居民为亲人,带领社区“两委”一班人,围绕“党建引领、美好社区”目标,建立“3+X”党惠民服务综合体“晴雨客厅”;深化区域化党建共建新模式,成立“青年荟”党公益联盟,以“组织融汇、区域融建、服务融享”三项举措为合力,助推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更好服务民生。
他始终认为提升居民自治水平是提高社区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率先成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和引入各类社会组织二十余家,通过以项目化共建的形式开展多元化服务,逐渐成为基层社区治理的“达摩院”。
2.陈志新 拱墅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陈志新是拱墅区潮鸣街道小天竺社区党委书记,她所工作的小天竺社区是杭州旧改小区中的“样板”,她此次也获评“最美社工”。2019年小天竺社区被列入首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为把试点变成亮点,她带领社区班子开展“四问四权”,包楼全面了解房屋及居民情况,绘制一楼一图,她召集居民座谈会,一家一户听意见,连夜
谋划小区功能布局,最终该项目入选杭州市2019年度旧改最佳案例。2020年她更是带领班子将社区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到底,争取到老旧小区二期工程,积极构建“小区党支部、小区自治会、小区管家”新三方架构,并最大限度的发挥党员众能动性。整个旧改过程她只有上班时间没有下班时间,像家里装修一样盯着工程进度。“旧改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改变了老小区的落后面貌,真正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增强了居民们的幸福感,作为一名社工,我有责任把这件好事办好。”
3.张英芳 余杭区余杭街道山西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从进入社区工作以来,作为社区书记的张英芳,努力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服务于全体居民,攻坚克难,提升自我。
近几年,社区新老社工调整多,面对工作任务的繁重及部分老百姓的不理解,张英芳积极帮助年轻社工走出思想困境,强化服务功能,培养好社区年轻干部;平时善于挖掘社区服务资源,结合社区特点积极推进党建和服务的融合,现有“3+3”(三个党员冠名服务站,三支特队伍)常态化服务力量和近二十余支文化团队,成为服务居民和民生“关键小事”的助力军。
4.毛丽娟 临平区南苑街道龙兴社区党总支书记兼居委会主任
作为一肩挑的社区一把手,她有担当、有激情、有干劲。在社区试点工作中,她以“垃圾分类”、“合议共商”两个课题,优化模式创新实践,开拓了一条党建引领、合议共商、多元共治的社区基层治理新路径。垃圾分类“毓秀模式”成为全区标杆样板、“合议工作室”为民解难,修道路、增车位、电梯更新改造、无障碍改造、建居家养老中心、打造星级文化家园,一件件实事落实落地,彰显了毛书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的“排头兵”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她把支部建在卡口上,牢守小区安全,工作方式被评为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她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社区工作者、区“城乡社区工作领军人才”、区 “最强领头雁”季度之星、“最美南苑人等荣誉称号。
5.陆丽霞 富阳区富春街道江滨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
深耕社区19年,陆丽霞排民忧、解民难,不断做优“当家人”、做好“娘家人”、做实“贴心人”。
凝聚合力,共治疑难杂症。联合“大党委”单位,以“五零六心”惠民服务法,顺利解决20余件积压多年的痛点难点问题。牵头建成全区首个开放式党建主题公园,把党建“搬”到室外;在各小区中设立党联络驿站,在沿江游步道边设立党流动驿站,服务众1万余人次,让党建充满了“生活气息”。
精细治理,构建家门口的智慧大脑。试点先行“富春智联”平台,搭建起区、街道、社区、物业、居民五层架
构,治理服务事项线上线下联动闭环处置,成为富阳“城市大脑”特应用场景的“金名片”,先后接待考察学习183批次,智慧社区正在从概念变成现实,为居民提供了更便捷、更舒心的服务。
率先垂范,越是艰险越向前。围绕“党建+网格”,构建起“1+3+5+N”社区防控矩阵。在受伤的情况下,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带领社区干部累计摸排9602人;组织“红代跑团”代购代销,帮助宵井村销售草莓2150斤,为“莓农”们挽回经济损失近4万元。
6.王丽敏 富阳区鹿山街道山水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王丽敏自2004年进社区工作以来,她始终保持真心待人、用心干事,爱心服务的工作作风,通过“专业+真心”的服务理念,发挥社工专业优势,成立阳光心语室,创办“蜻蜓学堂”,带领团队,开展“心家庭”青少年成长项目和“小蜻蜓 爱飞翔“四点半课堂”等项目。开展个案服务156人次、小组服务120人次,从家庭结构视角、社会、心理等专业角度,促进儿童青少年及家庭的成长。“四点半课堂”通过资源整合、多方联动、激发志愿者热情,服务活动多样化的解决辖区双职工家庭学生接孩难、辅导难、暑假难的实际困难。
她通过“交流+凝聚”的管理理念,围绕“融党性、聚民心、汇幸福”的社区目标,以“资源融通融合、打造幸福山水”的工作思路,以一信息、三建设、四平台的“134”工作方法筹建新社区,以“生命影响生命”的专业价值
理念和“众服务众”的社区营造方法,让居民动起来,实现从“你的事”变成“我的事”,“要我做”到“一起做”的转变,得到上级和居民的充分肯定。山水社区党服务中心荣获第二批浙江省社会组织党服务中心示范点称号,入选杭州市和谐(文明、平安)示范社区、杭州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
7.高文琴 滨江区西兴街道星民社区党委书记
