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拼音方案。1955~1957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1958年2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承认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
目录
《汉语拼音方案》
字母表
声母表
韵母表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
制订经过
语言特点
使用地区
实行目的
方案特点
方案原则
《汉语拼音方案》
字母表
声母表
韵母表
声调符号
隔音符号
制订经过
语言特点
使用地区
实行目的
方案特点
方案原则
字母表
字母 | 名称 | 字母 | 名称 |
Aa | ㄚ | Nn | ㄋㄝ |
Bb | ㄅㄝ | Oo | ㄛ |
Cc | ㄘㄝ | Pp | ㄆㄝ |
Dd | ㄉㄝ | Qq | ㄑ∣ㄡ |
Ee | ㄜ | Rr | ㄚㄦ |
Ff | ㄝㄈ | Ss | ㄝㄙ |
Gɡ | ㄍㄝ | Tt | ㄊㄝ |
Hh | ㄏㄚ | Uu | ㄨ |
Ii | ∣ | Vv | ㄞㄝ |
Jj | ㄐ∣ㄝ | Ww | ㄨㄚ |
Kk | ㄎㄝ | Xx | ㄒ∣ |
Ll | ㄝㄌ | Yy | ∣ㄚ |
Mm | ㄝㄇ | Zz | ㄗㄝ |
注:V 只
汉语拼音方案
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声母表
b | p | m | f | d | t | n | l |
ㄅ玻 | ㄆ坡 | ㄇ摸 | ㄈ佛 | ㄉ得 | ㄊ特 | ㄋ讷 | ㄌ勒 |
ɡ | k | h | j | q | x |
ㄍ哥 | ㄎ科 | ㄏ喝 | ㄐ基 | ㄑ欺 | ㄒ希 |
zh | ch | sh | r | z | c | s |
ㄓ知 | ㄔ蚩 | ㄕ诗 | ㄖ日 | ㄗ资 | ㄘ雌 | ㄙ思 |
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可以省作z c s
韵母表
| i ∣ 衣 | u ㄨ 乌 | ü ㄩ 迂 |
a ㄚ 啊 | ia ∣ㄚ 呀 | ua ㄨㄚ 蛙 | |
o ㄛ 喔 | uo ㄨㄛ 窝 | ||
e ㄜ 鹅 | ie ∣ㄝ 耶 | üe ㄩㄝ 约 | |
ɑi ㄞ 哀 | uai ㄨㄞ 歪 | ||
ei ㄟ 诶 | uei ㄨㄟ 威 | ||
ao ㄠ 熬 | iao ∣ㄠ 腰 | ||
ou ㄡ 欧 | iou ∣ㄡ 忧 | ||
an ㄢ 安 | ian ∣ㄢ 烟 | uɑn ㄨㄢ 弯 | üɑn ㄩㄢ 冤 |
en ㄣ 恩 | in ∣ㄣ 因 | uen ㄨㄣ 温 | ün ㄩㄣ 晕 |
anɡ ㄤ 昂 | iang ∣ㄤ 央 | uang ㄨㄤ 汪 | |
enɡ ㄥ 亨的韵母 | inɡ ∣ㄥ 英 | uenɡ ㄨㄥ 翁 | |
onɡ ㄨㄥ轰的韵母 | ionɡ ㄩㄥ 雍 | ||
⑴“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即: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⑵韵母
汉语拼音方案
ㄦ 写成er,用做韵尾的时候写成 r。例如:“儿童”拼作ertong,“花儿”拼作huar。
⑶韵母 ㄝ 单用的时候写成 ê。
⑷i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i(衣),yɑ(呀),ye(耶),yɑo(腰),you(忧),yɑn(烟),yin(因),yɑnɡ(央),yinɡ(英),yonɡ(雍)。
u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乌), wɑ(蛙), wo(窝), wɑi(歪),wei(威),wɑn(弯),wen(温),wɑnɡ(汪),wenɡ(翁)。
ü 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yu(迂),yue(约),yuɑn(冤),yun(晕);ü 上两点省略。
ü 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居),qu(区),xu(虚),ü上两点也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⑸iou,uei,uen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例如niu(牛),ɡui(归),lun(论)。
⑹在给汉字注音的时候,为了使拼式简短,ng可以省作ŋ。
声调符号
阴平(55) | 阳平(35) | 上(shàng/shǎng)声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大部分(214) | 去声(51) |
- | / | ∨ | ﹨ |
声调符号标在音节的主要母音上。轻声不标。 例如:
妈 mā | 麻 má | 马 mǎ | 骂 mà | 吗 mɑ |
阴平 | 阳平 | 上声 | 去声 | 轻声 |
隔音符号
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pi'ao(皮袄)。
制订经过
1949年10月成立民间团体“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协会设立“方案研究委员会”,讨论采用什么字母的问题。1952年2月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设立“研究并提出中国文字拼音化的方案”的“拼音方案组”,几年中拟订了好几种以汉字、草书笔画为字母的民族形式拼音方案。1954年12月国务院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1955年组织“拼音方案委员会”,由吴玉章、胡愈之任正副主任,黎锦熙、罗
常培、丁西林、韦悫、王力、陆志韦、林汉达、叶籁士、倪海曙、吕叔湘、周有光为委员,在民族形式字母的方案之外,研究制订采用拉丁字母的方案,最后确定拼音方案采用拉丁字母。
1956年2月,拉丁字母的汉语拼音方案第一个草案发表,使用了6个新字母。经过征求全国意见和国务院“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的审订,1957年10月拼音方案委员会又提出完全采用拉丁字母的修正草案,也就是今天的汉语拼音方案。
语言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与历史上4 种主要拉丁字母拼音方案的比较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方案兼收国语罗马字、 拉丁化新文字、威妥玛式拼音和注音字母之长。方案中ㄐ、ㄑ、ㄒ用独立字母 j、q、x表示,是为了使全部声母没有同符异读的不便。语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应该不断创新完善,现在多个字同一个音,容易造成错乱,如果增加一个声母"ki"、“gi"就比较齐全了。
参见“注音字母”词条。
使用地区
汉语拼音方案是给汉字注音和拼写普通话语音的方案,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该方案采用拉丁字母,并用附加符号表示声调,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从195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小学教学。小学生入学,先学汉语拼音字母,然后用拼音字母帮助识字。同时在推广普通话和外国人学习汉语方面,采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学习的工具。
现在拼音字母已经普遍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用于各种产品的型号标记,用于辞书和百科全书的条目排列顺序, 用于书刊的索引,用于视觉通信和无线电报,用于聋人的手指字母。1977年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中国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用拼音字母作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中国对外书报文件和出国护照中的汉语人名地名一律用汉语拼音字母书写。
实行目的
实行汉语拼音的目的有三:一是给汉字注音;二是推广普通话;三是进行拼音文字的试验工作。
方案特点
①只用国际通用的26个字母,不增加新字母;
②尽量不用附加符号(只用了两个附加符号);
③尽量不用变读;
④采用y,w和隔音符号“'”来隔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