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知识要点
1.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普通话”一词最早见于1906年朱文熊的《江苏新字母》一书,旧称“官话”、“国语”。
3.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俗称“地方话”。
4.我国民族语言的数目达80种以上。民族文字目前正在使用的有40种,历史上曾经使用的有近20种,加起来共有近60种。
5.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汉语支
7.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够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8. 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音高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声调上。
9. 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音强在语音中主要体现在重音上。
10. 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长短。语音中的语调、轻声都与音长密切相关。
11. 音(音质) :声音的特,决定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音在语音中表现为区分元辅音。
12.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它是人们听觉上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断。
13.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的角度划分的出来。
14. 音素是构成音节的单位,有的音节由一个音素构成,有的音节由两个或三个音素构成,普通话中一个音节包含最多的有四个音素。
15. 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不受显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气流在口腔中受到明显阻碍而形成的音是辅音。普通话中共有10个元音音位、22个辅音音位和4个调位。
16. 《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发布推行的,
是国家制定的拼写汉语、汉字的法定标准 。
17. 声母是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
18. 单韵母发音的特点是:发音时舌位和口形始终保持不变。
19. 韵腹是韵母的主干,是开口度最大、声音最清晰响亮的元音
20.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21. 调值: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22. 调类是声调的种类,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的全部字音分属四种基本调值,按照传统习惯,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调类(统称“四声”)。它们的高低升降变化情况一般采用赵元任创制的“五度标记法”来标记调值。
23. 在连续的语流中,前后音节会互相影响,致使某些音节的音素或声调发生语音变化,这就是音变
24. 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里,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叫做轻声。
25. 现代汉字学研究汉字的现状和问题,注重汉字的当前应用,包括汉字在电脑上的处理技术。
26.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体系。
27. 距今约5500年,居住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用楔形文字刻写在泥板上的书叫做泥板书,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之一。每块泥板的重量约1公斤。古埃及圣书字是5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创造的文字古埃及人不仅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还创造了最古老的图书——纸莎草书。
28. 古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篆书。
29. 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兽骨和龟甲上的文字,是目前我们发现的最早的文字.
30. 金文也叫钟鼎文 ,比甲骨文稍晚出现 。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金文的内容是关于当时祀典、赐命、诏书、征战、围猎、盟约等活动或事件的记录,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
31.2011年3月26日,位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三层的青铜厅开展后,国宝级青铜器司母戊鼎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32. 大篆包括籀文、石鼓文和诅楚文。
33. 隶书又分秦隶(秦朝)和汉隶(汉朝)
34. 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是主要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日常使用的汉字并不太多。在大规模字频统计基础上制定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通用汉字仅7000个,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由此构成现行汉字的文字体系。
现行汉字的印刷体以楷书为范式。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笔画、部件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独体字、合体字由笔画构成
部件(偏旁、构件)是由笔画构成,是高一级的构字单位。
合体字是由部件组合而成
35.《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定了五种基本笔画。
一(横)丨(竖)丿(撇)丶(点) 乛(折)其他各种笔画都是由这五种派生出来的。
笔顺是指笔画的书写先后顺序,即写字时笔画先后的顺序。
36. 构字部件是汉字的基本结构单位。
37. 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末级部 件构成的字。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56年1月28日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重新发表经少量修订后的《简化字总表》,一直在中国大陆使用至今。
39. 汉字改革包括汉字制度的改革和汉字本身的整理简化两个方面内容。五十年代中期,制定了积极而稳固的进行汉字改革的方针,确定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当时文字改革的三项任务。
40. 1988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而确定了常用字量和通用字量。
41. 举世称雄的“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发明人、南阳南召籍科学家——王永民,发明的“五笔字型计
算机汉字输入技术”,是中国唯一获得美国、英国专利的电脑汉字输入技术。
42. 词汇是语言中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词汇是语言中的建筑材料,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运用词汇材料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织起来的。
43. 词和词汇的关系是个体和集体的关系
44.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最小的语言片断。
45. 词是句子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词是由语素构成的,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
46.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
47. 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所谓替代法是指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不是语素的语言单位。
48. 词的意义包括了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狭义的,也就是词汇学上所讲的词义主要就是词汇意义;广义的还包括了语法意义,即词性。
49. 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50. 义项的分类:本义、基本义、转义。
51. 本义:词最早产生的意义。
52. 基本义:意义最明确、常用、最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义项。
53. 转义:又叫派生义,是由基本义或本义转化出来的义项。
54. 引申义在比喻义是通过打比方而成为词的固定义项。
55. 本义或基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词义。
56借代义是词在本义或基本义基础上通过借代用法而形成的固定义项。
57. 象征义是词在本义或基本义基础上通过联想而形成的固定义项。
58. 义素的类型
59. 基本词汇的特点
60. 一般词汇的特点
61. 熟语的特征
62. 成语的特点及成语的来源
63. 惯用语的特点
64.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65. 谚语的特点
66. 歇后语的特点谚语的特点
67. 义素是最小的语义单位,是词的意义中表现区别性特征的要素。又叫语义成分、语义特征等。
68. 附属义素:词义中除了范围、特征义素外,能表示形象彩、感情彩、语体彩的义素。
69. 语言中表示最必需、最重要的事物和概念的词为基本词。基本词的总汇即基本词汇
70. 词汇里基本词汇以外的词语构成一般词汇。
71. 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72.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的特殊固定短语
73.谚语是人民众口头上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短语
74.惯用语是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75.格言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
76.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
77.联合国规定的六中工作语言
78.人发出的所有声音是否都是语音?
79.语音的社会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80.默写《汉语拼音方案》
81.声母和辅音有何不同?韵母和元音有何不同?
声母和辅音的关系:
韵母与元音的关系
82.韵母是普通话音节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普通话音节中可以没有声母,如“阿姨”,但不能没有韵母和声调,换句话说,汉语普通话音节中不一定有辅音,但必须有元音。韵母大多数可以自成为音节,叫零声母音节。
83.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84.儿化的作用:
85.文字的作用和汉字的作用
86.字、词、语素的关系如何?
87.今文字包括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88.部件与部件组合的几种方式
89.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几大部分笔顺的规律:
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点),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先进后关,先中间后两边。
90.分析现行汉字笔画笔顺的意义
91.1986年1月,国家教委和国家语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制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等,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92.词和短语的关系
93.词义的性质
94.词义的发展
95.词义的构成
96.词义与概念
97.彩义的类型
98.比喻义与修辞上的比喻辞格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99.借代义与修辞上的借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100.词义派生的方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