高文琴参加社区工作多年,始终坚持创新服务,把居民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她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多方沟通、连接资源,创新养老模式,成功搭建起缤纷托老园和缤纷文化家园,让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健康护理和丰富的文体活动。“两园”在2018年分获杭州市五星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和杭州市三星级社区文化家园荣誉称号,为提升居民素质、打造精神家园、促进社区和谐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方面,她将辖区划分为六个网格,结合社区党员队伍,让党建工作延伸至居民生活的各个层面,实现了党建组织“全覆盖”。同时联合各类志愿服务体,听民声、用民智,谋求社区居民利益最大化,在2019年小区提升改造、加装电梯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高文琴深知社工工作不是简单的帮助他人,更不是一份耕耘与收获成正比的职业,但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责
杭州吃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星民社区建设,博得了居民的爱戴。
8.徐炎凤 滨江区长河街道闻涛社区党委书记
徐炎凤作为社区党委书记,坚持社区治理创新,以服务社区居民为基准。她带领社区班子强化党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在白金海岸小区试点开展以将党组织建在业委会为核心,酬金制管理为运作基础的“白金模式”以来,形成了“党委领导、业委主导、业主参与、物业执行”的良好运行机制,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闻涛社区也成为了全区第一个实现“三个全覆盖”的党组织。
在推进社区运行机制改革上,徐炎凤率领社工们参加“组工绩效管理”课程武装自己为“一滨办”试点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办事大厅进行了全面的整改后,原先的一门式大厅改为了前台接待式大厅,社区的常规事务性接待事宜均将在前台两名全科社工处完成,其余社工将会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走访入户了解民情,获得了居民众一致好评。
徐炎凤还树立了“闻涛好心人”品牌。2012年,徐炎凤搭建“闻涛好心人”平台,组织党员、辖区单位非公企业党员参与到社区公益事业中来,坚持在每月的第二个周六举办广场志愿服务活动。经过7年的发展,“闻涛好心人”已举办92场,参与单位逾300家,服务居民超6000人次,成为滨江公益活动的金名片。
一路走来,不论什么时候,徐炎凤一直都在第一线。在居民的眼里,她不仅从各方面为众排忧解难,还把闻涛社区打理得井井有条,带动社区的建设发展,带领众走向更好的明天。
9.邵娜 余杭区良渚街道玉鸟社区党支部书记
她对社区各项工作比较熟悉,又于2015年创办了社会组织——众友社会工作室。在工作中,特别重视党建、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和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孵化工作,一方面将党建工作充分融入在文化建设和志愿服务工作中,让党员通过各类活动、团队建设等发挥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实现文化认同和熟人社会打造;另一方面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掘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
10.陈绍敏 余杭区五常街道海汇社区社区工作者
她践行初心,立足本职,不断创新。疫情期间,她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和高昂斗志,积极作为,广泛动员各界力量到社区、小区参加“我为小区站轮岗”、元宵送汤圆等活动,统筹多个社会组织构筑起具有五常特的“抗疫联盟”;她发挥五常社会组织发展中心理事长的优势,以孵化、培育、扶持社会组织为着力点,提出“彩三原”工作法,积极推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她抓住“多元共治”这一关键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优势和作用,在街社综治中心创新建立社会力量共治平台,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多方谋划、广泛参与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11.沈高 西湖区文新街道竞舟社区主任
自疫情开始,沈高每天连轴转,汇总大家扫楼洗楼的数据,常常忙到凌晨。竞舟社区有着近4000户居民需要防控排查,管控隔离143户共413人,户数多人数多,疫情排查工作量大,任务也重,排查、汇总、核查、每日隔离户的情况录入,繁杂的表格数据,不断更新的表格版本,以及不断下发的核查表,常常可以看到他紧皱的眉头,自疫情发生后,眼药水成了他每日的必需品。
春节和元宵节他只能一个人在办公室度过,元宵节的中餐和晚餐是不同口味的泡面,加个卤蛋已经算是丰盛了。社区内关于返程报备的电话激增,为了做好解释工作,吃个饭得中断三四次,半个多小时也吃不完一碗泡面。休假更是一个奢侈品。
12.鲁劼 西湖区北山街道松木场社区副主任
在松木场社区有一个1975年的老大哥,人们都叫他“鲁哥”,曾经在温州市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工作的他,一直守护着这个小区。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里,每天8点不到,鲁劼就守在楼道里,在这个面积不足5平方米的窄小楼道里,在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认真守着隔离户,他了解屋子里每一位居民的身体状况,当天的体温多少?有
没有咳嗽?有没有气促?认真做好观察与记录。鲁劼说:“每天做观察记录,我的心都是揪着的,但是我们全体工作者都在为居家隔离户祈祷,所幸他们愿意配合工作,再大的难关我们都能一起挺过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